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启寿
摘 要:教育,从来就不只是一副嚴肃的面孔,古代先贤孔子的因材施教早就深入人心。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人发出人心不古的感慨,认为现在的学生早已经没有了对师道之敬畏之心,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面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老师们普遍感到了一种无奈。所以,探索一些既符合时代特点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舌尖上的德育,既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审美,又具有时代特点,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以充分发挥其教育的效能。本文结合自己的一些教育案例,对此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关键词:德育方法 舌尖教育 德育效能
案例:5月的某一天,突然接到一个微信,上面是学生在QQ里面谈话内容的截图,说的是班级里的两个男生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原因只是因为一个女同学。我知道,这是一个准三角恋爱。这两个平时非常要好男生的摩擦几乎发展为决斗,我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必须要及时处理。我想了许多解决的方案,但是最终我决定采取一种屡试不爽的教育方法——舌尖上的教育。
步骤一:让两个男同学看视频《死亡诗社》。视频的内容是一个反传统的老师与一群反传统的学生之间的故事,老师用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地追问人生的路途,与谈恋爱并没有联系,看视频的目的只是想放松他们的心情,让他们在语言的碰撞中进入一种交流的情境。看完后我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对他们所发表的意见并不加以评论,而是让他们充分地发表,而此时,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之前的矛盾,剧情观点的争论代替了之前的矛盾冲突。此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缓和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为下面的谈话和交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步骤二:自然引入正题。此时,他们的话匣子已经打开,我只是顺势把话题一转,他们已经是心领神会了。他们都承认,他们之前关系很好,如同兄弟,但是因为一个女同学让他们互相猜忌,产生误会和矛盾。让他们敞开心扉来交流,虽然面对一些问题稍显羞涩,但是都能够说到对方的心坎。之后我让他们暂时先回教室。
步骤三:找女同学谈话。我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女生,但是我并不急于批评,而是先从她对B同学请教的事情说起,对她进行正面地肯定。但是,一心不能二用,她成绩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对此她心理也是着急的,只是一种虚荣的心理及不善于表达的她,找不到摆脱和解决的办法。在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心理疏导后,我让她想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引导她学会用“哲学方式”按轻重缓急的方法,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步骤四:请男生喝咖啡。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女生回教室后,我让联络员亲自把A和B带到我办公室。此时我已经准备好了两杯咖啡,他们来到的时候,我对他们说: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接下来你们知道怎么做。两个男生把咖啡喝完然后自己向对方伸出双手,握手言和。
案例链接:2010年9月的某个星期日,晚上进教室问道几个男生身上有酒味,我知道他们下午肯定是去喝酒了,事实上,他们并不是经常违纪的那一种学生,如果把他们交给政教处,虽然也可以达到“以儆效尤”之目的,但是未必能够让他们心服口服地得到真正的教育。第二天,我在家里准备了一桌菜,分别买了两瓶高度白酒和饮料摆在桌上。我把喝酒的几个同学请来,同时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也一起请来陪同,入座后我说今天请客,同学们各取所需。但是,同学们都选择了喝饮料,我也没有问什么,几个喝酒的同学就自己检讨起来了,并且保证以后绝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请班长和书记作证。
感悟:我想到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的事情,这是一种中国式的舌尖上的文化,“酒桌上最好说话”,不仅是政治、外交、经济(经商),国人联络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吃饭。其实,当你把问题学生叫到餐桌的时候,问题已经解决大半了。因为这里温馨的场面和无声的警醒,不仅拉近了师生情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从而对错误产生一种愧疚感,他们会主动承认错误并从内心产生出改正错误的内驱力,因为,他们从这里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做人:不为别的,至少要为了尊重自己的老师。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处罚,更不是让学生丢人现眼,失去尊严,而是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一种能够引导自己走向完善的观点,并且产生一种强大的正能量。舌尖上的德育充满了人文关怀,体现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契约,师生在共同的期盼中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