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本庆
摘 要: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学习进度跟不上班级整体进度,在学习中比较吃力的学生。若教师不及时对学困生加以引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差,产生厌学情绪,造成严重后果。数学教师要探索在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教学策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困生的良性转化。本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
转化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班级内产生学困生的根本原因,根据原因“对症下药”,高效推动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工作。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未及时解决,导致学习成绩持续下滑;第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没有重视,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第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无法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教师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1、改革教育方式,提高学困生参与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低,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学生大部分时间作为“聆听者”,很少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学困生在课堂中极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的现象,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教师要改革教育方式,引导学困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规避低效课堂。
组建学习小组是提高学困生参与度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在班级内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搭配学习小组,让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困生,实现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比學赶超。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向学习小组布置讨论问题,完成学习主体的转化,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主体。学困生参与到学习小组的合作讨论中,能够大程度上避免走神的低效学习,督促学困生的积极转化。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要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困生就讨论结果总结发言,教师及时给与表扬鼓励,让学困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2、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学困生和其他学生相比,在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学习效率等方面具有劣势,教师需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困生的基础教学,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逐步树立起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习之路中完美蜕变。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基础教学,在完成对班级整体教学后,再次确认学困生是否完全理解掌握所学习的内容。若发现学困生在理解方面存在困难和偏差,教师需要再次为学困生讲授所学内容,直至学生完全理解掌握。另外,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审题错误,解题马虎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带领学困生认真审题,逐步解题,题后验算。在做完数学题目之后,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及时总结,总结错题原因,将错题整理成错题集,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把控。夯实基础是完成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帮助学困生高效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3、加强交流,及时掌握学困生动态
部分学困生的产生是因为家庭原因,部分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疏忽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需要外界的监督才可以高效学习。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逐渐脱离班级进度,成为学困生。教师需要认识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家庭的协助合作,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够彻底解决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教师需要和学生家庭之间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家长认识到陪伴孩子、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QQ、微信等交流平台为家校沟通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可以通过上述交流平台及时和学困生家长开展交流。教师要定期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状态,就学生的学习进度,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和家长共同探索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向学生家长了解学困生在家表现情况,根据学生在家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促进良好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完成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强有力后盾,只有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够早日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数学教师需要树立攻坚克难的决心,在教学中探索新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发现数学的魅力,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倡导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家校合作,家校共同完成学困生转化。
参考文献
[1] 姜纪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J].速读(中旬),2019,(4):183.
[2] 周君.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9,(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