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娣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表达能力成为社会对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在小学语文中,体现表达能力的一个部分就是作文。在传统的教学里,作文的模板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应对作文的教学方法加以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其作文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方法创新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的阅历尚浅,词句积累不够,也不懂得何为语法,同时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又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自身和外部的双重因素下,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应加以创新,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语文中,作文训练是提高小学生表达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任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正视作文的重要性,适当转变教学方式,并加以创新,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表达等语言能力得以提高。但是事实上,部分教师确实忽略了作文教学,认为作文课将占据大量的时间,因而只注重课文知识的讲解,而仅拿出小部分时间讲解写作。作文教学失去了积累阶段,突击教学难以发挥效果,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高。[1]
2.学生的写作兴趣难以调动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其他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很少能够自发探索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其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融入其他因素来调动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但许多老师往往思想僵化,仅仅将知识展示于课堂之上,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作文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此外,有的教师只看学生的文采程度,忽略了内容本身,导致学生流露真情实感的热情不被支持,积极性进而不高。[2]
3.写作内容狭窄
在日常的作文课上,教师通常会给一个固定的作文题目,让小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写作。有的老师会为学生列提纲、提供素材等,这在初期的确能够给起步的学生提供方向,但是在教学中后期,范围的限制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有的教师也会选取优秀片段让学生背诵,其实初心是好的,但是有的学生会为了背而背,不知如何运用,最后既浪费了时间,又无法运用得当。[3]
4.写作形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的作文考试依然是单一命题,这种固定形式的命题也使课堂作文教学单一化,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因此扩展写作形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充分条件。
二、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1.引入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
俗言称,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才会真正对写作的学习产生动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多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展示的视频、图片、声音中感受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从而集中注意力,引起其好奇心。例如在一堂动物叙写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写实的动物纪录片,或者搜集一些动物图片及叫声,把素材相对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比枯燥的语言解说或者文字描述要生动得多,因此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结束后,小学语文老师就可以引入课题,让学生把刚刚的所思所想写成文章。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作业的效果,调动学生兴趣。
2.培养学生寻找生活素材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其学识和阅历还不够,古典素材及时事的积累还不够, 因此其写作素材主要还是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而是缺少观察与生活体验,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收集例子,学会记录,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日常点滴记录,并加上自己的情感,以便写作时能够文思泉涌。叶圣陶先生就曾强调过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作文应“说真话”,不能假大空,因此要带领学生从生活入手。教师应积极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教导他们从自己周围的生活中寻找素材。例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自然之美,在鸟语花香中有感而发,主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情可抒,创作出优秀的学生作文。
要想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首先就要引导作文融入其生活之中。小学生最初接触作文,肯定会不知从何下手,因为他们心中没有要写下的东西,如果仅限于课堂,学生接触的东西大多相同,内容相差的可能不会很大。其实仔细发现不难得知,学生的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学生可以写家庭、学校的趣事,表达他们的各种情绪。因此教师可以布置课外练笔,由学生自由选择题材,抒发他们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的话题比较灵活,因此学生们就有了更多地写作素材,多方面表达感受。
3.加强阅读训练
生活素材固然重要,阅读对于写作也是如此。素材在学生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有有了诉说的对象,掌握丰富的素材,学生才能言之有物,而閱读训练是掌握素材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阅读训练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材料供学生赏析,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前半部分教师推荐书籍,学生自由阅读,积累素材,后面让学生互相之间交流讨论,进一步进行视野扩展。
4.教师适当激励
教师的鼓励与表扬对学生而言举足轻重,并且,与一般评价如“语言连贯、中心突出”等相较而言,有针对性的表扬更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独特的优点,并加以表扬,或者附加鼓励性的话语,例如“你太棒了!”、“如果再多看看课外读物,你的进步会更大!”等,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也会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结语
综上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用他们独特的笔触描绘其眼中世界,进而提升整体的语文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晓莉.小学语文作文方法创新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5):23.
[2]王艳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魅力中国,2019,(45):271.
[3]陈传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初探[J].语文课内外,2019,(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