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2020-10-21 13:21杨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杨雷

摘  要:音乐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气质,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音乐与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重任。但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却受到了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学有效性较低。那么,身为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提升教学有效性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师教好音乐,学生学好音乐,不仅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修养方面的提升,还是当前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重要一环。鉴于此,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已经迫在眉睫。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整合教学资源,提升鉴赏能力、改变教学观念,摆正学习态度三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音乐课堂当中,部分教师却并未看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看到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为教学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一味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单向的灌输音乐知识与歌唱技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习得歌唱技巧的效果,若将目光放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这种教学方式之中存在的弊端必定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掩盖其优势。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并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摆在教学工作第一位。

例如,教师在执教《叮铃铃》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音色的几对碰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让碰铃发出声音,让学生猜测究竟是什么东西发出了声音。学生便会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此后,教师揭晓答案,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碰铃上,让学生对这种乐器产生兴趣,学生一旦对乐器拥有了兴趣,便会在课堂中投入更加充沛的感情,注意力更加集中。

再如,教师在执教《堆雪人》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搜集动画片《雪孩子》,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以播放动画的方式作为课堂导入,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方便教师进一步的展开教学工作。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合理的利用了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对动画的兴趣,通过兴趣迁移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点从未知事物、动画转移到音乐课堂与音乐知识本身,进而产生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教学资源,提升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且各种艺术形式之间拥有强烈的共通性,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特性,整合教学资源,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音乐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音乐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饱满。如此,学生受到的音乐教育便会更加完整,让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从而更加接近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同时,教师也应当在课堂上从互联网上整合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课本之外的好音乐,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的分别音乐作品的优劣。

例如,教师在执教《雨滴》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肖邦的《雨滴前奏曲》与戴望舒先生的现代诗《雨巷》结合,为学生带来以此配乐诗朗诵,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这首音乐作品之中蕴藏的内涵,并在音乐之中感受宁静。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播放郎朗演奏版本的《雨滴前奏曲》,让学生寻找两者之间的不同,品味原作与翻奏二者之中的不同韵味。

再如,教师在执教《打虎上山》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下载其他类似的现代京剧,让学生在欣赏京剧的过程中感受现代京剧之中存在的现代精神。不仅如此,教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拓展内容,在课堂上播放“样板戏”,让学生从作品本身出发,感受当时的社会风气与精神风貌,进而对音乐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当中收获了更多的信息,并且在课堂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促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也让教学有效性随之提升。

三、改变教学观念,摆正教学态度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正确教学观念与端正教学态度的指导。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并在正确教学观念的指导下,逐步改变自身的教学态度。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错误、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其问题的主要来源,即是教师的“学科自信”不足。主要体现在“主副科目”的区别对待上。“主课”教师以各种荒唐的理由占用音乐课时间并搪塞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一观念,树立强大的学科自信,逐步影响其他教师,真正的把音乐课程重视起来。

与此同时,“师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习惯与当前社会中普遍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之间产生了一对在短时间内难以调和的矛盾。受此影響,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去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思考过程,导致教学有效性较低。因此,教师必须逐步的做出改变,把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

另外,部分教师在音乐课程开设目的的认知上产生了偏差,认为音乐课程仅仅是学生紧张学习生活之中的一味调味品,不重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是否真正的掌握了课本之中传递的内容。更有甚者,没到音乐课就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此举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要根除。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使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逐步提升,首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学习;其次,需要教师整合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接触更多内容;最后,需要教师逐步改变教学观念,使自身的教学态度越来越端正,为学生带去更加精彩纷呈的课堂。通过以上三方面,教学有效性便会显著提升,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倍倍.聚焦“学的课堂”,聚力“有效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江西教育,2018(33):82.

[2]  马琳.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18,38(21):195+197.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