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玉 李琰 尹进刚 曾宪超 孙媛
摘要:混合所有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创新发展的一条新途径,潍坊职业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以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作为试点,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项目启动以来,学院将企业资金、内训体系、业项目化培训资源、企业导师引、考评体系等引入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校企双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政校企生”四方共赢,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办学成果。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在提供经济发展所需人力、促进就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国家非常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但是经费投入不足、产学合作不够深入、市场管理理念滞后等问题制约了高职教育经济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有限,而混合所有制办学能够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办学,因此,高职教育与产业的关系需要密切。在此背景下,潍坊职业学院与万声集团共建产业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以更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
一、具体做法
(一)实施公司化运作,项目化管理,职场化教学模式。
项目实施以来,采取学校与企业共投共管的方式运行,教学、管理、实训采取企业模式,学校提供场地等教学资源,企业配备专职班主任参与学生培育,配备专业课教师参与教学,学校将企业业务整建制搬入校园,由学生以职场人员身份完成任务,收入、考评等纳入企业目标考核。
(二)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校企共赢实训实习网络体系
自实施“现代服务业学院混合所有制试点项目”以来,充分依托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引入“校企一体,产教融合”二元制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共建,建设与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校企共赢校内外实训实习网络体系,校企双方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2018年万声集团投资200万,对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室进行改建扩建,真正建成集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及产品销售、品牌推广为一体的“营销调研策划中心”,建成校中厂式实训基地以及电话营销中心,接受万声集团的委托项目或服务项目包,解决学生进行排队式顶岗实习以及真实营销服务业务的开展,并获得稳定的利润回报。山东铭通航空有限公司总投资380万元建设了航空模拟仓、形体房、安检室、化妆室,能同时满足100人现场实践教学,潍坊德艺职业培训学校总投资65万元建设化妆造型实训室、摄影棚实训室、美甲实训室,能满足50人实践教学需要。
(三)建立并完善了“双导师制”为载体的校企融合体制机制
充分依托行业、企业、学院的资源,通过“双导师制”为载体引进一批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企业家和业务骨干担任学生校外导师,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和融合,校内校外双导师加强沟通,找到校企合作的最佳结合点;引导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引入企业新知识、新技能,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通过双导师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真正达到校企双赢的目标,保证校企融合的长效性与互惠性。
(四)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团队建设成绩显著
企业多渠道、多方法,融入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校内教师到公司顶岗锻炼、鼓励教师企业、行业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理论知识储备、行业应用能力,教师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其次,组织企业授课教师参加行业内讲座及培训、走进课堂授课,走进实习实训车间,为学校、学生一对一跟进服务。
二、成果成效
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行业等多赢格局。
1.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企业工厂搬进校园,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跟进校园,“双导师制”管理让在校生不出校园提前实战工作岗位,提升了学生入职竞争力,促进了全方位、多元化学生成长成才。毕业后,学生以初级管理干部身份进入企业,保证了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
2.缓解企业用工难、人员不稳定压力。项目实施以来市场营销专业135名同学先后给去哪网酒店、海尔集团家电业务、京东海尔、滴滴打车、12345潍坊市政务服务热线项目、百世快递共6家公司提供客户服务管理,共计1894590单,服务产值3亿元,帮助企业缓解了线路压力,顺利度过业务高峰期,避免客户群体的不满和投诉。
3.解决了学校实训投入不足、不对口难题。企业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水平,结合自身需要,有针对性的投入实训设备,避免浪费,提高利用率,同时为学校节约办学成本。
4.促进当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项目实施以来市场营销专业135名同学先后给去哪网酒店、海尔集团家电业务、京东海尔等公司提供客户服务管理,共计1894590单,服务地方产值3亿元。
四、创新特色
1.成立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校企双方各派出3人组成6人理事会负责具体管理,学院派出理事长1名,校企双方各选派副理事长1名,办学地点由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提供。理事会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并落实、监督日常管理以及校企双方的合作业务。
2.共同开发建立符合现代服务业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专业委员会,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用人需要规范课程设置,企业配备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等资源,企业投入实训设备、配备企业讲师,具体组织实施。校企双方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3.重塑考核办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对毕业生进行全面考核。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負责考核,企业负责考核实践教学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能具体达到岗位要求才算合格。
4.共建实训基地,提升人才培养环境。汇聚企业文化,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增加到18个,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岗位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婷.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
[2]谢军.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基于产权制度的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J].新校园,2017.
[3]侯晓华.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