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媒介环境下的公共危机传播

2020-10-20 02:23李妍
广告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危机

摘要: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一向是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需要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其中不同的媒介与传播在危机事件的发酵、解决与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从大众媒介出现之前直到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公共危机事件传播特征,同时论述了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环境下,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又出现了什么新特征,又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关键词:大众媒介;公共危机;数字媒介;危机传播

公共危机事件从文字传播时代就已经出现,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传播手段的进步,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近年来新媒体的繁荣,使得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出现了新的态势。这就为正确及时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應对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事件成为了亟需思考的问题。在梳理不同媒介环境下公共危机传播特征后,探究新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传播的表现,揭示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的新特点。通过阐释危机传播新态势,将有利于组织更好的解决危机。

一、公共危机事件与媒介传播

(一)公共危机事件概述

公共危机主要是指由突发事件所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舆论危机,即社会公众对组织的负面态度和负面意见的公开流传和表达。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应当符合以下三个特征:

1.危机事件的严重性无法预测。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出现通常情况下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如重大的自然灾害、医疗事故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发生的时间、地点均不可预测,同时这类事件发酵迅速,爆发猛烈,一旦爆发就将很快成为公共舆论焦点,其影响范围和后果都难以估量。

2.危机事件的影响广泛。

公共危机事件的特性,决定了这类事件在发生时就会受到各方的关注,同时伴随着舆论的发酵与传播,其影响范围与领域都极其广泛。此外,单个公共危机事件的产生,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所有事件构成一个危机事件网络,又再次扩大了影响。

3.危机事件的处理困难。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由于发酵迅速,影响范围广大,在多数情况下针对危机事件的有效信息很少,又由于时代与地域的不同,可供借鉴的同类案例也并不多见。因此,处理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二)大众媒介时代之前的公共危机传播

以基特勒的媒介历史划分为参考,将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介历史划分为大众媒介时代之前,大众媒介时代与数字媒介时代。

大众媒介时代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传播手段单一且辐射范围有限,公共危机事件影响广泛的条件在当时的传播条件下基本无法达成。

到了文字传播时代,公共危机事件开始逐渐成型。信件的出现使得某一公共危机事件的远距离传递成为可能。在中国古代出现的邸报等民间发行的刊物也成为了引发公共舆论的重要传播媒介。在西方,便士报出现之前文字媒介,即手稿、书籍、小册子等也在记录和传播公共危机事件。在中国,以明代北京报房发行的《天变邸抄》为例,其中记录了当时的一起重大爆炸事故,这起事故就可以划分成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虽然当时的邸报并不能等同于大众媒介时代的廉价报纸,但仍然可以认为在文字传播时代,公共危机传播就已经存在。

(三)大众媒介中的公共危机传播

以便士报的普及为节点,大众媒介时代来临。将报纸、电视、电话、广播等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之前的媒介统称为大众媒介。在大众媒介时代,公共危机事件不论是从数量上或者是影响程度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便士报的普及使得信息的流动愈发广泛,分散的发行点与廉价的新闻纸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传统的报刊带来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专业的采编队伍在信息的选择上也更加倾向于能获得高关注度的消息,于是关乎大众利益的公共危机事件就在纸媒时代成为了媒介高度关注的话题。

如果说纸媒等大众媒介使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进入了新的阶段,那么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就是将公共危机事件直接摆在了受众面前。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提出了媒介改变场景继而影响人类行为的模式,在公共危机的传播中,电子媒介用声音和图像直接改变了受众所能接触到的范围,也改变了他们所处的场景,最终影响受众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反应,原本遥不可及的公共危机事件被电子媒介的传播放大至受众眼前,使得受众对于危机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的提升。

(四)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危机传播的新特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改变了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态势,在技术不断成长的背景中,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再次将公共事件的传播引入了新纪元,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危机传播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时性

移动终端的信息传输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消息源,通过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基本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介即使能够通过直播等方式进行信息的实时传播,可是仍然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制约。但在数字媒介时代,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使得原本需要一个专业团队才能完成的直播演化成了简单的大众化行为。虽然这种大众化的网络直播与传统媒介的直播在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随时随地就能传播信息的数字化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传播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2.互动性

诞生于技术变革中的数字媒介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不仅仅体现在受传者对信息的反馈上,数字媒介直接模糊了传播的边界,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自上而下的“告知”受传者本身也能够成为信源。此外,众多的传统大众媒介在当前的传播背景下,主动寻求转型,走向融媒体与移动终端的发展道路,数字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中成为沟通政府与人民的重要渠道。这种互动性促使了“草根”倒逼在危机传播中传统媒体对于话语权的垄断,实际上在不断促进平权的发展,而这种平权的态势也正是数字媒介在社会关系赋权中的外在表现。

3.不确定性

由于公共危机事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会被广泛关注,在事件爆发前期的信息滞后与极强的互动性也使得公共危机事件在数字媒介的传播中存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与虚假信息。谣言作为公共危机事件中最容易产生的,对于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有极大影响的负面不实消息,在数字媒介的传播过程中极易产生。数字媒介信源丰富但相对缺乏专业性,于此同时在危机事件传播前期信息的滞后导致了谣言扩散的速度更加迅速,较之拥有专业团队的传统大众媒介,数字媒介在消息的真实性上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

二、新媒介时代中的危机传播——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为例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传统大众媒介显示了其作为主流媒介的功能与作用,成为了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务中最有力的助手。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数字媒介则成为了最贴近普通大众的传播渠道,这些新兴的数字媒介成为了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新生力量,同时也为此类事件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大众媒介

1.纸媒

纸媒截至所能做到的深度报道仍然是一般数字媒介所不能达到的。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2020年2月17日发行了以“武汉现场”为主题的第7期杂志,紧接着的第8期也以“武汉会战”为主题道了武汉所做出的努力。接连两期的深度报道,比起电子媒介与互联网媒介,凸显了纸媒在此类公共事件中的担当与责任,深度报道也使得受众能更加详细的了解事件,这对于树立媒介公信力,提振人民信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电子媒介

较之纸媒,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与广播都做出了重要的作用。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在各个频道都有栏目都做出了有针对性的特别节目。新闻频道(CCTV-13)在1月26日播出了通过权威人士的相关回答,向广大的观众提供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参考性建议性节目;纪录片频道(CCTV-9)也特别播出了由武汉市民拍摄的小型记录片。在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央电视台通过多频道多角度协同报道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此外,各地方电视台也基本都开辟了特别栏目报道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地方台的危机传播中,因地制宜关注了不同的焦点,更加贴合了观众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广播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乡镇等基层社区的危机传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村级广播为代表,在此次危机传播中采用了“接地气”的方式,进行了相关宣传。村级广播作为一个基层社区内部一对多的传播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由于无序的群体传播而造成集合行为产生谣言与混乱的问题。

(二)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数字媒介

当前的媒介环境下,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媒介成为了危机传播中的最引人注目的传播手段。

1.微信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信的传播分为群体传播与一对多的传播。其中前者以微信群组为代表,后者则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首先,在微信的群体传播中,尤其是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成员的群体传播中,由于中老年人认知程度有限,在这类群体传播中谣言就更容易产生,蔓延的速度也更快,舆情的管控也就更加复杂。其次,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一对多的传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以《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公眾号为主的传统媒体,主要发布总体情况等正能量且真实的相关信息。但是由于多数自媒体专业程度并不高,且少数自媒体存在一些主观捏造信息以博得关注的情况,导致微信公众号这类一对多的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在危机传播的前期,例如“吸烟阻止传播”“服用板蓝根、双黄连等药物能预防”等具有煽动性的不实言论在微信构建的舆论场中广泛传播。

2.微博

微博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成为了大众表达态度的最理想化平台。较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微博上的信息更为庞杂,同时也成为了政府沟通群众的重要渠道。2月7日,央视新闻发布了缅怀“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的评论文章,短时间内转发评论均过万。在此条微博的评论中,有许多网友都非常关注李文亮的后续处理结果,当天下午5时,央视新闻的微博发布通告“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这条微博下的评论超过十五万,转发量超过了二十万。从李文亮的事件中能够看出,微博作为数字媒介,在沟通政府与大众之间,有着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结语

公共危机事件在不同的媒介时代拥有着不同的传播形态与特征,从文字媒介到数字媒介,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从简单的人际小范围传播逐渐扩大至高效的大范围传播;从传统媒介的集权式传播逐渐演化成万物皆媒体的平权化传播……以伊尼斯、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学派研究媒介变化所导致的社会变化,为数字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传播中提供了新的方向。需要认识到的是,数字媒介发展迅速的同时,发展质量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公共危机的传播过程中本就容易产生谣言,在数字媒介的环境中,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效率都大大提高,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未来针对公共危机传播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杰·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45-63

[2]  弗里德里希·A·基特勒.传播媒介史绪论[J].文化研究,2013:237-24

[3]  黄劼.公共危机泛传播及其治理研究:基于非传统安全的视角[D].201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论文.

[4]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喻国明,马慧.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关系赋权”——“链接一切”场景下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与权力格局的变迁[J]国际新闻界.2016:6-27

作者简介:李妍(1997-07),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危机
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关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
研究分析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政府公共危机信息公开问题的研究
以特大洪水灾害透视农村公共危机管理问题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
公共危机视野下的政府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