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具在民族民间舞中的运用

2020-10-21 05:26李宁
人文天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民俗文化

李宁

一、道具在民族民间舞中运用的历史溯源

民族民间舞蹈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手持道具而舞不仅说明了中国古代舞蹈的主要特征,而且也形象地传达了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历史进程,总而言之,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运用的历史,就是一部道具的演化史。

(一)用于祭祀乐舞中的舞蹈道具

祭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古代的先民在祭祀活动中为了表现怀念、歌颂或者是敬畏之情,通常是在祭祀的活动中通过乐舞来进行。乐舞的主要表现者在当时被称为“巫”。巫师们在乐舞中作法通常要借助鼓、刀、镲等道具,来渲染气氛,表达神秘感与超越大自然的力量,带有明显的鬼神色彩。乐舞可以说是原始的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肇始,道具在这里的应用具有强烈的宗教、神秘观念,人们往往把对宇宙、自然以及未知事物的理解寄托在某一器物上,将一些精神观念按照自己的理解具象化到道具上,从而使道具在祭祀的乐舞中得以发轫并逐渐发展演进下去,并且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演进与自身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中有很多祭祀乐舞,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所采取的道具也不尽相同。例如,壮族在祭祀乐舞中以铜鼓为主要道具;信奉萨满教的内蒙古等地区,通常在祭祀中以“蓬松树”为主要道具。“凡祭必有舞,凡舞必有物”已经成为古代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传统。

(二)用于劳作中的舞蹈道具

人与动物的根本性差别在于劳动性。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获取食物,需借助工具进行劳作,这也是人类获得灵感,创作舞蹈的最初启示来源。因此,生产劳动是舞蹈的天然物质基础,生产工具为舞蹈中道具的运用提供了原始的启示。在劳作中产生的舞蹈表现道具,比如古代先民在与鸟、兽的搏斗中所获得的战利品羽毛、兽尾都可以作为舞蹈中的道具来使用。正是基于道具在古代农耕、狩猎等劳作生产活动中的实用性与目的性,才为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打下了基础。

(三)用于表现战争的舞蹈道具

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运用的历史渊源还体现在战争的需要方面。原始人类为延续生存,必须经受住敌对势力的侵扰。因此,古代先民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战争演习与模拟,并要借助于一些工具,工具的使用为道具的来源找到了历史基础。武舞是反映古代舞蹈与战争最形象化的概括。在云南沧源岩画中有着对武舞壮观局面的描绘,比如手拿盾牌的、弯弓搭箭的、奋力冲杀的。道具在进行战争的训练与模拟中不仅起到指挥与威慑的作用,而且能够传达人类情感。

二、民族民间舞中道具的种类与作用

(一)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运用的种类

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分类标准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主题来分类,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情感来分类,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民族来分类。比如按照不同的民族分类体现为:汉族的东北秧歌中手绢和扇子、湖南花鼓、安徽盘鼓、辽南高跷、安塞腰鼓等;维族盘子舞中所运用到的碗和碟子;朝鲜族民间舞蹈中所运用到的头盔、长缨、小鼓等。

(二)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运用的作用

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使人们能从舞蹈中获得美的享受,能使舞蹈表现更具有张力,使舞蹈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以最大化的彰显。因此,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其一,对民族民间舞蹈主题的烘托作用。使用不同的道具可以表现不同主题的舞蹈,并有利于主题的实现与升华。其二,道具能够丰富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道具以其自身历史、文化、审美的独立内涵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出现,是舞蹈内涵的有效补充和多元呈现,给舞蹈带来视觉的冲击力和文化、历史上的渲染力。其三,道具具有连接舞蹈情节的作用。通过借助道具来使零散的舞蹈动作连接成一部完整和谐的舞蹈作品,舞蹈的内容更加连贯、形式更加紧凑。其四,渲染民族民间舞蹈的情绪和氛围。在朝鲜民间舞蹈《长鼓舞》中,借助于道具长鼓,合着音乐节拍以及舞者的舞动轨迹,体现出一种从内而外的美的绽放,并且渲染了喜悦的舞动气氛。

三、道具在民族民间舞中运用的文化意蕴

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道具的运用体现出一定的文化轨迹,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物质载体与承传,反应与折射出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

(一)人们追求吉祥的象征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原始社会时期的鬼神信仰与自然崇拜成为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普遍思想形态。在先民的认知里,福与祸、灾与祥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同时存在并且是统一的思想。在这种哲学的支配下,人们普遍有避祸向吉的心理诉求与行为规范,并且由氏族部落的普遍性上升为民族的共同心理。道具在这个时期作为民族、民间情感与愿望的象征物被广泛运用,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具体物化与凝缩化的产物。比如,在汉族的龙舞、凤舞、狮子舞中所运用到的道具龙、凤、狮子等都是表达人们趋向吉祥、幸福的心理。

(二)体现出民俗文化的积淀

民俗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的更替、演进中所积淀的宝贵文化资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舞蹈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道具文化的兴起、繁荣与鼎盛,也必然丰富着民俗文化,并且使民俗文化价值多元、內含更加深刻。例如汉族在重大节日所盛行的歌舞活动,在春节、灯节上所传习的“灯会”、“闹秧歌”等,久而久之,就积淀成民俗,而在这些歌舞活动中所运用到的道具也就体现了当时的民俗文化,成为体现民俗文化的一个符号,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色彩。再比如,有一种叫“彩帷”的民间舞蹈,它是以手持彩帷走阵图、摆字为主,就是因道具而得名。这充分体现出道具在民俗积淀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与民俗文化相互依托,相互补充,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相互丰富。

四、道具在民族民间舞中运用的艺术审美性

(一)道具在民族民间舞中运用的艺术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直接反映,是对劳动、爱情、战争、交往等社会生活的艺术化反映。要使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呈现出不同的風格特点,这就要求道具的运用要注意以下三方面:其一,为了表演的需要,道具的寓意和象征性必须要高度统一,体现出稳定的趋向。道具的寓意和象征性决定了舞蹈的作用与价值,只有这种高度的统一性,才能体现出道具在不同舞蹈中表现同一主题时的连续性与可使用性。其二,道具要体现出与舞者相协调的特点。舞者是舞蹈中的表现主体,是作品中“人”的因素的体现,而道具在舞蹈中是起到肢体与舞蹈行为所不能传递出来的神韵、行为,所以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喧宾夺主,要方便舞者的使用和展现,使二者在和谐中达到艺术的极致。其三,道具的运用要具有实用性。道具的运用要服务于舞蹈的主题、剧情发展,因此一定要考虑舞蹈情景与舞蹈剧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舞蹈道具。

(二)道具在民族民间舞中运用的审美性

道具在不同民族以及地域间的运用所具有的审美特性,主要体现为道具自身的独立审美性、道具与舞者相互结合所呈现的审美性。无论是道具外在的形状、色彩,道具内在所蕴育的气质与特性,道具在与舞者相结合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道具在舞蹈中所发出的声音,都是一种美的展示与呈现,是道具文化对审美的体验与传达,体现出了民族民间的审美心理与对美的追求。基于外在形象美而在舞蹈中所运用的道具如彩色的带、绸、球;既具有美的形象又具有美的性格气质而在舞蹈中所运用的荷花、梅花、菊花等;作为人物点缀与陪衬物而在舞蹈中出现的荷包、项链等饰品;竹板、腰鼓、花鼓、笛子等起到渲染气氛或者表现人物形象的能发出声音的道具,这些道具的运用无疑是美的主客观对象化的结果,体现出了人们对美的理解,赋予了审美的象征意义。

结论: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让我们认识到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同时道具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不但映射了丰富的民族心理与社会心理,同时又体现了舞蹈文化在民族民间的发展轨迹。因此,对道具进行多角度与多维度的研究,必将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的提高,推动舞蹈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魅力的绽放。

参考文献:

[1]许锐.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演变与概念阐释[J].舞蹈基础理论研究,2001,(01).

[2]陈建华.探索道具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J].体育与艺术,2008,(08).

[3]李娜.民族民间舞蹈与道具[J].北方音乐,2011,(12).

[4]曹颖娜.道具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功能[J].民间舞蹈文化研究,2008,(01).

[5]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民俗文化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