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启蒙:从传统经典中厚积哲学智慧的路径创新

2020-10-20 03:08张先彬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20年7期

张先彬/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校长

《儿童哲学启蒙》课程发布会

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建校之初,就面向未来提出“重新定义教育”的办学主张——教育是社会性服务、系统性影响、互动性实践、支撑性陪伴;教育是发扬文化、扶植思想的伟大事业。在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扑面而来的背景下,星湖学校愿以教育的温度,厚植人类的善良;以教育的理性,定位科学的方向;以教育的情志,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培养内心温暖、头脑科学、身体强健的人去适应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星湖学校紧扣“中国特色”“哲学”这两个关键词,以《儿童哲学启蒙》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培育学生的哲学素养。

凡事预则立。只有明确方向再出发,才能走得正,走得远。星湖学校于建校之初,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后,开始思考:能否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为少年儿童提供一门中国哲学校本课程,让他们在祖国星汉灿烂的哲思的熏陶下,逐渐陶铸“中国”之魂、筑牢“华夏”之根?基于此,我们拟定了儿童哲学启蒙的课程研发方向。

张先彬校长在《儿童哲学启蒙》课程发布会上发言

《儿童哲学启蒙》课程读本

经过反复研讨,我们对儿童哲学启蒙课程达成了如下共识: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古代先贤的经典文句为切入点,从儿童的思维与认知方式出发,利用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与思考优势,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为载体,探讨小学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施途径,培养儿童务本、求真、简洁、系统的思维习惯,帮助儿童形成爱观察、爱思考、爱总结、爱实践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启蒙儿童哲学思想,帮助儿童逐渐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既扎根中华大地,又面向世界的中国公民。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为了让儿童哲学启蒙课程落地生根,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

追根溯源,编纲立著

(一)追根溯源,文化育人

哲学是一门爱智慧的学科,我们学习哲学,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正确看待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认识发展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儿童重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场和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关乎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的理论,能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能否用中国的方式启蒙中国孩子的哲学智慧?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中国的先哲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王充、朱熹、王夫之等的思想中闪耀着诸如“物质第一”“运动永恒”“重视规律”“对立统一”的哲思之光,它们与西方哲学体系的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一个奇妙的窗口向我们打开了。我们如饥似渴地从古代先贤的著作中摘取了200余段,为儿童搭建起一方或许尚显简略,但可初见系统的哲学天地。

(二)编纲立著,积极创新

没有明确的方向就到达不了正确的终点。为此,我们首先编写了《儿童哲学启蒙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儿童哲学启蒙》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原则与评价。在纲要的统领下,我们编写了《儿童哲学启蒙》一书。《儿童哲学启蒙》呈现五大特征:一是中国风格。选择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古代先贤的经典经文为切入点。二是六年启蒙。每学期18句,每学年36句,六年共216句。力图通过小学六年216句经典文句的熏陶,从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等层面系统培养小学生的哲学视角和哲学思考能力。三是体系简洁。课程教材内容统一体例为:经文、出处、注音、经文大意、哲理视角、哲理启示、哲理故事。四是重在哲思。以启迪儿童智慧为目的,重在对儿童进行多角度思考能力的训练,初步掌握哲学思考的基本方法。五是富于童趣。每句经文选择一个蕴含哲学启示的故事,旨在深入浅出地阐释哲学经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一)顺性而为,化虚为实

图1

我们坚持务本求真,探寻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基本路径和教学原则。遵循哲学源于自然、社会、人生的特点,初步开发了三种课堂形态:以物悟道,哲学从自然中来,我们将课堂设在室外;以事悟道,哲学从社会中来,我们的课堂围绕身边事展开;以人悟道,哲学从人生中,我们的课堂变身为教育戏剧、小辩论。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哲学务本求真、简洁自然之美,激发学哲学、用哲学的浓厚兴趣。

(二)扎根课堂,广开路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且思且行,将编写的教学案例实践于课堂,开展连续的课堂实操演练,让儿童哲学启蒙教育在课堂上生根。秉持“开放性、人文性、启智性、活动性、合作性”的原则,不断推进儿童哲学启蒙课程的实施,形成了“三部分六环节”的基本教学范式(见图1)。“三部分”,即导课、新授、小结。导课部分由生活入手,初步感知哲学概念;新授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下,自主进行多种方式的研究,体会哲学概念的不同表现形式;小结部分,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完成哲学概念的内化。

今后,我们将采取联合家长、专家共同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野营、军训、游学等方式也将成为我们的授课选项,我们将努力开发新颖活泼的教学手段,让哲学以更儿童的方式走近儿童。

聚焦发展,强化导向

(一)紧扣日常,表现评价

无论是务本求真、简洁系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还是爱观察、爱思考、爱总结、爱实践的学习方式的培育,都比较隐性地体现在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儿童哲学启蒙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思维、兴趣、价值观等相对来说不易进行结果量化评估。基于此,我们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对课程效果进行常态生活化评估。表现性评价是动态的,就教师的评价内容而言,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引导儿童探究的有效性,都可以促使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建立一个螺旋式上升、不断循环的发展过程,以便对教学模式运行情况做出及时的修正与完善。

(二)为爱出发,共同参与

儿童也在多元、互动的形成性评价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从而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同时,家长也在参与陪伴的过程中,对儿童的认知、判断、思辨、创新等思维进行参与引导和共同优化。

在评价的主体上力求多元。《儿童哲学启蒙》课程在评价中,采用家长、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互动,其中教师和家长是发展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自我评价的主体。三者在评价中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虽然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但两年多的探索还是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推出了《儿童哲学启蒙》研究专著的第一版,在课程表中预留了《儿童哲学启蒙》课程的课时。为了进一步研究《儿童哲学启蒙》课程的教法,给广大执教者提供参考,我们组织精干力量研究开发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课例。《愚公移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君子和而不同》等课经过精心研究,已形成了包含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在内的完备课例,为儿童自学、兄弟学校引进、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哲学启蒙教育”提供了支撑。这些努力,得到了专家、社会、新闻媒体、兄弟学校、家长的一致好评,也给孩子们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

五年级一班的黄麒铭同学说:“这门课让我感受到哲学还可以这么的有趣味和生动,把一个个大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让哲学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认识了哲学的另一种理解——用不同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二年级四班的程文俊家长在听课后感慨,非常幸运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这样一门有意义的课程,开课一段时间后,感觉到孩子的思维在发生变化,这样的课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联系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到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广东省揭阳市“名师工程——卓越小学教师高级研究班”的陈少锐老师在听完课后说:“学校关注儿童成长,从人最根本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真正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播撒智慧的种子。”

“始生之物,其形必丑。”我们的《儿童哲学启蒙》校本课程无论是纲要、专著,还是课堂实施,都还不完善,但是我们期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渴求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们一定会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与决心用心去思考,用脚去丈量,知行合一,真正走出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