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 袁淑清
【摘 要】校企联盟促进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学、职、就、创”四业提升,以校企联盟为载体,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校企联盟长效机制。文章阐述校企联盟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提出校企“五个共建”,促进学生“四业”的提升,实现校企多赢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9-0180-03
2008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以来,围绕“创业引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选择不同行业、不同业态的企业合作,学院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例如百胜集团肯德基南京分公司、常州市杰记水果销售有限公司、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深圳西遇服饰有限公司、常州国美金太阳电器公司。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选择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深度合作企业作为校企联盟的资源库,形成校企联盟组织机构,建立了校企联盟运行机制,校企联盟为专业的建设、学生的培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与保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校企联盟联动中,按照校企共建双赢的原则,坚持双主体育人,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团队、对接工作岗位等,实施效果显著。
1 校企联盟为载体,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也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体现了国家对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视和促进其发展的决心。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倡导下,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行业企业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升,产学脱节的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以校企联盟为载体,以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工学结合、定向培养、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2 校企相互融合,建立一体化共同培养的长效机制
校企联盟,协同育人,原则上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建立人才培养的实训场所,形成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完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如图1所示)。
2.1 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校企联盟共建原则,校企双方研究制订符合院校和企业的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期限、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岗位标准、教师细则、实施计划等。
2.2 校企共改教学模式
学院和企业根据工作岗位和技能的实际需要,共同改革和优化教学模式,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校企共建课堂,形成工学交替、知行合一的课堂教學和实践教学。
2.3 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根据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共建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项目,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需求,完善专业课程内容,将职业标准和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完成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2.4 校企共建教学实训基地
以企业为主体,以校企联盟为平台,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践教学,建立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等为一体的校内外教学基地和紧密型的实习基地。
2.5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校企共同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使用和考核制度,形成互聘的管理机制,企业要选拔优秀的岗位人员作为导师,明确其技能指导职责,帮助学校教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学校将教师的企业实践纳入职称考核体系。
3 校企联盟实施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业、职业、就业和创业能力
校企联盟,协同育人,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通过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多渠道合作,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共赢局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明确企业的主导作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按照工作岗位内容设置企业课程、提供实训和实习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地的对接课程;学校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构建知识体系、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适合职业发展的新模式。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校企联盟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校企联盟的优势平台,提升了学生的学业、职业、就业和创业水平和能力,效果显著。在校企联盟,协同育人实施的过程中,实现了校企联盟和职业教育的对接。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3.1 课程与岗位对接,突出职业能力
以“企业”命名的虚拟班级开展教学活动,贴近行业、贴近岗位,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见表1)。
3.2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提升学业和就业能力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连锁专业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订单班、企业班,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指导专业实践课程,企业与学校工学结合交替开展教学(见表2)。
3.3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连锁专业课程内容对接企业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开设企业职业经理人班级的项目实践课程,由企业导师对接课程完成教学任务(见表3)。
4 校企联盟合作成效,实现多赢
校企联盟,协同育人,以丰富的企业资源为基础、以企校共同培养为保障,充分挖掘企业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多赢。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校企联盟为学校带来的效益。?譹?訛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校和企业的黏合度。?譺?訛也为老师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强化了其专业技能的训练。?譻?訛有效运用企业资源,完善连锁经营实务专业理论课程资源库建设。?譼?訛整合企业讲师团队资源,开展师资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服务、承担科研课题等多项工作,搭建校企联盟相融合的双师素质培养平台。?譽?訛校企联盟的紧密合作,使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对口率达75%。
(2)校企联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譹?訛以入学教学宣讲的形式提前渗透校园,成立虚拟班级,锁定好苗子,重点培养,实现高入职率。?譺?訛企业人才培训贴近学生需求,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实现高留职率。
(3)校企联盟为学生带来的提升。?譹?訛校企联动,資源比较丰富,能开阔学生眼界,使其掌握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经营情况。?譺?訛学生参与企业的培训活动,能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熟悉岗位,明确工作内容,提升其就业能力。?譻?訛企业培训体系完整,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多个岗位的项目训练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社会调查、策划和销售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经过多年校企联盟联动的实践,各类企业班级、俱乐部、虚拟班级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和企业中发展比较稳定,为企业的快速扩张储备了大量人才,每一届“星巴克”俱乐部伙伴人数在20人,其中60%的同学申请晋升值班经理、店长助理和店长一职,校企联盟合作成果显著,为学生打通了晋升的通道。表4列举部分优秀学生代表目前的就业单位和岗位情况。
5 校企联盟合作创新点
5.1 校企联盟联动,完善学业培养体系
由专家建设委员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设置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增加实训课程体系的比重,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环境布置融入企业文化,增加工作场景,学生进校就明确未来就业岗位,加之持续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多行业、多企业的资源整合,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在就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5.2 构建企业联盟协同育人的模式,提升就业质量
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线下培养从入学教育到就业教育,全过程参与、渗透,增加与学校的黏度,以社会实践活动、门店参观、参与实训课程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建设,以企业工作场景为背景拍摄岗位工作流程视频,充实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线上培养以“超星”学习平台为主要学习资源,学生在线上可以不受时间、不受空间的影响与企业和老师进行话题互动交流,企业和老师按需辅导,因材施教,精细化培养,提升就业质量,学生一出校门就能直接上岗。
5.3 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在“职业行动导向”的新理念下,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和技能的需要,校企联盟师资队伍随时调整教学方法,高效活跃的新课堂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经过系统的创业理论课程和创新项目实训,校企共同参与学生课余活动的创业指导,有效补充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实现创业梦想奠定基础。
5.4 实现从学员—准员工—店长的渐进式成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大一阶段,由学校和企业分批次、分层次共同开展专业教育,企业建立虚拟班级,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企业或者多个企业,参与虚拟班级各项企业学习和实践活动;大二阶段,经过1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认知,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确定自己的就业企业,进入企业班级成为一名学员,经过系统的企业课堂培训体系和实践操作以后成为一名准员工;大三阶段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操能力进入合作企业实习,经过半年至1年的时间成长为店长助理(店长),3年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学生循序渐进地成长与成熟,拥有系统的行业、专业知识体系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校企联盟、协同育人的成果。
校企联盟、协同育人是一项复杂的人才培养工程,依托行业协会、企业联盟、学校三方协同育人是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建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探索,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吻合度,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培养一批学业能力强、职业能力强、就业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王浩业,李清勇,童雪.以“企业班”为载体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3):5-11.
[2]廖忠志,葛滨,张欢迎.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44-46.
[3]邵连,张方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9(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