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伟超
摘 要: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是十分必要且紧要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种恶劣天气频频突发,这与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是密切相关的。生物教学是最适合渗透环保意识的课程之一,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合理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一、分析现状,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初中四册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章节均涉及到环保教育,通过对生物教材的学习,学生可初步了解环境的现状,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调动学生想要保护环境的情感。教师在课前要充分收集环保教育的素材,在课堂上尽量以图片,视频,案例等直观形式向学生呈现,创设情境,将环境保护的理念、知识和要求,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充分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比如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第二章,学习的是有关生物与环境方面的知识,通过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学生学习到:生物不能脱离其周围的环境独立生存,与此同时,生物的生存又会对它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是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这里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生物在生存的过程中导致环境向不利的方向发生改变,那么环境还能否继续承载生物?如果生存的环境发生恶化,又是否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应当怎样合理利用环境中的资源?为了保护环境,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和后果,使学生明白,人类活动既可以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破坏环境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人类。
二、渗透环保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生物实验探究,树立生活环保理念
生物学实验课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实验。如: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干电池浸泡液对金鱼呼吸作用的影响;干电池浸泡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蚯蚓的食性与家庭有机垃圾的处理等。学生通过亲自做这些实验,能够深切体会到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多大,同时明白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环境被过度破坏,可能就无法恢复了,还可以认识到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空气,一草一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环保理念。
2、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强化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参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因此,环保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环保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可以多种,比如:一是组织学生参与美化校园、清理公共垃圾等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又能增强学生参与环保的自豪感。二是组织文娱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朗诵会、歌咏比赛、故事会等文娱活动,让学生在自编自演自唱中,得到自我教育和升华。三是开展宣传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实现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也在实践中深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如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通过对“塑料垃圾有何危害”“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何优缺点”等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学会理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从自我做起,成为环保大家庭的一员,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让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行动起来,形成全体公民的责任和意识。
总之,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还要渗透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组织有效的实践活动, 加强环保意识引导教学。开展丰富有效的环保意识教学活动,优化环保意识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是笔者在学习和工作中对于环保意识教育的一些想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从心底里真正具备环保意识,行动上积极爱护环境,并且努力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保卫地球,美化家园。这是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个地球公民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 薛秋霞.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分析与案例设计[D].天水师范学院,2019.
[2] 靳国祯.浅谈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6(30):49-50.
[3] 张绪武.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探析[J].成才之路,2019(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