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曼曼 韦明园 陈雪东 张 超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
“法”是贵州方言中常用的一个价值评定助词,具有对句子所陈述的事件进行价值评定的语法意义。目前涉及到贵州方言价值评定助词“法”的研究成果较少。只有张超(2008)曾对价值评定助词“法”的语法功能和句法条件等方面进行过初步的研究[1],但尚未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本文将对贵州方言价值评定助词“法”的语法功能和句法条件进行系统的描写,并基于地理语言学的理念和方法,对价值评定助词“法”在贵州境内的地理分布进行考察。
根据语料分析,我们发现,“法”作为价值评定助词,用于动词后对句子所陈述的事件进行价值评定。这种价值评定分两种:
1)否定性评价:“……不值得V”
张超(2008)认为“法”作为价值评定助词,用在动词后,与“有”、“没有”和疑问代词等构成特定的表达式,共同表达说话者主观上对动词所关联的事件的消极的、否定性的价值评定。具体说来,具体有两种功能模式表达否定性的价值评定义。
A.“有+(疑问代词)+V+法+(语气词)”结构构成的反问句
以存现动词“有”的肯定形式,和动词V及“法”构成反问句,对句子主语或前文提及的对象进行否定性的价值评定。例如:
(1)手机有什么玩法嘛?
(2)这本书有啷个读法嘛?没得意思得。
(3)这个东西超难吃,有啥吃法嘛?
(4)这样苦的活都有做法?
(5)这婚还有结法?不结了!
(6)这种事你都有哭法?
以上例(1)至(6)的句子全部为反问句,其中的关键词动“有”均为肯定形式。反问句往往表达关键动词的否定意义,所以以上例句表达的都是否定性的价值评定意义。例(1)强调手机没有玩的价值;例(2)强调“这本书”没有读的价值;例(3)强调“这个东西”没有吃的价值;第(4)强调“这样苦的活”没有做的价值;第(5)强调“这婚”没有结的价值;例(6)强调“这种事”没有实施哭的价值。总体而言,这类句子都表示某对象没有实施行为V的价值。
在句子构成上,存现动词“有”的后面有时会有疑问代词(啷个、什么、啥、啥子等),句子末尾,也即“法”的后面,还可以有其他语气词(如“嘛、呢”等),实际应用中,如果句末没有其他语气词,整个句子的语调一般为升调,如果带语气词,语调一般为降调。要特别注意的是,句子中的疑问代词和句末的语气词都不是必有项,实际应用中有时可以省略。
B.“没有+(疑问代词)+V+法+(语气词)”结构构成的否定陈述句
以否定性的存现动词“没有”为核心,带上疑问代词、动词V以及“法”等构成否定性的陈述句,整句表达对句子主语或前文提及的对象的否定性的价值评定。例如:
(7)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搞法。
(8)玉米没得哪样种法嘛!
(9)这个电视剧没得哪样看法。
以上例(7)至(9)都表示某对象不具有实施V的价值。例(7)表示“这个东西”没有“搞”的价值;例(8)表示“玉米”没有“种”的价值;例(9)表示“这个电视”没有“看”的价值。总体上来看,这些句子就表示某对象没有实施行为V的价值。
2)肯定性评价:“……值得V”
价值评定助词“法”所在的句子如果是肯定性的陈述句,则整个句子就表示某对象具有实施V的价值。这种句子的基本结构模式为“…有+V+法”。例如:
(10)之桩活路还有点做法,搞好点一天还有几百元。
(11)做活路只要包得好,还是有搞法嘞。
(12)老家的烙锅洋芋有吃法得很。
例(10)-(12)都表达了说话者对句子主语对象的肯定的、积极的价值评定,即“……值得V”,也即某对象值得实施行为V。
值得注意的是,表达肯定性评价意义时,存现动词“有”的后面不能出现疑问代词,但可以出现“一点、一些”等不定量意义的数量短语或其省略式。如:
(13)阿宗猪还是有一点喂法的,问一年赚个千把块没有问题。
(14)之包谷还是有些点法。
不过,“有”后面出现“一点、一些”及其省略式的情况并不多见。
根据张超(2008)对贵州话中的虚词“法”的研究,价值评定助词“法”出现的条件有如下这些[1]:
1)前面必须是可控的及物动词
通过例句分析,我们发现,“法”前面必须是动词,并且这个动词只有同时具备{[+自主]&[+自愿]&[+行为]}(“&”表示“并且”)语义特征条件,后面才能跟“法”。例如,像“产生”“感到”“成为”等非自主自愿行为就不能与价值评定助词“法”同时使用。如:
(15)*这种幸福有什么感到法?
(16)*这种幸福没有什么感到法。
(17)*这种幸福有感到法。
以上例(15)到(17)三句均不被接受,原因就在于动词“感到”不具有{[+自主]&[+自愿]&[+行为]}的语义特征。
2)所在的句子必须有前提语境
“法”出现的条件必须有前提语境,这个前提语境,可以是客观存在的对话场景,也可以是隐含的存在,即是只存在对话者的心中。例如:
(18)这种菜没有哪样吃法嘛!
(19)这种猪就是不长膘,没什么喂法咯。
例句(18)的前提语境是这种菜不好吃;例(19)的前提语境是这种猪光吃不长肉。有一点也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前提语境并非只能是始发句,当用了“法”的句子作为始发句时,前提语境往往作为后续句出现,例如:
(20)还有什么搞法嘛,老板都说准备散伙了。
(21)这本书没什么看法,看都看不懂。
3)“法”后可以跟语气词
我们考察发现,价值评定助词“法”的后面可以带处于句子外层的语气词,但对语气词有选择性。如果“法”所在句子为反问句,则语气词可以用“呢、嘛、哦、啊”等,如:
(22)这种菜有啷吃法呢?
(23)这种菜有啷吃法嘛!
(24)这种菜有啷吃法哦!
(25)这种菜有啷吃法啊?
如果“法”所在的句子为否定性陈述句,则可带“得、呢、哦、了嘛”等,如:
(26)这种菜没得吃法得。
(27)这种菜没得吃法呢。
(28)这种菜没得吃法哦。
(29)这种菜没得吃法了嘛。
如果“法”所在的句子为肯定性陈述句,则可带“哦、呢、的”等,如:
(30)这种菜有吃法哦。
(31)这种菜有吃法呢。
(32)这种菜有吃法的。
由以上可见,“法”所在的句子形式决定了其后所跟的语气词。
张一舟、张清源(2001),邓英树、张一舟(2010)等倾向于把表示价值评定的“法”之类的虚词看作名词词缀,基本理由是“V法”充当存现动词“有/没有”等的宾语[2][3]。表面上看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探究,却会发现把“V法”作为一个名词来看待值得商榷。其一,作为一个词,要能够自由独立运法。表价值评定意义的句子中的“V法“如果单用,意义与价值无关,而表达的是“V的方法”意义。其二,“法”所在句子的价值评定意义不是单纯靠着“法”来体现,而是依赖相应的结构才得以实现的,主要依托于“有/没有+(疑问代词)+V+法+(语气词)”的结构整体表达价值评定意义。Goldberg曾指出,假如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先前的构式中推知[4]。由此可见,“法”所在的结构是一个构式,“法”其实是这个构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单独承担某种语法意义的词缀。从历时角度看,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法”可能是从表示方法义的实词“法”语法化而来[5],限于篇幅,本文不拟讨论这个语法化的过程。
为了了解价值评定助词“法”的地理分布,我们参照刘光亚(1986)对贵州方言的分区[6],对贵州各个地区开展了关于贵州方言价值评定助词“法”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开展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我们主要采用电话网络和当面询问、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完成此次调查,在调查范围上,我们将范围限定在县级行政单位。在对全省各县关于价值评定助词“法”的调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之后,我们根据调查资料绘制出地理分布图,然后结合地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法”的地理分布情况分析说明。
根据调查和资料查阅,价值评定助词“法”在贵州境内大部分地区有所分布。我们对价值评定助词“法”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绘制成了地理分布图,如图1所示:
图1 价值评定助词“法”的地理分布情况
从图1可知,价值评定助词“法”在贵州的地理分布大致是:除黔北方言区(遵义)分布较少之外,其它地区“法”的分布比较集中,尤其是黔西北方言区(毕节地区)与黔中方言区(贵阳市、清镇市)最为密集,“法”的地理分布大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
仔细观察图1,我们不难发现,黔北地区关于价值评定助词“法”的分布出现多处空白,即是大娄山区域附近。助词“法”也存在以河为界的分布现象。根据示意图,黔西南州的晴隆县与安顺市的关岭县仅一河之隔,关岭有价值评定助词“法”的使用现象,而晴隆县则没有。无独有偶,安顺市的关岭县与镇宁县、紫云县与黔南州的长顺县、黔东南州的施秉、台江和凯里市区均有以河为界的地理分布情况。
本文详细分析了贵州方言价值评定助词“法”的语法意义和句法条件,并对价值评定助词“法”在贵州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首先,“法”作为价值评定助词,用于动词后对句子所陈述的事件进行价值评定。其次,助词“法”出现的条件是:“法”前面必须是动词且必须与“有/没有”同现,“法”所在的句子必须有前提语境,其后只可以跟语气助词。最后,价值评定助词“法”在贵州的地理分布大致是:除黔北方言区分布较少之外,其它地区“法”的分布比较集中,尤其是黔西北方言区与黔中方言区最为密集,“法”的地理分布大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
根据我们掌握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数据,我们基本可以得出“法”在贵州各个年龄段的分布结构。“法”在贵州省内的应用最为普遍,且不分年龄段,它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比较均匀。由此我们可以预测,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和普通话教育发展普及,“法”不会在贵州方言中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