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精要》

2020-10-20 03:08张铁道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未来教育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吉林李老师建构

张铁道/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李吉林老师是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四十多年来,她立足教学一线,经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育实践体系与理论,成为一位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非凡教育家。李老师一生敏于学习、勇于探索、善于钻研,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教育著述。

我和李吉林老师

李吉林老师1956年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就到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当时只有18岁的李吉林老师,一直在自己热爱的教育岗位上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和李吉林老师认识于1996年。当时,我有幸加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学科组,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专家共同就基础教育科学的规划与实施开展工作。就在这个学科组里,我认识了李老师。此后,我有机会多次到李吉林老师所在的南通师范二附小参观、考察、学习、参加会议、评审课题,还有幸与李老师本人多次深度交流,使我对李吉林老师的人格魅力、教育情怀和她的情境教育思想逐渐有所了解。我和李吉林老师的个人交往中最有意思的一次就是,2014年李老师以其在情境教育的实践创新与研究成果获得了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我至今清楚地记得,2014年9月下旬,她给我打电话说:“铁道,我要感谢你啊!”当时,我觉得特别惭愧。我说我只不过是去开了几次会而已,对于情境教育也没有多少研究。不过,我倒是跟她半开玩笑地说:“李老师,您现在著作等身、誉满全国,无论实践还是研究都做到了极致。但是您还缺一个成果,那就是缺一个情境教育教学指导书和教师培训课程。只有您的情境教育转化成为广大教师的普遍实践,您才算完成任务了。”李老师听了高兴地说:“你这个想法挺好的,那咱们就一块做吧。”就在随后的国庆假日期间,我应李老师邀请来到位于南通师范二附小的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与她本人及核心团队的教师们围绕“什么是情境教育?”“一线教师怎样实践情境教育?”两个问题进行了一整天的交流。我逐一倾听了李老师和大家的意见,并现场对各位的意见进行了梳理,随后还将讨论形成的共识整理成了文字,也得到李老师的认可。之后,我也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及教育科学出版社围绕推广李吉林情境教育研究成果的专题讨论,并提出了关于推广工作的思路,也应邀在南通师范二附小召开的情境教育研讨会上做了专题交流。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当时预想的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情境教育教师研修课程的计划始终没有付诸实践,成为李老师和我们许多人的遗憾。

《情境教育精要》是一本怎样的书

李吉林老师在自己多年实践探索与众多研究成果基础上荟萃奉献给一线教师们的《情境教育精要》这部著作,主要介绍她如何从教学现实存在的“忽视儿童学习需求和成就体验”的问题及自身开展的理论学习中生发出情境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假设,全书用了很大篇幅来介绍她投入数十年时间开展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过程,并针对如何设计实施情境教育为一线教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与方法。

仔细阅读《情境教育精要》相关内容我们就会感受到,李老师不仅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还勇于投入毕生心血来探索、解决这个问题。她先从自身熟悉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进而在其他学科也陆续进行了验证和推广。在上述理论阐述和实践分享的基础上,李老师还为广大教师朋友提供了实践情境教育的系统、明晰、可行的方法指导。

作者与李吉林老师

怎样认识情境教育?李吉林老师写道:“小学语文是有情之物,而我的儿童又是有情之人。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以文中之‘情’激起儿童心中之‘情’?又如何通过文中‘情’的熏陶、感染,来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她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美能唤情”“美能启智”。她发现,“一旦情感伴随儿童的学习行为,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就大增,认知活动就转变成为一种体验,思维活动积极展开,个个跃跃欲试,以学为乐,以思为乐,课堂进入忘我的沸腾状态。”

有了这一发现,李老师便开始研究“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怎么能够结合起来?”她借助脑科学研究成果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回应学生的认知需求还不够,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结合的教学才是有发展价值的教学。在这样的理念下,她立志要探索通过教学呈现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从操作的角度来说,她主张把符号学习和情感生活相链接,也就是把儿童的认知性学习和情感体验相结合。为了将理念假设付诸实践,李老师还开展了广泛学习,她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找到将认知与情感双重体验学习的依据。她从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文心雕龙》和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说”的“情景交融,境界为上”主张中感悟出“真·美·情·思”情境教学要旨,从而把中国古代的“意境说”和自身教学结合起来,来创建她的情境教育实践的基础。

在开展情境教育多年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五个要素,那就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来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来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来贯穿实践性”。她从具体实践操作视角先后提出情境教育四个基本特点,“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她还依据自身实践探索总结出创设情境的六条途径,就是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体验、游戏比赛、网络拓展和语言描绘。就这样,李老师为教师们描绘出清晰可行的实践情境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李吉林老师对于情境教育的探索过程

《情境教育精要》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李老师在三十多年一线教学生涯中怎样探索实践情境教育理念的过程。她最初借鉴外语情景教学方法,从语文教学开始起步,后来升华为情境语文,再进一步拓展到情境数学、情境德育、情境音体美、情境科学……逐渐覆盖了小学教育的各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作为一线教师立足实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路径与发展过程。

李老师在不同学科实践情境教育的基础上,依循学习科学理论、聚焦儿童学习主题,提出了实践情境教育的系列教学策略。她指出,情境教育的主旨在于让学生投入地学习、持续地学习。为此,就要整合知识,选择最佳途径设计情境,就是在一定的主题下设计情境,以情激智、唤起学生持久投入的内驱力。另外,还要将教学与生活相链接,凭借活动历练儿童的实践才干。更为难得的是,李老师还十分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强调要不失时机地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以及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能力。

一线教师如何设计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精要》第三部分主要以一线教师如何设计情境教育活动为主题。李老师在此从五个方面为一线教师开展情境教育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导。

一是熟悉情境课程的四大领域,包括“核心领域、综合领域、衔接领域、源泉领域”;二是体现情境课程的三个维度,从“儿童-知识-社会”三个维度来构建情境教育的环境;三是如何营造儿童情境学习的最佳环境;四是促进儿童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四大原理,从“暗示倾向、情感驱动、角色转换、理论场整合”这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实践指导。五是李吉林老师提出的“五大操作要义”,就是“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在阅读和感受这些系统、具体、富有价值的实践建议的过程中,我不禁由衷叹服李吉林老师作为一代杰出教育家的教育理想、实践成就、学术功力,以及她对于青年教师的殷切期待。

李吉林怎样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

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胡金波先生为本书撰写了既充满文采又富含思想的序言,重点揭示了李吉林老师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一位誉满全国的教育家的秘密。

第一,胡金波认为李吉林老师对于教育有着深邃的认识和追求。她笃信,“教育目的是应该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走向仁爱,走向善良,走向智慧。正是基于这崇高的使命感,李吉林老师一直不懈地追求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第二,胡金波先生认为李吉林老师善于不懈地进行理论学习。李吉林老师特别关注情感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儿童语言表述离不开情境和客观外物的规律。在实践方面,李吉林老师创设了多重感知,包括生活的、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实物的、语言的,同时通过情境来进行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在他看来,李吉林老师最大的贡献在于发现了儿童学习的秘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观察周围世界为基础,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激发情感为动因,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的教学过程。

胡先生还说明,李吉林老师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中,不断地走出了一条“不为升学,赢得升学”的素质教育之路。凡是参加她的实验班的学生都一概地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胡先生最后写到,李吉林老师三十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借助情境教育,探索出择美构境,以境生情,以情启智,情感与认知结合,引导儿童在情境中学、思、行、冶,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的道路”,让学生进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新境界。

我的学习体会

学习《情境教育精要》,我体会到,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有四个特别显著的创新点。

第一,对于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及其功效进行了反思。她深刻指出,老师们不见得意识到,自己辛苦的讲解、严格的要求实质上是划一统死的教学,恰恰是对儿童潜力的扼杀,把儿童潜在的智慧嫩芽掐断,使其枯萎,可以说这是一种罪过。李老师认为,那种单一的知识传授,带给学生的实际上是与教师辛勤劳动的初衷相悖的一种结果。其实,李老师所说的这种现状,我们许多老师都感同身受,却又无可奈何。李老师与众不同的在于,她不仅能够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还很早就开始立足自身教学实践尝试解决问题。

第二,李老师的创新探索还表现在,她根据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提出要将教师习惯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引领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新教学主张。她指出,传统教育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忽略知识的建构性。开放课堂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介入,热情参与,投入师生共同推动的学习活动。她认为,我们在课堂上的儿童活动,必须要根据教材特点,以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为依据来设计,把学生带到知识产生的历史情境中,有意识地激励儿童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儿童在优化的情境中建构知识,把知识学活、学扎实。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知识创建性的教学境界,李老师提出情境教育必须以儿童、知识和社会为三维基础。其实,李老师终其一生,一直在不断地认识儿童、认识儿童的特点及其学习规律。她提出,儿童是爱美的,儿童是爱活动的,儿童是具有潜在智慧的。所以,她主张要相信儿童,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必须由儿童自己建构,而老师只是一个唤醒者、鼓舞者,或者叫作学习伙伴。教师的角色充其量是一个非常亲和的教练。这是她对儿童以及在认识儿童发展潜力前提下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第三,李吉林老师的创造还在于更新了我们对于知识学习的认识。李老师认为,封闭的知识和繁琐的练习题,容易导致学生畏惧学习。传统的知识传授对儿童失去了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灌输知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她提出“任何知识都必须要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最后又回到一定的情境中去”的主张。她也认为,实践即各种体验,是儿童获取知识的起点,知识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够被真正掌握。关于社会,她主张必须要联系社会实际,让儿童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她还认为,社会是儿童在知识建构当中的情境,情境课程就是要去拓宽这种教育空间,为儿童进行知识建构提供资源和条件。她提出,情感是儿童知识建构的纽带,儿童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基础和发展是知识的双翼等想法。儿童在情境当中自我实现,知识在情境中生成和构建,社会生活也在情境中彰显它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老师结合鲜活社会生活开展教学,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让儿童感受到学习与社会、知识与社会、自身与社会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四,李吉林老师的创造性贡献还在于她对于如何营造儿童情境学习最佳环境提出的四种实践范式,也就是要“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利用角色效应、突出创新实践”。这也显示出,李老师善于借助实践探索和科学研究,为美好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另外,李老师在这本书中所做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贡献,就是实施情境教育的五大操作要义,就是要“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李老师变成了松树爷爷,在儿童中间,快乐无穷。

李老师历时四十多年探索创建情境教育创新实践与理论学说的历程还昭示出一位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那就是: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把帮助儿童学习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终身使命;善于发现问题,并借助学习、实践合一的方法不断开展持续实验;争取众多教育学术界专家的指导,并借助系列课题研究不断丰富完善情境教育的实践方法与理论建设。这些对于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不仅昭示了追求专业的发展方向,也提供了实际可行的实践策略。

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精要》一书,感动之余,掩卷细思,我突然感觉这本书似乎没有写完,好像缺了一个“第四部分:普遍实践篇”。再掂量李老师的文字,发现充盈字里行间、不言自明的居然就是她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满满的期待。李老师采用一种平实的、分享性的叙事口吻与我们倾谈她的教育故事,并为我们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我们完全能够体会,李老师期望辛勤耕耘在教坛一线却没有足够时间阅读的老师们,能够借鉴情境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改进自身教学实践,并从中获得更多职业成就感的善意和期待。

我还想提出两个问题作为我们教师们共同阅读《情境教育精要》这本书的作业,就是“从李吉林老师的教育生涯及其成就当中,我们能够汲取什么启迪?”“我们自己作为一线教师,怎样借鉴情境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来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李老师《情境教育精要》的一些收获和体会。也想藉此缅怀我们敬爱的李吉林老师对于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让我们共同学习李老师开启的情境教育实践与理论,并结合自身实践续写情境教育的新故事。

猜你喜欢
吉林李老师建构
该得奖的李老师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宠物难伺候
建构游戏玩不够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