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元
摘 要:当前,许多初中生社会道德缺失,精神底蕴单薄,这些都与传统文化教育的逐渐失落有关。初中语文学科作为传播、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通过多重手段不斷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学生逐渐接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从而培养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策略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灿烂、夺目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论是先秦散文、诸子百家,还是唐诗宋词、元明清小说都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度融合,多媒体时代信息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娱乐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选择能力较弱的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精神底蕴越来越淡薄,语文教学在初中生的严重逐渐蜕化成了获取分数的工具。在此情形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将智育和德育有机融合,运用科学有效、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把传统文化教育无痕地植入到语文教学中,从而逐渐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重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一、运用多样手段挖掘传统文化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内容,其中有许多充满了诗意感性的内容,尤其是古诗词中的音韵美、意境美,是提高初中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教学资源。因此,在学习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时,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丰富多样、趣味十足的教学手段来挖掘传统文化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如配乐朗诵、吟唱、古诗配画、诗歌创作等等,从不同的层面,运用不同的手段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广袤森林中,让学生渐渐体会到传统文化散发的巨大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美感,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文中运用了优美的诗歌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既娇美又刚健的多重形象,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习时,我首先通过播放豫剧《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和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动画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多重朗读手段来阅读课文,并带领学生学唱《木兰诗》歌曲,不仅使学生深刻体会了文章的音乐美,而且还用吟唱的方式轻松地记忆了课文内容,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深度合作探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的文化精髓,是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传统文化中精神内涵的挖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合作探究来触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在开展深度合作学习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课前合作阅读、课堂合作讨论和课后合作活动这三个环节来开展,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不断地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从而促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分。
例如,在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这首诗时,我就通过课前合作阅读、课堂合作讨论和课后合作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了深度合作学习,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课前,我给各小组布置了课前预学任务:1、借助网络搜集诗人陆游的介绍资料,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2、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找出几首相同主题的诗歌。课上,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讨论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通过讨论来深刻品味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课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其他爱国主题的古诗,并尝试分析这些诗中的爱国情感有哪些细微的不同之处,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写下来。这样一来,通过开展深度的合作探究,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深刻理解,并深深地被诗人高尚的情操所打动,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
三、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增强教育力度,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教学的方方面面,除了在传统文化题材的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文本的美感和内涵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形式,在语言实践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并把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层面地学习、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唱端午”、“议端午”、“颂端午”等一系列活动。我让学生借助网络查找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传说、来历、风俗习惯等,并让学生查找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故事、歌曲等文学作品,通过唱歌、吟诵、朗读等方式来进行深入学习。最后,我还让学生尝试进行端午主题的诗歌创作活动,以及走进社区为老人送祝福的活动,促使学生身体力行了传统文化精髓,提升了自身的道德品行。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并积极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探索更加多样的教学手段,以使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广大,最终实现复兴传统文化教育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莹.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
[2] 钟剑连.文明长久,渊源传承——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