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探究

2020-10-21 03:50曹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融入传统文化教学

曹德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深邃圆融、内容广博,包含儒释道三家主流文化,涉及语言、文字、书法、武术、音乐、棋类、民俗等,是古圣先贤千百年来凝练的智慧、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财富,具有不可或缺的育人价值。本文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展开探究,简单罗列几例传统文化精髓,与“思法课”融合,将传统文化美德与法律知识更好的呈现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最大化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思法课”教学 融入 传统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思法课”)是组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对学生立志、做人、树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民族的历史遗产,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宝贵财富,如“仁爱之心”“敬业乐群”“上善若水”“天道酬勤”“志存高远”“德行天下”“精忠报国”等。在“思法课”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可提升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美学修养、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爱国情怀等。

一、传统文化融入“思法课”教学的意义

1.教化作用

《中庸》有曰:“富润屋,德润身”,可见,“由人化文,以文化人”的作用十分明显,以文章、文德、文教等教化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人、理性的人。在“思法课”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可促进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品德素质等,将传统美德及崇高的社会精神传承下去,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懂“礼、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及身边的人,用法律知识向社会传递和谐、平安。

2.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法课”教学中,可提高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人文底蕴,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避免“崇洋媚外”“享乐主义”“炫富”“哈日族”“哈韩族”“贵族阶级文化”等不良思潮的侵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舍己为人、廉洁自律、以诚为本等良好的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强大的民族荣誉感、历史使命感等;同时掌握丰富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德才兼备,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青年”。

二、传统文化融入“思法课”的现状

1.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传统文化知识的灌输

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不够优秀,对传统文化融入“思法课”教学的重视度不高,或者引用不够灵活且少,缺乏深度剖析及当代社会热点、现代元素、科学技术等的结合,造成学生听课积极性很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热情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对时下生活的影响,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及探知过于热衷及沉迷,而对传统文化知识重视度较低,部分学生抱有幸存者偏差,嘲讽言辞中略带 “之乎者也”的人为腐儒,怀疑读书的好处,更有甚者,将其评之为“百无一用是书生”。

3.教学模式陈旧

教师缺乏对“思法课”教学的更新及优化,加之教学基本为大班制教学,人数较多,同学生缺乏有效互动,难以形成共鸣,进而课堂氛围不高,教学效果较低。

三、传统文化融入“思法课”的建议

1.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

我国传统文化广博深邃,教师应对传统文化不断研习,使自身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在教学引用中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且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知识巧妙融合,并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研究、优化,才能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

2.“思法课”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机结合,优化教学方式、内容

建立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将教学内容丰富化、趣味化、多样化等,如:

案例1:学生比较爱玩“王者荣耀” 游戏,英雄李白的台词是什么?学生会说“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然后可以细剖李白的浪荡不羁、才华横溢,还可延伸出其他作品;英雄上官婉儿的台词“言为心声,字为心画”“ 上通自然之性,下取万物之象”“ 笔落兴亡定三端之妙,墨写清白尽六艺之奥”“ 无筋无骨,写来何用”分别出自哪里?都是什么意思?通过问题与学生互动、问答,然后加以纠正及指导。

案例2:创造主题思想,如:①情怀:《大学》中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以学生初入大学为出发点,诠释“大学”之意,“大学”喻为有大学问,也指的是修养品性的大人之学道;②为人处世。“上善若水,清静而为”,讲述自然哲学,用水自然的清、自然的柔、自然的谷来解释人生的广度、韧度、深度,用水洁静、柔弱的品性突出真善美的价值和力量;③立志。志存高远,路自脚下行,阐述如何立志,并由反而开展,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进行教育;④爱情,《诗经·子衿》有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以古典文学切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⑤此外,以“仁者爱人”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律者,定分止争也”为主题,并将其融入教学中,用仁爱之心爱世界,爱人者,人恒爱之,用传统的法学知识抛出法律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对“思法课”产生浓厚的兴趣[1]。

3.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在“思法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如:建立配合教学专用的传统文化网站或开设传统文化微信公众号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将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多趣,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可多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开展传统文化讲座或学术交流,模仿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参观传统文化景胜,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培養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2]。

参考文献

[1]何俊.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J].法制博览,2019(25):277-278.

[2]任立.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9):200-201.

猜你喜欢
融入传统文化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