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林 林席
摘要:针对我国当前中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总结了校企合作的常见现象和成果,尝试分析了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图使学校与合作企业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双方进行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问题;思考
一、 引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指出:弱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目前各职业学校大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探索和尝试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对策很急迫很有必要。
二、 校企合作的现状
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经历了五阶段:推荐就业阶段、订单式培养阶段、合作培养阶段、资源共享阶段和校企一体化阶段。湖北城市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实践目前还只停留在第四个阶段。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具体模式有三种:1参观实习。主要是在教学初期安排到企业参观,认识岗位,如我校模具专业多年来在专业精于勤课学习之初到市鸿达模具厂参观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2生产实习。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地参与生产实践,熟悉专业技能与要求。3顶岗实习。主要是指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企业的生产岗位上工作。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湖北城市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委托培养模式
企业选派职工到学校参加短期培训或业余进修班,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场地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如我校给全省煤炭系统职工进行了多工种培训班和多个工种的操作考证班,为远安办了多期校外班等。
(二)订单培养模式
如我校与苏州中茵皇冠假日酒店的合作招生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学期内设置相关专业及相关课程,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半工半读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如我校与深圳德帮电子公司的合作办学中,学生在第二学期到企业实习实训,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半年后再回到学校上课,让学生较好地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依靠自己实习劳动所得,解决学习期间的部分学杂费、生活费及其他支出,企业同时可以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建档跟踪管理考察,等学生毕业后,学生和企业双方双向选择就业。
(四)企业建校实习基地模式等
学校提供场地、师资和职工,企业提供资金、设备与技术人员,共同建立生产实习基地。学生以企业准员工和实习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基地实训。如我校与黄石红利模具厂建立了模具实习基地。
三、 校企合作的成果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了双方受益、多方满意的效果。同时经过在企业的实习,学生增加了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增加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真切的感受到第一线的环境,体验严格的工作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工作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管理能力、交际、协调和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有实习补助,增加了学生收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总之,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校企合作为学生上岗工作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接轨。
四、校企合作的问题
我校的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源质量问题
无论职业教育如何发展,相当一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读高中考大学,导致每所招学生素质较差,文化水平低,有很多不良习性,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很多学生综合素质难以达到企业要求。影响了校企业合作的成果和企业的积极性。
(二)管理难度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参加实习,一方面他们是学生,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企业中的一员,双重的身份使管理的难度加大。同时很多学生对校内校外角色的转变难以适应,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将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我们就有实习学生在企业他人因为一点小事发生冲突,导致赔偿或是被企业除名,对学校影响极坏。同时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伤保险问题也容易引起纠纷。
(三)专业学习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习惯于从人才市场招聘工人,对工人的培养不很重视。企业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生产的质、量可能会受影响,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因而很多企业的积极性不很高。不少企业把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简单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工作,很多学生只做一件工作。还有的是由于企业方面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要求和学校方面的专业对口问题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学生实习很难实现全部专业对口。
五、校企合作的思考
针对校企合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职业学校有很多工作要做。职业学校首先应加强对学生责任心、职业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校方应当在送学生实习前对学生进行指导,介绍企业文化、规章、如何在企业做人、做事等,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这些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生源质量的不足和减低管理难度,提高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率。同时“用工荒”也正迫使企业开始参与人力资源的培养。有远见的企业开始转变用工习惯,从原来的“拿来主义”转变为积极参与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多企业主动找到职业学校,寻求双方合作,减少员工的流失,降低企业招工成本。有的企业接受学生开始付费。当然学校应当从长远观点、从“双赢”角度应对这些现象。其次学校与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实习培训机制,要使企业正确对待学生的专业对口与轮岗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只是整天绕线圈,假如这些企业没有了、转产了,那他还能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只有在多个岗位轮流实训学生才能学到综合全面的知识,才能真正地与民工有本质的区别。其次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和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加深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的保证,是加大产科研一体化程度的基础,校企合作必須朝校企一体化方向努力。这样才能实现合作共赢、科学发展,校企合作的路才会向纵深发展。
总之,就目前形势而言,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必然要求,纵然在探索中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和艰辛,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肯定会有更大的突破,会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安丽 在全省中职学校推进校企合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湛江高级技校冯彪等 技工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2007年全国技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选论文类一等奖
[3]曹晔, 邵建强.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 职教论坛, 200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