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0-20 13:15肖正光
读天下 2020年23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摘 要:法治教学作为目前国内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应当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此类课程的价值,来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素养进行培养,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本篇文章围绕该主题,对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关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总结,以便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进而从根本上对问题进行解决。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生活化教学

众所周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想对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进行全面的提高,加强道德法治课程的教授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手段。通常来说,针对道德与法治这两方面所展开的素质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从道德、政治以及心理多方面进行展开,而这些又恰恰是当下人们为人处事的重要基础。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是影响学生早期对于价值体系的树立,可以说这也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

(一)观念滞后,学生参与度不高

目前在国内,部分教师在其教学观念方面都还尚存偏差,其观念相比于国外还处在一种较为滞后的状态。一般来说,由于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是为了对学生识字认字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在部分地区,学校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所展开的课程往往都过于形式化,并未落到实处。再加上当下应试教育的关键影响下,此类课程更是被部分教师认定为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而常被忽略,同时,教师也忽略了其自身所应当承担的引导角色。这也导致小学在展开道德法治教学工作时,学生在其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而是被迫去学习接受,无法享受课堂,因此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单一

该状态是当下国内小学教育在针对道德法治教学所开展的各类课程内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大多数教师对此类教育并未有较高的关注,其课堂状态大多是照本宣科,采用灌输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缺乏创新和趣味性,这也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因此,也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进行培养。这也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际教育时,应当对其教育方式进行适当的调节,并创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种类。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小学课堂作为对学生展开道德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由于其课堂更偏向理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教育中道德和法治教学内容的数据教材并没有能够进行及时的更新,这也导致理论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在当下,大多数的小学课堂并未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而只是停留在课堂上较为机械的传授知识这样一种状态。这就造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道德事件进行处理时,没有办法做到应对自如,甚至是不知所措。可以说,教师对此类课堂教学较为片面的理解,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实际的道德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开展特定小组来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进行提升。由于小学生年龄层次较低,比较好动,专注力不够很容易会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若此时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其效率是不高的。但采取小组合作的學习方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也能在同时,对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活跃,进而实现课堂质量的提升,确保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再开展实际的教学工作时,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科学的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水平相近,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将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辅助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并鼓励后者积极发言,以加深他们对课堂的理解并获得真实的感悟。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

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其实包含着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而结合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真正的离开课本然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还能在同时对课堂效果进行优化。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对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体验,感受不同类个体其内心世界,并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与观点的分享,从而引起两者与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共鸣,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道德法制课堂的意义。与此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三)开展分层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意义,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展开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适应情况,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师应当掌握班级内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并与其及其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以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其次,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对该课堂的兴趣和能力状况进行了解之后,以其学习能力等级进行合理的分层。最后,以此为基础,教师应当为不同阶层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案,以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从而真正对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水平进行提升。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往往都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其最终目的也是要应用于后者。这也说明,在此类课程中开展各类生活化教学是其所必需进行的。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偏弱,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只有借助较为真实的生活案例,才能够帮助其更容易的理解理论的真实含义。同时,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也更容易帮助学生在心理、价值观等方面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 结语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代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进步,首先就需要教师对此类课堂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实际需求进行及时地掌握,并为之制定更加合适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加强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存在意义,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肖军.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8(9):162.

[2]陈风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6):132-133.

[3]胥雯.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栏”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9.

作者简介:

肖正光,湖南省邵阳市,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周旺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