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敏娜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发展,有效教学的思想已深入到当前课堂活动当中。初中作为学生打牢基础、提升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知识发展、技能锻炼的“黄金期”。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缺乏有效的主体引导,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未来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有效性研究
语文作为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主要学科,对学生的沟通交际、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分水岭”,加强和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部分地区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不想学”“听不懂”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环节设置上存在问题。因此,本文从加强教学引导、设置教学问题、注重教学主体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加强教学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中,大多以教师的主动说教、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缺乏对学生主体的教育引导,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转化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此外,长期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导致学生在思维理解上产生定式,常抱有“老师会说”的想法,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教育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加强教学引导工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认知的意识,发挥主体的学习作用,从而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敬业与乐业》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采取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设置相应的引导问题,如这篇文章中作者谈论了几个问题?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讲演词开头交代的题目的来源用意是什么?哪句话点明了中心论点?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又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本篇文章使用了哪几种论证手段?通过引导问题的细节把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设置教学问题,巩固学生课堂学习基础
课堂问题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还能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将课堂问题进行延伸,引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度思考,进而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发展,灵活设置教学问题,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从而达到以问促学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故乡》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已初步掌握本课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为了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设置以下问题。
1.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哪些事情?
2.请仔细体会一下,说明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有哪些特点?
3.文章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作者是如何进行描述的?
4.通过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5.文章中的“我”毕竟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塑造的人物,说明一下,“我”是什么样的人?
通过对课堂问题的延伸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提升課堂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教学主体,促进学生整体水平发展
在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中,因家庭环境、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难免存在理解不深、认知不足的差异化现象,导致学生主体在知识的理解和转化上产生参差不齐的学习效果。如不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将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抵触等心理情绪。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主体的学习基础,及时应对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
例,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我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本节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本节的知识重点和中心思想。此外,在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还设计一些探究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
1.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于勒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2.在第二部分阅读时,于勒信给我们家带来了什么好处?
3.经过对故事的深入了解,菲利普夫妇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那些现状?
通过小组学习、共同探究的方式,在兼顾学生个体基础的同时,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
综上所述,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还能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上,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及时了解教学进度,掌握学生的课堂动态,从而对下一步的教学安排作出合理调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军.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构建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7(3).
[2]何宏.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探讨[J].新课程(下),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