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
摘要:计算是数学教学的基础,针对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在积极性高涨的情况下用心地学习数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探究了核心素养下进行计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计算
计算是数学教学的基础,而学生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已然是计算教学中的常见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计算。
一、计算教学的策略
1.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恰好碰上英语教师教学《My Toys》一课,英语教师要求学生把家里最喜欢的玩具带来学校,以便进行情境表演,练习对话。于是,笔者事先准备了价格签,借着学生的玩具,让学生用人民币学具进行交易,把教室适当地布置成玩具店。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笔者认为,把计算课全程设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只要在某一环节中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即可,如导入、新授等环节。以《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出示一道行程问题,渗透了行程问题的三要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1)动手操作
对小学生而言,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更适合他们。在教学抽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做一做,将“法”与“理”有效结合,这样便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入学时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小棒已经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通过亲手操作,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结果。比如左边有4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数一数,有5根小棒,即4+1=5或1+4=5。又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妈妈买了34根铅笔,要平均分给毛毛和嘟嘟姐妹俩,每个人能拿到多少根呢?”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分一分小棒的方式,理解竖式的算理。
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计算教学,更注重体现计算的背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理解算理,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动嘴说
在计算课堂上,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表达。在总结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编成顺口溜或口诀,以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
(3)动脑玩
在计算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有助于学生发展体力、智力和交际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凑20”“火柴棒游戏”“24点游戏”“闯关游戏”等,向学生介绍一个数与11、15相乘的簡便算法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
3.口算贯穿于日常教学中
口算是基础,学生应在准确计算的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在低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通过PPT进行口算。刚开始,学生思考的时间可能长,这个时候教师不要着急,要耐心等待,题目可以一周换一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计算的速度慢慢就提高了。接下来,教师可以把口算题变成口算小条纸,让学生回家做口算题卡。
二、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略估算
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大,生活中有些事情往往不需要计算出准确数值。但是,学生不会估算,教师也不重视估算教学。
2.验算流于形式
学生不重视验算,往往应付了事,也不明白验算的重要性。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不会检查,答完就想交卷,觉得自己答得非常好。其实,估算就是一种很好的验算方法。
3.练习单一
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布置练习时,教师不能单纯地“一刀切”,而要让学生各有所得,分层次练习,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三、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永远都在研究的学问,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地域、班级和学生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俊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20(13).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解放大路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