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时代,内控失效的問题频发,使人们开始关注其背后的文化缺陷,企图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研究内部控制,以期找到提高其有效性的方法。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的视角研究内控构成要素中存在的典型“疾病”,努力找出其背后所隐藏的文化缺陷。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文化方面有关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部控制;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一、引言
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世界上有名的内控丑闻时常发生,安然串通安达信财务造假,最终两者都破产倒闭;英国的巴林银行由于内部监管不严,存在职员进行大量违规操作,也走上了衰落的道路;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在海域部分发生输油管道泄漏事件,这也是其轻视内部控制的结果。前几年备受大众关注的三鹿、双汇等食品安全事件,也反射出了它们内部控制的薄弱。诸如此类的财务造假、违反法律、经营破产、违规操作之类的大大小小的案件差不多可以在国内外媒体报道中天天发现。经过深度地探究发现,内控没有发挥出应该具有的效果就是这些事项暗藏的原因。随着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被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开始从其他的角度探索内部控制,而企业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潘晓梅(2013)认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分析了两者的共同点作为这种关系的基础,企业文化是通过发挥其功能来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也会反过来完善企业文化。高翠莲(2010)认为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而有效地内部控制反过来又可以提升和完善企业文化。
本文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探索内部控制在企业文化视角下的样貌,争取发现值得讨论的问题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文化视角下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从公司的文化和内控之间关联的角度进行探究,对于内控的建立和实施文化会施加作用。内部控制一定体现着某种文化意义。深切探讨内部控制现在的样貌,就会得知,其在深层次中总是含有一种文化。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努力发掘其背后蕴涵的文化缺陷,争取从文化角度来解释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内部环境的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靠关系”的观念盛行
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有些企业实行员工举荐的制度,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规定恰当的人力资源政策反映在招人、用人及奖惩等方面能够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并且会激发他们努力工作。我国传统文化向来比较注重人情关系,“靠关系”观念的盛行,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在该方面控制上的疏漏,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贯彻地不到位。这种问题是制度和文化合力作用下产生的。制度上存在漏洞,文化上也没有给予恰当的引导,这就容易会使有心人“钻空子”,导致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不良行为只要产生久而久之就会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认识,对公司核心价值观念的养成造成破坏。
2.官僚主义盛行,内部机构过于拥挤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虽然早已终结,但是某些封建思想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就能被清除。官僚主义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官僚主义的观念存在,高层管理者强调权力集中,这就容易导致组织层级过多,组织结构僵化;过度集权的内部机构设计也会加深这种观念。由于一线员工是最早接触异常情况的人员也对具体状况的处理比较擅长,所以权力集中和组织层级过多会降低公司办事的效率甚至不回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面临的是紧急状况,后果则更加不堪设想。
3.敌对意识和人情关系并存,内审难逃利益魔爪
做到客观公正和具有专门知识技能是内审职员必需拥有的基本素质。但是内部审计存于企业内部,无论是机构还是职员很难会把自身从公司中的外部利益和人际关系中抽离出去。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的都是本公司的同事的工作情况,出于中国人好面子、重情面关系的影响,部分内审职工可能会由于私人关系很难做到公平正义地进行自身的工作。另外,缺乏优秀的文化作为指引,很难出现公司的全体职工积极配合内审人员完成其任务的情况。
(二)缺乏危机感,风险评估环节薄弱
风险意识的匮乏,常常就会呈现片面追求回报的迹象。因为防范风险不会带来直接的收益反而还会增加成本,所以危机感不强的企业在风险评估环节就会比较薄弱。在这种潜在的观念指引下,由于投入成本和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的减少,企业就无法建立有效的风险感知和分析系统,相关的制度规范也不会非常完善,这样就会导致忽略和遗漏风险。
(三)文化与制度相脱离,控制活动执行流于形式
控制活动是具体的应对措施。控制活动是为了实现内控目标而针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的防控措施。设计良好的内控制度是其能够发挥效果的基本前提。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内控制度。制度与文化相脱离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文化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柔性支撑,二是制度与文化不匹配。对于制度更好地得以实施来讲,上述情况都是不利情况。另外,制度与文化不匹配还会对后者造成破坏,容易使其仅仅止于表面文章。流程设计地再完善的内控,如果得不到职工的认可,缺乏相应企业精神作为指导,就不会得到有效地实施,则其无异于是一只纸老虎。
(四)专制文化下,信息与沟通效率低下
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中国企业文化属性上比较偏向集权和集体,具有比较浓厚的专制色彩。在这种专制文化下,公司的管理层一般倾向单独制定决策,限制员工的参与,不愿意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这种专制文化的影响下,员工的沟通渠道比较单一,信息传递的效率不高;不利于提高员工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的责任感,很多一线员工往往是信息的第一接触者,但是由于专制文化限制了员工的积极交流,所以阻碍了信息得到及时地处理、传递和获取。
(五)内部监督作用微弱,监督和合作意识欠缺
由于对于内部监督的认识度不足,很多企业董事會人员往往能力不足或者对其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其对内部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另外由于缺乏相关文化或者说是思想教育作为对内部员工关系疏导的思想武器,许多部门和职员并不是非常情愿配合内部监管部门的工作,甚至将其视为敌对关系,对其隐瞒相关信息,这非常不利于相关监督部门行使职能,发现内控流程设计和执行的问题,以及时地进行补救。组织机构和职员本身就缺乏监督意识,这样不利于职工与职工进行的监督,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仅是依赖不相容职务分离这种硬性的制度要求,缺乏职工和部门自主监督,内部监督则收效甚微。
三、完善内部控制的举措
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虽然都具有动态性,但它们也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尤其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意识形态方面的,这种价值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一旦养成就会很难改变,因此从企业文化方面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改变原有的文化,形成一种新文化,需要管理层付出很大的努力,推动企业文化自上而下的形成,并且要与相应的制度相结合,不能是空喊口号,仅仅流于形式。
(一)内部环境方面
1.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
要在全公司大力弘扬公平、公正的理念,让员工知道要想获得发展必须要靠自己的真本事来满足企业的要求,并且公司也会为他们搭建一个公平的平台。要真正地让这种文化观念被职工从内心深处容纳,首先管理层要以身作则;其次要完善企业的相关制度来保证公平公正,在招聘员工方面,企业要建立一个准入门槛,符合门槛的才可以让其进入公司,用硬性的标准来防止雇佣不合格的员工,公平公正地选拔合格的员工;在员工的晋升和薪酬待遇方面,要避免出现决定权集中在一个人手中的现象,并且要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努力让日常业绩精彩的职工得到公平的回报,收获该有的晋升。
2.克服“官僚主义”,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的许多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出现官僚主义的现象,强调集权。对于大型的企业,集权能够提高经营效率,但是对于中小型的企业,集权可能会使组织僵化,降低经营效率和适应性,因此企业要依据自身的现实需要来确定对于权力集中和分散的水平。另外公司要确立“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价值观念,注重职工的价值,尊重人才,争取人尽其用,大力地施展职工的价值。另外减少公司的纵向层级,合理地扩大管理跨度,使得组织结构向着偏扁的方向成长。尤其对于规模还不是很大的公司来说,减少组织的层级能够大大地优化组织的灵活适应性。
3.塑造内审文化,加深内审效用性
内部审计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内部审计中形成的文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和内审的目标,培育和完善审计文化。内部审计机构一定要在组织关系中做到最大可能的独立性,防止因为利益上的交叉而发生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从根本上改观大家对于内部审计的看法和认识从改善他们对待内部审计的行为。恰当的内审文化有助于提高内部内审职工的办事素质,增加其对自身事务的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熏陶职业品德。
(二)提高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表示,自己对于成功没有格外的感觉,所谓的骄傲和自豪从未有过,反倒是失败会令自己天天思索,每天都会具有危机意识。正是高层领导人的这种危机感,才让华为避免了一次次的损失,规避了一次次风险。完善风险管理体制,首先要增强对风险的敏感度,不能说是要做到杞人忧天那般进行不必要无根据的忧虑,但也要拥有该有的意识,及时发觉潜藏的风险,不能整天安逸,或是过于注重对于金钱的渴求,忽视了对于风险的规避,麻痹了自己的神经。其次,提高员工对于风险的关注度,除了要从思想让员工有所认识,还要从制度上进行强化。要强化责任制度,要将识别风险的职责具体到个人,贯彻到具体的岗位上,使职工能够积极地识别和防备风险。再次,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应对风险,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相关事宜,并且能够从企业的大局上来管理风险。然后,权衡成本收益,把握重要性的原则,对于风险高发领域和影响全局的关键领域,可以重点投入,把握和防范风险。最后,要建立各种有效的突发风险预警方案和应对方案,当意外来临时,能够将自己的损失尽可能地最小化。
(三)融合文化理念,加强控制活动执行力
实践证明,单独依靠制度约束,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员工的执行力差。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制度目标相同并且企业文化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能够从意识观念上引导员工,进而使员工自觉约束他们的行为。融合企业文化理念的内部控制制度,会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度,并且当某些特殊的,内控制度未做相应规定的情况发生时,受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会自主地按照企业的期望来做事,自动弥补和完善内部控制。
(四)构建诚信和谐的文化,提高信息与沟通的效率与效果
信息与沟通对其他四个要素来说都必不可少。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信息越来越成为公司重要的资源。如何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和以恰当的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一、扩大和丰富交流渠道,构建和谐文化,在公司内部职员之间形成一种友好和睦的氛围,这样能够有利于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职员的交流沟通。二、宣扬诚信的企业文化,提倡有道德的沟通,即在信息传递的时候要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就变造信息,或者掩盖信息甚至传递错误、失真的信息。三、提倡网络和手机电脑软件在信息与沟通中的运用,如今信息技术大大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五)强化合作和监督意识,增加对内部监督的重视
有效的内部监督需要多方的协调合作。内审机构的工作是监控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提升内审文化,有利于内审有效性的提高,进而强化内部监督的效果。内部监督不仅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相关的内控监督检查的工作,还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相互和自我的监督。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状况,不仅需要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使职工按照相关制度准则的规定做好自己的本分,还需要强化监督意识,使职工加强对自己的同事和其他部门相关业务活动的监督。
(六)落实文化的具体措施
企业文化本身具有四个层次,是从抽象逐渐走向具体的过程。企业树立了符合企业实际和发展战略的核心文化理念后,除了要落实到相关的制度上,还要落实到行为层和物质层的文化上。企业文化建立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贯彻各个层次的文化,融入职工的日常。
1.张贴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可以实际地张贴在公司醒目的地方,也可以在公司网站上进行宣传,争取在员工能够注意的地方都有宣传。
2.利用模范作用
评选先进个人,对符合企业精神,贯彻企业思想的职员赐予奖励,包括内在的奖励和外在的奖励。公司的这种举动会使职员意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公司想要的并且可以传达一种文化,并且这种文化很重要的信息,能够使员工受到激发使其为了得到这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好处也努力变成公司想让其成为的样子。
3.举办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活动
企业可以举办职工运动会、元旦晚会、征文活动,甚至为员工举办生日派对来宣扬企业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潘晓梅.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耦合性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38-143.
[2]高翠莲.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0):4-6.
作者简介:
卓倩倩(1995-),女,汉族,山东莱芜人,硕士研究生,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