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合达提·努尔灯别克
关键词:黄牛品种改良;现状;工作措施
新源县有着悠久的黄牛养殖历史,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很多农牧民一直坚持传统的养殖模式,不注重做好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中间杂交、无序杂交使得优良种公牛的生产性能逐渐变差,繁殖母牛的生产周期变长,生产出来的后代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较低,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制品的需求。对这种情况地区加强了黄牛品种改良,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改良技术,实现了本地黄牛品种的快速腹复壮,取得了突出成效。
为了实现新源县农牧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当地政府部门和畜牧部门加强黄牛品种改良进程,品种改良工作开展之后,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增收途径,畜牧业收入占农牧民人均新增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50%以上。新疆新源县现存栏牛达1.3万头,通过连续多年的品种改良,改良牛超过了80%,品种改良之后,黄牛的单产奶量提升20%,产肉量提高10%以上。该县黄牛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从整体改良情况来看,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更好的推动品种改良工作的高效开展。
广大养殖户对黄牛品种改良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新疆新源县以农牧业生产为主,很多农牧民群众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养殖模式的制约。再加上辖区范围内黄牛养殖较对,较为分散,主要以家庭养殖为主,每个养殖户养殖1~2头或者3~4头黄牛,大部分养殖户在农闲季节以放牧为主。再加上养殖场的公牛和母牛混群养殖,难以正确的把握母牛的发发情期,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配种失败,受胎率下降[1],农民群众对品种改良的信心下降。也有部分群众认为品种改良之后生产出来的杂种牛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本地牛脾气较好,耐使用,耐粗饲,认为本地牛比外来牛要好。还有不少养殖户认为品种改良收费较高,受到经济成本的影响,不愿意进行改良。
养殖规模较小,制约了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现阶段,新源县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由于黄牛养殖较为分散,点多面广,基层地区的配种站数量较少不能够覆盖整个地区,对于基层地区的养殖户来说,进行品种改良需要驱车赶往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配中种站,这就给品种改良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的难度。
配种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现阶段基层地区的人工受精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差,他们在上岗之前缺乏专业的配种知识和专业的培训,在配种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够准确有效的鉴别母牛的发情,不能够掌握母牛配种的最佳时机,也不能够准确的鉴定母牛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等生殖系统疾病,有些生殖系统疾病由于诊断不及时,在没有进行妥善治疗的情况下就进行配种,造成母牛的收胎率低下,多次配种不能正常受胎,甚至在早期出现流产。在人工授精操作过程中,各项技术标准也不熟练,操作过于粗暴,使得黄牛的生殖机能存在严重的损伤,从而引发生殖系统疾病,浪费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养殖户参与品种改良的积极性。
加强黄牛品种改良的宣传教育。牛品种改良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品种改良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需要广大农牧民群众全面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加强黄牛品种改造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可以综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宣传模式进行养殖知识传播,弘扬黄牛品种改良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积极宣传政府部门关于黄牛品种改良的各种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要确保品种改良工作能够深入人心,深入广大养殖户群体当中。另外在宣传时,还应该积极弘扬品种改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潜移默化的改变养殖户的传统认知,提升养殖户的品种改良热情。
加大基层配种站建设。基层地区配种站较少,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覆盖不到位,服务不到位,是影响黄牛品种改良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在充分掌握各个地区黄牛养殖现状的基础上,加大基层配种站点建设,增加配种站点数量,并委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基层地区开展人工受精操作、发情鉴定,及时解决在配送过程中所遇到的多种技术问题,以此来提高配种质量和配种水平,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参与品种改良的热情。
注重提升工作人員的专业技术水平。针对基层地区品种改良过程中,专业技术水平较差,人工受精不到位,发情鉴定不科学,操作不科学的现象,应该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培训教育活动,实行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技术交流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显著提升基层地区品种改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应该落实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持证上岗,多次考核不及格的工作人员直接解除聘用,逐渐净化工作队伍[2]。此外,还应该进一步提升派驻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到精确发情鉴定,精确人工授精操作,及时发现存在生殖系统疾病的患病牛,进行针对性治疗,确保健康之后才能够配种。另外还应该积极鼓励广大技术人员,深入养殖户群体当中解决养殖户在养殖期间所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并利用该契机加强黄牛品种改良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对养殖户的疑难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答。
参考文献
[1]郭春云.黄牛品种改良体制创新探讨[J].畜牧兽医杂志,2009,28(4):44-45.
[2]和丰.关于提升黄牛品种改良效果措施的探讨[J].兽医导刊,2017,0(10):2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