陈灵怡 李臻
摘要: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才可能确立科学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否则,就会美丑不分。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观;创造美;审美情趣
“美”除了表示具体事物的美好外,还用来表示抽象意义。美好的事物往往给人愉快的感觉,所以“美”有令人满意的意思,审美是指人类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它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观察、感受、联想等形象思维来认识美的形式,揭示美的本质,辨别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使人产生憎恶、抑丑、扬美的心理过程。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人和教育的式,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培养和发展人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并且对人性进行塑造和改造,抑制人性中丑恶的因素,发扬人性中美善的因素;对情感、感性等生命的非理性存在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合乎理性的要求。总之是提高人的素质,使每个人都有一个趋向理想而完美的生命,都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一、审美教育的目的
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人的审美发展,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并通过人的审美发展而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完美发展。
审美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工程,从教育的环境上来看,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在这三个美育的环境中,家庭美育是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基础,社会美育是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的继续,而学校美育上承家庭美育,下启社会美育,指导并协调家庭和社会美育,是实施美育的关键。
审美教育其内容包括审美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审美活动能力的培养两大方面。审美文化知识是审美活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活动能力是指人对自身美和环境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审美欣赏与创造的能力,是审美文化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前提和基础,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二、审美教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美育的教育,将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就无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审美教育活动,将完成两大任务:一是重建审美意识,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生态度;二是培养审美能力,即培养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造就一代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审美意识的建构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从审美角度对事物正确与错误,高尚与低贱,先进与落后,美与丑的一种基本评价定向。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人们才可能确立科学,客观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二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把对美的需要作为动机,逐渐形成的主观审美的积极的情感和兴趣。审美情趣虽以个人主观偏爱的形式表现,但它并不是纯粹的孤立现象,而是一定时代、民族的审美要求,趋向和理想的反映,具有社會历史的内容,既表现了个体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又表现了社会的共同性,普遍性和一致性,往往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三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审美意识的重建也包括了审美主体具备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掌握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十分必要。
四是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审美生活是美育社会功能的体现,它一方面发掘社会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人心,培养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来提高人的艺术生活能力,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审美能力的培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审美感受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从形式上感受美,并获得美感的能力。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二是审美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美的创造能力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美,现实美的能力。
创造美是审美活动的最高成果,也是美的归宿和美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培养:一要培养审美理想。因为审美理想在创造美的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它支配着美的创造目标,并激发创造动力和敏感;二要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美的创造需要感知,理性,更需要情感和想象;三要发挥个性特点,创造出新意。真正的人生就是要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而奋斗,在创造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和完善了自身的美。
美育任务的各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培养感受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基础,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发展,培养想象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提高,而重建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实现个体的审美发展并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三、审美教育的作用
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合金”,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
(一)审美教育促进个体和谐发展
发展完美的人格,是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圆满和充实,人的智力、品格、情操和体魄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审美教育有助认知结构和伦理结构的建立,有助于智力和品德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伦理的人、理智的人、同时又是审美的人。
(二)审美教育对智育发展的作用
现代科学已证明了美育和智育都能发展人的智力,但其作用不同。智育着重于知识方面的教育,美育着重于感情,意志方面的陶冶。
审美教育,如恩格斯所说:是“美学方面的教育”,是审美与教育的结合,是一门审美学与教育学的交叉与融合的独立学科。我们拥有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和拥有热爱生活之美的能力,才是一生一世的幸福。正如一首诗谒;“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上,便是人间好时节”。
作者简介:
陈灵怡,汉族,浙江绍兴,1999-11-9,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研究方向:时尚买手、市场调研与预测。
李臻,女,汉族,籍贯:浙江奉化 生于:1977-8-2,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 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时尚买手、市场调研与预测,商品企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