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玲
摘 要:2018年5月,我校申报并获准立项重庆市教育学会第九届(2018~2020年)课题“‘研学课堂实践研究”。为落实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对立德树人的要求,更好地践行“研学课堂”,笔者认为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育德,就应该从挖掘单元德育目标元素、找准育德切入点、把握育德的度和量等方面去思考,这样,才能发挥语文学科育德的“潜移默化”性,真正让语文阅读教学育德有声有“研”味,有情有趣,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育德
一、挖掘单元德育目标元素
教师备课的预设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就指向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去学,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将来一生。教师备课预设内容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教师备课预设不能随意,必须确保预设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统编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这些蕴藏于所选篇目里,成为语文学科育德的重要内容。而教材单元所选文章是遵循从核心素养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内容来设计的,具有显著的目标统整性、指向性。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精致解读文本,尤其要重视单元统整性下德育教育单元目标元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挖掘单元教材中的单元德育元素,这样才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目的与要求。
诸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三篇文章,描绘了五彩缤纷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作者爱自然、爱生活的情怀。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单元目标特色,精心安排育德内容和预设教学策略,要在引导学生徜徉于文章字里行间领略景物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的情怀。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荷叶·母亲》、《陈太丘与友期行》等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根据单元教材特点,深入挖掘單元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感悟亲情、学会责任担当的品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选《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等四篇文章,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材资源,又要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习俗,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知民俗风情画卷的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感受并更好地理解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找准育德切入点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形成”。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舞台,需要活泼生动的生成。”这些论述为我们有效切入课堂德育,打造灵动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启示。射箭打靶要瞄准靶心,目标要对住中心点,所谓育德切入点,亦当如此。因此,课堂育德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契合时机,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我们师者在如饥似渴的孩子敞开心扉时,找准德育教育触发点,精准切入。这样,课堂必定会滋生出无尽的灵动,学生的心灵必将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洗礼。
三、把握育德的度和量
在语文学科中把握德育教育,必须把握德育教育的度。度小,达不到学科育德的要求;度大,则喧宾夺主,把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失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同时,每篇文章背后,都有他独特的思想魅力。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文章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挖掘定位要精准,要有所侧重,克服随意性,不可广而宽泛。我们一定要在明确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要求同时,分清语文教学的主次任务,控制好育德的量。只有把语文教学与育德有机结合,二者度量适合,才能达到语文课堂应有的作用。
总之,阅读教学是多变的舞台,教学内容是剧情,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音响师。教学机智是教师手中的按钮,教师备课时分析好单元德育要求的统整性,在阅读教学时找准德育教育触发点,把握育德的度和量,定能调拨出一个又一个教学强音,激起一层又一层涟漪,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这样,学科育德才能落地生花,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九届(2018-2020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研学课堂”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H2018B14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余杰. 试论语文学科育德的四大特征. 新课程学习,2016.5.14.
[2]朱明坤. 论中学语文学科育德因素的挖掘和有效实施. 西藏教育,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