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0-10-20 10:06陈忠銮
写真地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陈忠銮

摘要: 地理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一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地理课堂应创新教学,在传输知识的同时重视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观念、思维、认知、实践能力的发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地理知识有极强的实用性,应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将知识融于实践。本文从四方面分析改善教学的相关策略,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初中地位;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6-0229-02

引言:地理教学的发展应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要借助教学打开学生的眼界,为学生创造探究和实践的机会。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独立思想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向学生传递积极正确的思想,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强化自身学习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独立自主,能合理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1知识与现实结合,促进观念转变

学习地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识,提高其文化素养,更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初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懂得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凸显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比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还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思考气候的形成除了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联,并分析应对的策略。教师可以用焚烧秸秆、汽车尾气、烧煤取暖等人类活动举例,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活动会对天气造成哪些影响?学生会联想到大气污染、全球变暖、雾霾等问题,进而提出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环境、生活体验变差等影响。而任何事件的发生或产生的影响都会有正反两面,地理课程的教学不仅教给学生地理知识,人文素养也同样不可或缺。因此,可以再次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何种积极影响?学生会考虑到国内的生态工程,例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改变空气湿度,增加有效降水;“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建造人工湖泊跨流域调水,帮助气候干旱地区增加湿润度等。了解到以上信息后,让学生深刻理解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增加其正面效益,或规避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害。通过深入讨论,学生能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紧密,懂得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有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1]。

在讲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时,不仅要传播教材中的知识,也要挖掘知识的内涵,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今后的活动中懂得自我约束。初中地理能向学生普及自然资源知识,应借此契机渗透人地协调观,让学生养成正确思想意识,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2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地理知识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就必须培养其综合思维,利用思维导图深挖教材,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认识某个地理环境,学会系统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在吃透基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主干梳理,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作用,继而扩散和延伸思维链,有效拓宽学生思维。综合思维是指学生对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研究,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更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面对地理环境时能够有效地对实地进行正确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在理论知识具备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经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全面客观地分析地理环境有重要帮助。

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地理知识主要来自课本内容,学习的手段通常是记笔记、阅读,缺乏主动的思考。教师应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提高综合思维能力,能对地理环境进行详尽有序的介绍。比如在教学《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后,要求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阐述南北方的地理知识中的相关要素,分析相关要素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地域特点。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懂得应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高度,做到动态分析。

综合思维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品质,在学生成长中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用写表格、画导图的方式促进思考,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将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真正提高知识运用能力[2]。

3夯实基础,强化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能力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要在地理课堂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是区域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引导学生掌握对比分析、总结特征、探索规律的方法,通过正确的评价认识某个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比如在教学《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时,可以锻炼学生识图能力,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青藏地区的位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地形特征,做到能准确识图,学会灵活用图。为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要求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邻国有哪些,标注主要山脈。通过有效的指导,学生会逐渐加强区域认知,懂得如何获取地理信息,能在地图上快速找出具体位置。了解区域特征也是一项重要的认知能力,只有掌握一定知识才能根据已有信息分析具体的人、物所属地理区域。比如要求学生分析藏袍的功能,学生会加强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在学习其他地区知识时,也能尝试从区域特征入手,使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此外,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现实问题、理清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同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扩展的一项认知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明确认知两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比如在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两地之间的区域差异问题上,可以让学生从两者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入手分析出现不同农作物、工业、优势资源、城市布局差异的原因。这一认知能力不仅对本课,对之后地理课程的理解和运用也大有裨益。

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引入课外知识,让学生从网络中认识到更多与地理相关的信息。比如可以介绍不同地区的建筑物、饮食、服饰、风俗等,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可以在课外进行主动学习,以增强区域认知能力,为学好地理打下基础。

4布置实践任务,锻炼实践能力

地理课堂的实践能力是指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讨论、制图、观测或实地调查,比单纯地答卷更能考验学生,通过培养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合作交流,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3]。

比如在教学《辽阔的疆域》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学习,要求对几个指定省的地理、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并思考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应如何避险[4-5]。学生首先要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地理与气候的特点,然后思考可能会发生哪几类自然災害,最后群策群力列出具体的避险方法[6-7]。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对祖国的疆土更加深一层理解,也懂得在野外要保持警惕,应掌握必要的避险技能[8-9]。此外,也可以列举生活中植物造林事迹,让学生分析不同的树木的生长特点,分析为何植物的分布有明显区别,进而思考如果在自己的家长种树,最适宜种哪种树木[10]。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能有效锻炼思考和实践能力,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初中生热爱冒险、充满探究欲,地理实践力对于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强化适应能力有重要帮助,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分享实用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实践能力发展。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教学要注重教学的全面性,应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通过多种训练手段强化学生的各项能力。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步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徐艳宁.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科学咨询,2019,630(04):85-85.

[2]王辉.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5).

[3]莫海萍.试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8(9).

[4]杨再香.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6).127-128.

[5]朱国良.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魅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0).32-33.

[6]战玉龙.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182.

[7]张磊.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85.

[8]龚巧文.基于核心素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65,168.

[9]余平,张蕾,石培军.融合本土教学资源,培育地理核心素养——例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的编写[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2).26-29.

[10]龚建荣.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117-118.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