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走班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0-10-21 01:33杨海华朱凯阎建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挑战与对策走班制教学改革

杨海华 朱凯 阎建辉

摘 要: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走班制”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形式,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影响深刻。本文针对“走班制”类型及特点,从教育者及受教育的思想观念,学校的软、硬条件分析了“走班制”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走班制 挑战与对策

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8次重要改革历程,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主要特征。1985 年,我国为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而宣布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在 20 世纪末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为目标而努力。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总趋势是“发展大于改革”,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规模迅速扩大和数量激剧增长,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教育经费问题开展改革活动,即提出“教育产业化”的思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全国普通高校扩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育人新概念,特别在基础教育期间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将其融合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20世纪初,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标志着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启动,由此而牵涉到整个教育领域及社会的各系统。此次基础教育改革将触及人们教育观念与价值观念的改变,具体到教学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经过10年的课程改革之后,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目前,我们正处于新课改政策的关键时期,各级教育部门需要集中力量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实现高质量的课程改革并持续发展,以实现我国教育质量整体提高的最终目标。

化学课程改革与整个教育改革是同步的,2003年4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正式出版,这一基本纲领性文件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明确阐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对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所產生的作用与价值,构建了较完整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化学新课标除了提出该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外,特别倡导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并以实验为手段,实现“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的。

一、走班制及其类型与特点

1.走班制的定义

所谓“走班制”,是指一种打破固定的班级授课形式,按课程内容的类型、层次重新编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及现有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入相应的教学班,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走班制的类型

我国的走班制教学可以分为必修课走班制教学、选修课走班制教学和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三大类型。

必修课走班制教学是指学校依据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课程设置要求,以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为基础、不同行政班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作为参考,将每门学科分开设置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单科成绩、学习水平等自主选择与自己相适应层次的教学班上课地走班教学模式。

选修课走班制教学的提出与实施源于2001 年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指出:中学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学校努力创设条件开设选修课;高中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选修课走班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指学生跟随所在行政班完成国家规定的必修科目学习的基础上,对于国家要求开设或学校自主设计的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空余时间等选课,按照所选的课程在相应的时间到指定的课室上课。

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是指必修课走班制教学和选修课走班制教学为基础,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兴趣、特长等对必修课和选修课做出合理选择。

3.走班制的特点

(1)课程多样性

课程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课程数量多、类别丰富。课程数目达到一定规模是实施走班制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课程的多样性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全面的课程选项。以学校特色选修课的开展为例。开设学校特色选修课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是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业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非强制性教学活动。选修课教学活动中,课程的数目与种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可选择范围。选修课程数目少,则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对各类知识课外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特长培养、兴趣培养将不能普及。

(2)课程层次性

课程层次性即同一课程为满足不同要求的学生而存在层次差异。课程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课程层次性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化学学科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年级学生总人数和化学单科的整体学习情况按照一定顺序划分出几个不同层次的班级,规定不同层次班级中可容纳的学生人数。具体到学生本人,再根据其化学单科成绩等,由师生共同商议该生进入其中某一层次班级进行学习。各学科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并且,课程层次性与课程多样性都是保证课程数量的前提。

(3)班级流动性

流动性是走班制另一特色,主要体现在班级与学习同伴的流动。显然,传统教学模式下班级和学生是相对固定的,即行政班与教学班相同。走班制模式下,可以保留学生相应的行政班,但课程的学习可以变换班级上课,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到所选择的学科课室上课,形成了教学班的概念,即行政班与教学班分开。

(4)课程自主选择性

走班制的另一个特色是自主选择性,学生对开设的课程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必须提出的是这里的自主选择不是盲目的,应该建立在学生和老师对该生正确评价之上,且要符合学校选课规定。对于必修课,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科学习能力有选择地去适合自己层次的班级上课;对于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与时间等客观因素作出合理安排。由于课程可选性强,课时量固定,这也对学生合理选课提出考验。

總体而言,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考试难度是不同的。兴趣主导与尊重个性差异是“走班制”的核心,适合与可选择是“走班制”的关键。二、走班制实施中挑战与对策

1.思想观念的改变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至今,中学传统教课模式已被社会、教师与学生广泛接受,新教课模式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从传统模式向“走班制”转型需要过渡。

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传统分层教学往往按照学生综合成绩排名进行划分,衡量、考虑的因素少,不存在学生在班级间流动的情况。新常态走班制教学模式相对于中学传统教课模式要复杂得多,转型期间其工作量必然陡然上升。由于缺乏经验和参考对象,就必须要求管理者时刻了解政策的最新动态,紧跟上级指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作出合理调整和规划。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拒绝教学模式的优化与革新。

就教师而言,在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肩负班级管理工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摒弃或弱化“上下兼顾”的传统教学思想,依据授课班级的实际水平层次进行设计。在班级管理方面应以实际授课班级为准,不依照行政班作为管理对象。从学生角度来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授课班与行政班一致,学生无须了解两者的区别。而新教学模式中两者被分开,学生就必须了解两者的不同与具体作用。

不仅如此,新常态下走班制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选课”这一重要任务。然而,究其根本始终要以化学学科作为立足点,必须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全体学生的“合理选课”任务。因此,走班制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在思想观念上有合作意识,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2.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新课标”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要灵活运用化学实验的活动手段,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做到在体验科学探究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由于各学校硬件水平差异和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一,学校之间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有所区别。配备有化学实验室的学校仅能基本保证实验教学的最低需求,实验仪器和药品单一,可选择的范围窄。教师演示实验所用仪器依然存在由几位教师共用的现象,这对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优质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影响。

新常态走班制教学模式对实验室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由于不同实验教学设计的同时开展,从形式到资源,其种类数目必然大幅增长,实验室硬件设施必须能得上教学设计需求。同时,也对实验室日常管理要求提出新高度,从实验台设置到资源分配都需要更多人力物力介入。要满足化学实验教学需求,就必须从实际角度出发,结合学校资源水平、学生数量规模、学生水平层次等作出合理规划。

为了适应全新教学模式并保障管理工作简单有序地进行,实验室应该与学生一样做出划分,指定固定的实验室作为某一具体层次班级上课的专用实验室,既能保证责任到班,也能优化管理,简化实验准备工作、减少教学活动中不必要的准备工作产生。

3.教师能力、素质的挑战

结合文献与现状调查发现如下现状:在走班制与新高考招生制度未实施地区,教师普遍对现阶段走班制与新高考招生制度不甚了解;存在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或因无法适应新模式而导致专业技能一时间不知如何施展的情况;没有类似的班级管理经验,一切从零开始。

结合以上现状,中学化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第一,尽快适应全新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必须走在学生前面,不要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应排除抗拒和抵触心理,第一时间了解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熟读相关教改文件,充分做好课前演练以应对实际教学活动。

第二,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实际需求。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地方高校等单位组织的中学教师培训活动,保持教研教改热情,紧跟教育新思想。

第三,学会并熟练掌握如何科学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联系,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正确合理的班级划分。实验教师还应综合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知识水品,“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A层次班级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水平的提升,着重培养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B层次班级应注重方法指导、知识点建构和综合能力提升。C层次班级要以基础为主,查缺补漏、注重知识点的反复强化。

第四,对学生选课做出合理分析、判断与指导,并准确定位学生化学单科的水平层次。必须明确学生是否应该选择化学,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选择化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在化学单科方面的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再由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其他科目表现、家长意见等进行综合选择。确定选择化学后,再由教师安排学生进入哪一层次的班级或由负责具体某一水平层次班级教学任务的化学教师决定是否接收该生。

第五,合理、有效地使用、管理学校配备的实验硬件设施。任课教师应与实验准备教师分工合作,提前对化学实验活动的过程展开合理设想,作出初步估计,并对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做好预防,制定补救方案。同时,任课教师还应与学生所在“行政班”保持联系,若条件允许可作出合理安排,由学生协助完成实验室的日常卫生与实验准备工作。

结语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本科学的实践和教学基础。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中学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学习或巩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建立科学方法、培养思维逻辑、塑造正确情感价值观,始终扮演重要角色。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新课程改革中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事化学教育的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也上升到了新高度。在全新的高考招生制度即将到来之时,走班制教学模式将广泛实施。以新高考招生制度为背景的走班制教学模式必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这也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实施中对教育者及受教育的思想观念,学校的软件、硬件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我们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思考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体制改革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J].求是,2009,(2):27-29.

[2]刘秉亚,边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反思[J].法制与社会,2009,(10):332-333.

[3]戴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材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DOI:10.7666/d.y2134998.

[4]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5]戴季瑜.我国走班制教学的类型与特点[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4):54-56.

[6]肖玲.“走班制”教学的冲击挑战和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6,(3):22-24,64.DOI:10.3969/j.issn.1674-6023.2016.03.008.

猜你喜欢
挑战与对策走班制教学改革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互联网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中国NGO国际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