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山 ,孙婧 ,曲丽梅,曹赢坤,刘文彬,赵钥,李蕴潜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 130021;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吉林 长春 130021;4.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吉林 长春 130031)
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typical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ACPP)是一种介于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CPP)和脉络丛乳头状癌(choroid plexus carcinoma,CPC)之间的一种交界性肿瘤,是2007 年第4 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新增加的一种脉络丛肿瘤(choroid plexus tumors,CPTs)的亚型。ACPP 约占CPTs 的15%、颅内肿瘤的0.05%~0.10%。ACPP 一般为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1-3]。ACPP 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诊断的中位年龄为0.7 岁,男女比例1∶1。ACPP 常发生在脑室,最常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其次是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4]。发生在成年特别是老年患者鞍区或鞍上区的ACPP 极为罕见。目前发生于成年患者且病变部位在鞍上区的病例尚未见报道。本文作者报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 例以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鞍上区ACPP 患者的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1 岁。因“持续性头痛1 年余、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 月余”于2019 年6 月20 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查体:双眼视力下降,双侧颞侧视野缺损;无突眼、流泪、眼睑活动异常和眼球活动受限等症状;生命体征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其余各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1.2 辅助检查头部MRI 平扫+增强扫描显示:鞍上区椭圆形肿块,大小为3.2cm×2.7cm×2.0cm;T1WI 显示不均匀低信号,T2WI 显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团块状高低混杂信号影,周边可见花环状强化(图1)。实验室检查显示:0:00 和8:00 血清皮质醇含量降低(0:00,171.98 nmol·L-1;8:00,165.20 nmol·L-1;正常值为240.00~619.00 nmol·L-1)。
图1 ACPP 患者术前头部MRI 影像Fig.1 Images of head MRI of ACPP patient before operation
1.3 手术方法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取患者发际线内右侧冠状切口,经额下入路行鞍上区肿物切除术。术中逐渐抬起额叶打开视交叉池,并解剖外侧裂池,逐步缓慢放出脑脊液,脑压明显下降,进一步抬起额颞叶。探查第二间隙,即可见肿瘤。肿瘤呈淡褐色及灰白色,形态呈分叶状,边界清楚,与周围结构无黏连,质地略韧,血运中等(图2)。在显微镜下将肿瘤全切。严密止血后以生理盐水冲洗术区,还纳颅骨修补骨窗,缝皮术终。术后病理检查:瘤内可见大量乳头状排列的肿瘤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相1~2 个/10 个高倍视野。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增殖指数(Ki-67)(+3%~5%),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S-100(+),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局部散在+),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EMA(局部散在+),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局部散在+),细胞角蛋白7(CK-7)(局部散在+),Syn(-),细胞角蛋白20(CK20)(-),甲状腺球蛋白(TG)(-),PR(-),CgA(-)(图3)。病理学诊断: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考虑为ACPP(WHO 病理学标准:Ⅱ级)。
1.4 术后效果患者术后视力好转,视野基本恢复正常,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切口愈合良好,未接受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术后3 个月复查头颅MRI 显示肿瘤全切除(图4),未见肿瘤残余及复发。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图4 ACPP 患者术后3 个月头部MRI 影像Fig.4 Images of head MRI of ACPP patient at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CPTs 是一种较少见的起源于脉络膜丛上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通常起源于脑室。每年CPTs 的发生率为0.03/10 万人,仅占颅内肿瘤的0.4%~0.8%,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4%。2007 年WHO 根据组织病理学标准,将CPTs 分为良性的CPP(WHO Ⅰ级)、处于良恶性之间的ACPP(WHO Ⅱ级)和CPC(WHO Ⅲ级)[1-4]。由于ACPP 的罕见性,难以根据影像学资料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
多数ACPP 原发于脑室内,其中侧脑室ACPP占总ACPP 的53%,第四脑室占15%第三脑室占12%,桥脑小脑脚区占4%[5-22],而椎管内、脑实质中以及未被明确分类的ACPP 各占3%[14-16,20]。目前尚无研究者报道ACPP 发生在鞍区及鞍上区的老年患者病例,本例患者根据症状、术中所见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诊断为鞍上区ACPP。
与垂体瘤和颅咽管瘤等鞍区、鞍上区病损压迫下丘脑-垂体轴内分泌激素系统相似,患者术前和术后可出现血清皮质醇水平异常。本例ACPP 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略低,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现有的文献分析,该例患者术前无需使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激素替代治疗[23-24]。
与其他类型CPTs 相似,ACPP 也来源于脉络丛上皮细胞,主要发生在脑室系统。脑室外CPTs 的发生率相对较低[24]。影像学表现在鞍上区ACPP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PTs 在T1WI 上通常略微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 时略微高信号或等信号,在增强MRI 造影剂注入后成像中有中度或明显增强。ACPP 在影像学上与CPP 相似。肿瘤呈乳头状生长、分叶状改变且肿瘤内部囊变较多,囊壁及分隔均明显强化且与强化的脉络丛关系密切,为脉络丛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12,16]。本例患者的鞍区MRI 表现符合CPTs。但由于本例患者年龄61 岁,而且病变区域在鞍上区,根据MRI 检查和临床表现将该患者术前初步诊断为胶质瘤。
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ACPP 的金标准。在CPTs 中,CPP 的有丝分裂活性为每10 个高倍镜视野下可见小于2 个正在增殖的肿瘤细胞。不同于CPP 完整而连续的基底膜以及非常低的有丝分裂活性,CPC 是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其特征为有至少4 项恶性生物学行为,恶性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密度明显增加,乳头状结构模糊呈实性片状生长,较高的有丝分裂活性,细胞核多形化、核异型性明显、核质比增大、核分裂相明显增多以及肿瘤组织坏死。CPC 的有丝分裂活性为每10 个高倍镜视野下可见大于5 个正在增殖的肿瘤细胞。镜下可见ACPP 肿瘤组织中大量以血管为中心、周围由单层立方柱状上皮环绕的乳头状结构,与正常脉络丛组织非常相似。而ACPP 的有丝分裂活性在两者之间,定义为每10 个高倍镜视野下可见2~5 个正在增殖的肿瘤细胞,但仅有1 或2 个CPC 中的恶性组织学特点,不足以诊断为CPC 时,可明确诊断为ACPP[1-2,18-19,22-23]。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7、CK-pan和CK-20)和vimentin 几乎在所有CPP 中均表达,可被看作是CPP 的标志性蛋白。CK7(+)与CD20(-)的组合通常有助于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癌,后者通常显示不同的染色组合。Ki-67 百分比与肿瘤级别存在直接联系,正常脉络丛组织接近零,同时CPP 的Ki-67 平均值为1.3%~4.5%,ACPP 为5.8%~9.1%,而脉络丛为13.4%~20.3%[23]。本病例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ACPP。
本文作者报道了1 例罕见的61 岁老年男性鞍上区ACPP 病例。经幕上开颅手术将肿瘤全部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本病例符合ACPP 病理学特点。本例患者肿瘤切除彻底,病理诊断恶性程度不高以及局部放疗对视交叉损伤较大,术后未给予放、化疗,建议定期复查鞍区MRI 检查观察有无原位复发或转移。术后随访3 个月无复发。目前,ACPP 诊断仍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对于发生于不典型发病部位的病例。病理诊断是ACPP 诊断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