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84)
本文以中国藤球队队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10名队员、并对这20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多项指标进行测试,对主攻手扣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梳理分析。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检索,查阅运动选材、藤球主攻手扣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及学术前沿相关方面的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参考和理论基础。
(2)测量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测量,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测试使用国家体育总局指定体质监测器材,由监测教练统一规范操作。
(3)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国家队教练员3人、国际级裁判5人专家访谈,这些专家从事藤球项目都有25年以上,从藤球的选材到主攻手的培养有着独到见解,给予作者在理论与实践中很大帮助。
(4)经验分析法。
作者从事藤球项目25年,早期作为国家队运动员后期又担任国家队教练员,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同时笔者利用自身运动训练专业与藤球项目有效结合,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藤球主攻手扣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体系,结合比赛检验训练方法成效。
长期以来,我国藤球项目的发展相比1990年北京亚运会鼎盛时期已经逐渐衰退,现在开展藤球项目的省份有、北京、天津、内蒙、河北、河南、山东、浙江、贵州,能参加全国大赛包括青少年比赛的运动员不超过150人,后备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
通过科学选材,将遗传基因、家族病史、竞技能力、生理生化等指标作为选材依据,挑选适龄的青少年练习藤球,择优录取对未来训练水平有个合理客观的预判。通过国家藤球队男、女运动员各10人为测试对象,藤球主攻手的选材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形态选材。
参照国内外身体形态测量方法,结合藤球项目特点,运用身体形态测量器械进行测量,运动员采用站立、坐立姿态进行测量,肌肉处于放松状态。藤球运动员选材身体形态上主要是:①身高;②下肢长A/身高×100;③跟腱长/小腿长A×100;④骨盆宽/髋宽×100。4个指标在身体形态测量内容分别包括了:反映运动员相对身高、绝对身高及其预测身高的指标;反映运动员弹跳指标;反映运动员灵活性指标。引用赵玲华等学者《高校高水平藤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因子分析》对于藤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数据分析如下:
藤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特征分三类:下肢精壮型、下肢修长型、躯体协调型,权重比例约为 5:3:2;藤球运动员选材过程中,下肢骨骼肌特征的观察应位于首位;身高、腿长等身体纵向指标位居其次,而不同专项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特征,后期训练的可塑性较高。结论:因子分析能实现高校高水平藤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为藤球运动员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表1显示,第一主成分反应影响高水平藤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的成分为腰围、臀围、大腿围、踝围、体重五项指标,载荷量为:0.665、0.847、0.863、0.751、0.883;第二主成分反应影响高水平藤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的成分为身高、坐高、腿长三项指标,载荷量为:0.970、0.933、0.828;第三主成分反应影响高水平藤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的成分为小腿长、跟腱、胸围、小腿围四项指标,载荷量为:0.715、0.683、0.847、0.881。
表1
(2)颠球球性选材。
颠球测试选材:用藤球或足球颠球测试,考察运动员颠球及控制球的能力,在颠球过程中,观察测试者身体形态否舒展,同时观察测试者的协调性、移动能力等。颠球部位要求:除了手臂以外其他部位颠球都可以,一次性颠球数量越多越好,对于球性掌握能力越强择优入取,以清华大学藤球队选拔队员颠球标准为参照 (表2)。
表2 清华大学入队颠球测试评分表
(3)柔韧性选材。
柔韧性对于藤球运动员是一项很重要的身体素质,在技术上能够做高难度动作而且避免受伤,选材测试有横叉、纵叉、坐位体前屈等。
①纵叉测试方法1:藤球场地内,画一条3m直线,测试者左脚跟在直线上,身体面向左腿方向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右腿同时也在直线上脚内侧压线,身体保持直立,双腿伸直不能弯曲(屈膝等),测量身体中间点(大腿根)与地面高度(cm),右腿测量方法同上;
②横叉测试测试方法2:藤球场地内,画一条3m直线,测试者双脚脚内侧在直线上(压线),身体保持直立同时中心点也在直线上,双腿伸直不能弯曲(屈膝等),测量身体中间点(大腿根)与地面高度(cm),右腿测量方法同上;
③坐位体前屈测试方法3:测试者坐在垫子上面向仪器,双腿伸直,脚跟并拢,脚掌平蹬测试板,两脚尖自然分开,双臂并拢平伸上体前屈,用双手中指指尖推动游标平滑前移,直至不能移动为止,此时仪器显示结果即为测试值。测试两次,读取较好成绩为最终成绩。
以下是国家藤球队男、女队员柔韧性测试成绩,供选材时参考(表 3)。
表3 国家藤球队男、女运动员柔韧性指标表 (均数±标差)
(4)灵敏性选材。
藤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良好的灵敏性对运动员的技术发挥和运动伤病的预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灵敏性定义认为,灵敏性包含不停的变换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即快速改变方向的能力,在伴随着方向改变的同时,速度也在不停的变换当中,包括:急停急起、加速减速、空间方向的快速转变等,为了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还必须保持好动态平衡。
藤球运动员在灵敏性测试中主要有:移动速度、反应速度、敏捷、急停、急转、从一种身体状态迅速转变另一种状态来完成技术动作的需要。藤球选材灵敏测试项目有以下几种:
①五点移动测试
五点移动测试方法:特点是藤球运动员在熟悉的比赛场地内进行的灵敏素质测试,对于场地的大小、空间等因素非常熟悉,测试过程中,测试者通过位移速度、急转、急停、转身、甚至利用身体柔韧性来触碰标志物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测试内容。如图1:
测试场地:藤球场内
测试器械:秒表
测试步骤:
a.测试者在藤球场地半场内,脚踩发球圈线听教练员口令起跑(开始计时);
图1
b.测试者从发球圈(1号点)出发,跑向2号点触碰标志物后折返1号点,脚踩1号点后继续跑向3号点触碰标志物折返1号点,继续脚踩1号点后跑向4号点触碰标志物折返1号点,脚踩1号点后跑向5号点触碰标志物折返1号点冲刺过线;
c.测试者脚踩发球圈(1号点)出发,顺序为2—3—4—5;或1号点出发顺序为5—4—3—2,最终冲刺越过1号点计时结束(停秒表);
d.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e.测试过程中没有触碰标志物,视为成绩无效;
f.测试者成绩选择优入取。
②“T”字形跑测试
“T”字型跑是灵敏性测试主要测试方法之一,结合正向跑、后退跑、左右滑步、折返、急停等技术动作完成测试,很像藤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运用脚下步伐来移动,“T”字型跑是一种很有效的锻炼藤球运动员移动步伐练习方法同时也是检验方法。如图2:
图2
测试场地:田径场
测试器械:皮尺、锥形标记桶、秒表
测试步骤:
a.按照图示距离和位置摆放锥形标记桶;
b.先让队员以50%的速度进行尝试,熟悉路线;
c.听到启动口令后开始全力从A标记桶冲刺到B标记桶,然后按照图示路线依次侧滑步到C、D、B标记桶,最后从B标记桶后退步到A标记桶,当运动员越过终点时停止计时;
d.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e.测试过程中没有绕过标记桶,视为成绩无效;
f.测试者成绩选择优入取。
③软梯测试
软梯训练方法是藤球运动员重要的专项体能练习方法之一,藤球运动员通过软梯进行专项灵敏素质训练,结合比赛场上出现的移动步伐练习对于运动员灵活性、反应速度大地增进,从而提高藤球运动员的专项灵敏素质。可以按照运动方向设计动作:直线方向、水平方向、直线方向和水平方向结合。也可以根据完成动作的特征设计动作:脚步移动、单腿跳跃、双腿跳跃、全身综合。如图3:
图3
测试场地:田径场
测试器械:软梯、秒表
测试步骤:
a.将软梯平放田径跑道上;
b.评委设计软梯动作1、2、3种动作;
c.测试者在软梯一端等待口令,启动(计时开始)、结束(计时停止);
d.测试者们同时测试3种动作,取平均值(速度);
e.每一种动作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f.严格按照要求来完成技术动作,若违反技术要求视为成绩无效;
g.测试者成绩选择优入取。
藤球主攻手应掌握的专项技能有头球、脚底踏球、外摆扣球、藤球转体扣球等扣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种类很多,可以归纳为基础技术训练、动作分解训练、组合动作训练、固定物体进攻训练、移动物体进攻训练、实战训练、模拟训练等方法。通过一种训练手段可以衍生出多种多样式训练方法,训练方法如下:
(1)头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
头球进攻技术要领:头球击球部位为额头与发髻相连处,原地头球进攻时双腿屈膝,双手自然张开用额头击球的中间部位,利用腰部展腹、收腹发力击球,双脚及身体重心随时调整,腾空起跳头扣球进攻时,助跑、起跳看准击球点用额头正面或侧面甩头击球,击球的中上部。训练方法如下:(表4)
表4 头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
(2)脚底踏球扣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
脚底踏球进攻技术要领:看准击球点,击球腿做正踢腿动作同时脚尖勾起髋关节上挺,支撑腿调整好与球的距离,击球腿大腿带动小腿,踝关节迅速由上至下用前脚掌击球,正面直腿踏球熟练后可左、右变线踏球。训练方法如下(表5)
表5 脚底踏球扣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
(3)外摆扣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
外摆扣球技术是藤球进攻中主要得分手段之一,技术要领:进攻队员在网前判断好来球,将摆动腿(左)摆动到最高点,击球腿(右)跳起将身体腾空,击球腿(右)大腿带动小腿以髋关节为轴外摆,看准击球点脚背绷直击球后向身后随摆动作连贯。
(4)腾空转体扣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
腾空转体动作是藤球进攻动作最难的一种得分手段,技术要领:主攻手在网前判断好来球,击球腿(右)起跳,将摆动腿(左)摆动到最高点,身体腾空,击球腿(右)大腿带动小腿以髋关节为轴腰腹用力,看准击球点右脚正足背用力击球。击球腿(右)击球后向身后逆时针随摆,身体在空中转体360°击球腿(右)先落地。
藤球主攻手专项身体素质应围绕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几大要素来训练,下面介绍几种训练方法如下:
(1)悬吊训练。
主攻手在进攻时身体腾空,处于身体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扣球技术动作,悬吊训练方法是加强主攻手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脊柱和躯干肌肉群力量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稳定性。利用悬吊训练法做一些腾空摆腿击球动作,加强躯干核心肌肉群的稳定性,提高改进扣球进攻技术动作,提升扣球的成功率。
(2)下肢力量练习。
下肢力量是藤球运动员主要专项素质对于主攻手来说更是如此,主要练习腿部大肌肉群,例如:杠铃挺举、杠铃深蹲、罗马尼亚硬拉以及利用健身组合器械练习腿部力量等。
(3)弹跳力练习。
弹跳力是主攻手重要素质之一,拥有出色的弹跳力主攻手在扣球时,才能充分的完成扣球动作,有了超强滞空能力,主攻手在扣球进攻技、战术上会更加多变多元化。增强下肢力量同时一定要有爆发力训练,跳箱、跳远、深蹲跳、跳深、侧向跳、助跑跳、蛙跳、跳跨栏等。
(1)通过藤球国家队队员的身体形态指标作为参考,在今后藤球主攻手的选材应突出颠球球性、柔韧、弹跳力、灵敏、移动等素质,可以借鉴其他项目的素质练习,增强主攻手的自身素质强化专项训练;
(2)通过与专家的访谈,对于新理念的训练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作者从事藤球项目多年充分了解运动员技术特点,在设计扣球进攻技术训练方法上做到有针对性的练习;
(3)主攻手进攻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例如:脚靶训练方法、吊球训练方法、模拟训练方法、分解、组合训练方法等,要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训练方法体系,将其他项目先进、多元化训练方法结合藤球主攻手扣球专项训练中去做到增强补强,要不断加强主攻手心理素质培养,严格执行教练员制定训练内容及要求。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攻手,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坚定的毅力、刻苦训练、机智、顽强的意志品质等很多因素才能成为优秀的藤球主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