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身操因其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和锻炼价值而风靡全球,其内容丰富、易于掌握、形式多样、 风格活泼颇受广大青少年青睐。健美操项目在我国是一个具有獨特魅力和优势的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大中小学已经局哟很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青少年;小学生;健身操;教学设计
一、小学校园开设健身操的可行性分析
健身操因其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和锻炼价值而风靡全球,其内容丰富、易于掌握、形式多样、 风格活泼颇受广大青少年青睐。健美操项目在我国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优势的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大中小学已经局哟很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并且经常在竞技体育赛场能够看到学生运动员的身影,但是健美操运动对于学生的素质、体育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相比较而言,健美操尤其是竞技类健美操更适合在中学和大学开展,而健身操更适合在小学生群体进行开展和普及。综合社会、学校、学生个体、项目特性、运动与学习规律、小学生的健身需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对比考虑,可以发现健身操更适合在小学生群体进行开展和普及,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社会学价值。
二、小学校园开设健身操的意义
健身操是健美操和广播体操的完美结合,既具有健美操的动作美、旋律美,又具有广播体操的简单易学稍微特性。针对小学生的体质特征、学习规律、身心承受水平,健身操的动作难易度、运动负荷、健身性、娱乐性都非常符合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为了更好的推进全民建设计划的落实,促进小学校园终身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不断提升,体育课程一直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改革,提升课程的魅力和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群体爱上体育课,参与体育锻炼。健身操的教学任务主要就是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审美发展需要、个性品质发展需要,结合健身操的运动特性、运动规律、动作难易度,完成学生学习健身操的基本动作,掌握动作与旋律的契合,培养学生对肢体动作美的表现力,锻炼学生勇敢大胆的展示自己的勇气,满足学生参与和体验健身操的愉悦感。
三、小学健身操教学设计研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应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创新不断给教育、教学、考核等教学环节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近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教育技术不断在教育领域开花结果,取得了丰收的成绩,这给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教育信息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教育信息、先进文化、科学知识、动作技能,教师通过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将理论讲解、动作技能、多媒体动作图片视频资料、易犯错误动作详解和授课程序预先进行分析与融合,存在计算机中形成电子教案, 再转换成PPT格式,然后可以利用大屏幕投影设备或网络设备进行演示电子教案和讲解其中的内容。再实践授课的过程中,再将电子教案中需要复习和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实地传授、讲解和纠错。这种信息化技术与理论、实践课相结合的模式节省了课时并活跃课堂气氛, 对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明显提高了课程内容信息传授的效率和质量,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教学内容的知识面。
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但是靠模仿能力却非常强,学生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是学习和掌握健身操动作的前提和基础,健身操教学内容动作和音乐的选取必须因地制宜、适合学生得实际情况和身体承受能力, 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电子教案的动作视频图片结合实地讲解示范能够有效地在小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深刻的印象和动作影印,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期望,教师要善于利用外部环境和课堂音乐氛围的感染力来发挥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 在课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领学生自主、自发、自觉的学习健身操动作, 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因此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课外拓展,利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训练队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操培训和训练,提高健身操在校园的传播、普及和提高,形成良好的健身氛围。
健身操的体育教学设计和内容尽可能倾向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体育教学与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和学习环境的适应互动过程。合作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团队合作、情感认知、独立自主等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司传平.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4(06):77-78.
[2]陈章玉.健美操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05):78-79.
[3]王小川,王建枝.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的思路与举措[J].医学教育.2005(02).
[4]刘华.多媒体技术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19):194-195.
[5]佘敏克.体育多媒体教学课件在不同教学模式中应用效果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2):105-108.
[6]杨建民.论体育视觉图像的分类与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14(01):11-12.
作者简介:游晨(1996.09-)男,汉族,上海人,本科,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