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实践探究

2020-10-20 03:24叶昌
商情 2020年42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教学实践

叶昌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对学生技术水准和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致力于为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高职院校展开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实践,为新时期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对这一教育模式的提出以及发展进行简要介绍,并集中阐述该教学实践的开展路径,希望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赛教融合;教育模式;教学实践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方面必须是抓住时代机遇,将人才培养侧重点转移到对社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将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纳入人才发展战略范畴,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水平,最终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进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兼具机遇和挑战,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获得了诸多高职院校师生的认可,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可持续推进具有长远意义。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实践的提出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合理的竞争推动赛、学、教融合,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促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将他们的所学切实应用于生活及职业岗位上。具体来说,该教学实践应该注重以下要点:

(一)比赛目标明确

赛教融合教学实践下比赛活动的开展并不只是单纯的吸引高职院校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其具有比较强烈的目的性与引导性。因此,在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其所学的专业进行具体考量,根据学生的技能需求和素质需要进行大赛项目设计,这也就要求参与比赛规划的教师能充分融合理论知识和技能大赛,制定学校、社会、企业以及行业认可度较高的竞赛标准,鼓励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将技能大赛作为自我提升与突破的一个台阶。

(二)教学赛三合一

赛、学、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对教学和比赛的平衡把控具有较高要求,对任何一方的侧重都有可能导致该教育模式大打折扣,所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以及比赛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融合专业课程特色。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高职院校教师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日常教学中只是按照教材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真正将知识学以致用,更别提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而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应该将教学侧重对讲解理论知识还需要把重心也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方面,做到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齐头并进,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在未来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教师必须重新审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实践的开展策略,尽可能保证“赛”“学”“教”三合一,加强学生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真正的从实践出发,锻炼学生的技能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以及未来工作岗位。

(三)加强竞赛成果展示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仅仅通过精神激励的方式可能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所以,高职院校方面应该为参与技能大赛且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以阅览的形式对竞赛成果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大大的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还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价值观,确保每次的技能比赛都能够令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能够从中受益。除此以外,高职院校方面可以为参与比赛规划和比赛指导的教师提供奖励和精神激励,促使广大专业教师能尽力尽力地对学生的技能竞赛进行指导,不断从竞赛成果展示中优化教学思路,针对竞赛规则与规程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与规划,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实践发展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大赛开展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逐渐确立教育质量提升的整体目标,致力于各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在技能大赛设计方面對专业性和针对性方面做出了更多考量,通过设置奖金的形式调动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所以,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技能大赛几乎已经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成长需求,能够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起到一定检验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赛、教、学融合的实践教学已经发展完善,相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组织并开展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共性问题:首先,技能大赛参赛资格受限。由于各方面资源有限,所以院校在开展赛教融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会对参赛资格进行明确限定,能够最终参与技能大赛的学生必定是经过重重筛选、在专业成绩和实践能力方面都比较突出的人才,这也就导致很大一部分有意愿通过技能大赛提升自我的学生缺乏机会。其次,赛教融合的教学实践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只有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准,才能真正推动赛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创新开展,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教,在赛、教、学的相辅相成中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最后,高职院校对于技能比赛表现优异者的奖励落实问题还有待解决,若比赛之后不能够将奖励发放到位,会导致表现优异且获得相应奖项的学生无法将奖项转化为实际价值,技能大赛的激励作用将会不复存在。

三、赛、教、学融合教学实践的优化策略

(一)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开展赛、教、学融合教学实践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师必须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定作为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大前提,以此为基准推动赛、教、学三合一育人模式的形成。毕竟,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标就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所以院校方面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鲜明的专业教育色彩,确保各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均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确保学生的价值水平发展能够满足社会职业需求。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方面在组织开展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必须融入专业色彩,确保学生能够站在专业和职业的角度发挥自身价值,并对自我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产生深刻反思。如此以来,技能大赛的开展将不仅仅会调动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素养,更能够让学生清晰的认知到行业用人标准,对未来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

(二)建立专业实训基地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仅优化对书本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前提,扎实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现代企业更多的是需要技能型人才,理论知识与专业职业技能的扎实掌握才能令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真正立足。所以,高职院校方面应该为学生实践技能能力的发展提供合适且先进的设施环境,针对各专业建立全方位的实训基地,促使各专业的技能大赛训练均能顺利开展。而且,由于高职院校的侧重点在于职业教育,这也就决定了其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院校方面应该从持续环境建设的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双管齐下,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营造舒适的氛围、融洽的环境,确保各专业学生的技能实训需求均能得到满足。除此以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立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能够真正推动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实现质的飞跃。

(三)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客观来说,高职院校任教的专业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专业学科素养,但是却并不一定具备在企业实习工作的丰富经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塑造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在开展赛、教、学融合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重点组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人才团队,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实现对教育行业人才资源的高效利用。客观来说,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开展本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较高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能结合比赛实际进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教学和指导,仅靠理论教学显然是无法满足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需求的。由此,院校方面应该聘请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为院校教师团队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学生能够真正从不同职业领域的教师方面汲取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素养。除此以外,高职院校方面应该注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推进,通过与企业的协调合作,为学生打造固定的技能大赛平台,鼓励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参与竞赛,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同时为赛、教、学融合教学工作的可持续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实践的开展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突破。“赛”“教”“学”三合一的教学模式所发挥的教育价值是有目共睹的,由此,高职院校应深入分析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致力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制定竞赛策略,为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豆惠敏.高职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以“艺术插花”赛项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7):121+120.

[2]范婷婷,郭欣欣.“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南农业,2020(15):31+34.

[3]黄欲立,李明,张利利,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111-112.

[4]丰志培,魏骅.赛教融合培养创新型医药贸易人才的改革与实践——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J].铜陵学院學报,2016,15(2):127-129.

基金项目: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校级课题,课题名称:基于“赛教融合”的高职院校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JJG201902030。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教学实践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