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玮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内容一般是比较抽象的意识形态,这样的知识很难对初中生产生吸引力,但是其作用往往又能对初中生的心灵起到触动作用。初中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一般多是感性认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在课堂上空洞说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阶段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课程,课堂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初中生为人处世的道理,确立学生日后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及工作生活态度;激发初中生对日后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情感内容;引导初中生养成正确的品行。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引言
课程改革的开展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为学生指明思想方向的课程,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内容以及模式,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1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就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一些热点问题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中充分理解和感知知识。为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并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微信如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此也很了解,因而对此话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参与着讨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发表着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在微信上交友时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等等,学生都热烈地探讨着,我也趁机向学生分发了网络交友问卷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填写网上交友的交友标准、经历等,并以此为契机展开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授正确的网上择友标准。如此,便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趣味化,学生也在充分联系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乐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引入“激励式”教学手段
头脑风暴教学法又称激励智力教学方法,由美国教育学家提出,最早用于医院护理方面,对于精神方面患有疾病的人在胡言乱语的情况下向外界传达的思想,通过有关人士翻译后可被转换成无限的遐想及讨论。首先,分析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在课前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整理教学资料,随机为学生提出课前问题,引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思考。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对每个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记录小组中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方式,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沟通,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其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加以引导,并指导每一名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到讲台上发表自己对于当堂课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其中仅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避免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恐惧的学习心理。对于班级中表现较出色、与教师或学生交流较积极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表扬,将其记为评价学生期末成绩的关键指标。最后,在课堂结束前5~8分钟,由教师进行当堂课关键知识点的总结,并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对部分学生进行课堂表现方面的鼓励,同时布置对应的课堂作业,一般作业内容为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道德与法制资料,阅读相关资料,书写阅读感言,要求学生将课下作业以电子版的形式发送到教师邮箱中。在提升学生道德方面建设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3组织多元化教學活动,活跃课堂
课堂活动本身带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内心的情感因素更为强烈。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分析学科的特征后,恰当地引入多元化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不同的活动,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内心激情澎湃,更愿意去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学生与教学进行完美的融合,带领学生深入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以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4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性,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情感特点、情绪特点和青春期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加深对内容的体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实践来提高其道德践行的能力。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往往关注的只是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不足,没有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对于采取何种方式教学都由教师来决定,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加入了人文性和思维性,因此要求教学过程中要过结合实践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及法律运用能力。实践活动可以包括:精神文化创建活动或道德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法治和道德,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5媒体案例教学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时,教师要对媒体信息进行合理整合、优化处理,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更多的激励作用。多媒体能够将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音频、文字等信息以最为直观立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如果教师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自然能够提升其激发效果。学生对直观信息有特殊的兴趣,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自然能收到理想的调动效果。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属于普遍现象,教师要注意做好信息筛选的工作,以发挥多媒体的展示作用。例如,部编本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图文案例信息: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小男孩,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无力照顾他,于是早晨将他拴在树上,晚上奶奶干完农活再给他解开绳套。在他被拴的六年中,与他为伴的是一只小山羊。其间,孩子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你从这个案例中想到了什么呢?学生看到这个案例很为这个孩子感到心痛。“这个孩子太可怜了,如果奶奶不拴他,有小朋友和亲人陪伴他,他就会说话的。”“这个孩子是因为没人跟他交流,所以才不说话了。”教师给出引导: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问题。每个人离开社会是不能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其实这个孩子不聋不哑,只是整日与羊为伴,与社会脱离太久。幸运的是,经过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这个孩子已经走出了山沟,去语言康复学校,走进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新环境,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目的教学要求逐渐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影响学生价值观及世界观的课程,其教学质量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直接联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正视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使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化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广聪.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
[2] 侯亚军.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7).
[3] 黄斌,孙通泽,吕梅,马欢.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兼对翻转课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的审思[J].教学研究,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