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清代地方志中的园林图像研究之江阴

2020-10-20 08:15徐铭晗王奕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君山江阴乾隆

徐铭晗 王奕昕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1 引言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南望太湖,北滨长江。全境地势平坦,水域广阔,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城镇特色[1]。江阴历代旧志留存丰富,其中图像资料尤为可观。本文以《[乾隆]江阴县志》[2]中的园林名胜部分为主,重点研究了江阴十二座山及“澄江八景”的图像概况,深入挖掘图像中反映的乾隆时期的山川水利、园林名胜、植物造景,建筑布局等要素,为探究吴文化发源地的历史文化脉络提供了有力佐证[3],对后世的园林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2 园林要素特征分析

2.1 建筑要素分析

根据《[乾隆]江阴县志》中的文字及图像记载,当时江阴县的建筑要素较为丰富,多为寺观建筑、风景名胜建筑及私家别院,且依山傍水,选取风景名胜处建造。

2.1.1 寺观建筑

《[乾隆]江阴县志》中所绘江阴地区的寺观建筑在选址上一般偏好名山大川等风景秀美之处,尤以依山而建居多。建筑形式多为小型祠堂寺庵、禅院。寺观的建筑形制较为明确,一般采取中轴对称、多路多进、廊庑围合的布局,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寺内殿宇多采用歇山顶、硬山顶,屋顶有正脊。较为典型的是君山禅院、定山寺及三茅殿。

据《江阴县志》[4]记载,君山历来是登顶眺江之胜地,如图1,半山堂旁植梅竹松桂数百棵,荫蔽左右,登眺休憩之所。右为君山禅院,再往上至山巅,平坦处建有真武庙,重檐歇山顶,因其无梁,又称“无梁殿”。

图1 君山图

定山高锐挺拔,上有定山寺,始建于唐代,由上、中、下三庵组成。唐人薛逢有诗云:“十里松萝映碧苔,一川晴色镜中开。遥闻上界翻经处,片片香云出院来。”

图2 秦望山图

秦望山(如图2)又叫小茅山,是江阴的道教圣地,有下至上依次为真武殿、三茅殿及玉皇殿。其中玉皇殿等级最高,为重檐顶。从图像中看,三座大殿均无院落,未形成成熟的园林景观。

2.1.2 风景建筑

图3 奎阁层云图

风景建筑主要是为人们游憩、休闲、观景而建,在《[乾隆]江阴县志》园林图像中有大量描绘。图中风景建筑类型包括亭、楼、阁、廊、榭等。一般位于风景绝佳处,具有休憩、活动、纪念等功能。

楼的选址一般倾向较高地势,面朝主要的风景而建。如砂山东面的文昌关帝三清三茅诸院,楼阁参差层叠,互映山之胜。还有“澄江八景”之一的“奎阁层云”(如图3),七层塔楼成为一大胜景。也有一些楼阁有特殊用处,如顾山昭明读书楼,为昭明太子萧统读书专用。楼有七楹,楼前有山茶一株,相传为昭明太子手植,盛时花覆七楼,红艳十里。山深而倩娟,烟笼寺竹,云护山松,是骚人墨客殇咏地也。

图4 顾山图

廊是连接园林建筑的重要通道。图像中多为观景长廊,如昭明读书楼前的院子(如图4)里有长廊,用于观赏院中山茶等景色。水廊是江南多雨地区园林中的特殊游廊类型,如 “澄江八景”之一的“前湖漾月”,芙蓉湖岸修有廊道,供人休憩,赏景。

2.2 山水要素分析

《江苏历代方志名胜图选》中详绘了众多江阴的山水名胜,由于园林选址大多依山傍水,山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园林要素[5],此处以江阴十二座山为脉络,逐一对江阴山石与水体要素进行详析。

图5 黄山图

黄山位于江阴城北端,雄伟且景色迷人,《[乾隆]江阴县志》中对黄山山石的记载如下:“乱石林立,蹲、跂、洼、凸,仆而僵,翘而昂,散布峰顶,为全山最高处。”在黄山图(如图5)中,山体苍劲有力,石壑纵横,乱石形态多变。

长山的山石颇有特色,西麓巨石不甚高,巨石下有石,成片飞跨入江内,状如筏,又似牌,故亦称石筏山,筏之出没视潮汐涨落。有诗曰:“高飞巨石入江中,数丈平悬竹筏回”。如图6,长山临近江边,巨石片片伸入江边,确如筏驶入江内。

图6 长山图

此外,绮山形如户距严壁的虎砺石,砂山的水成岩砂石,敔山的赤色石,君山的盘陀石等也各具特点,在此不作详述。

图7 磐石流泉

除山石之外,水体也是山川中必不可少的灵蕴之笔。江阴的水域面积广阔,城内外河道纵横,十二山中各水体类型皆有,盘活了群山的凝固之态。

君山是江阴之主山,西坡有盘陀石,间有泉水流出,称为“磐石流泉”(如图7),即“澄江八景”之一,泉旁有亭,上悬一联:“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描述了石间流出的清泉与花香共存的画卷。

图8 石湾春霁

再如八景之一长山上的“石湾春霁”,是指春日水流击石的情景,“激湍飞涛,漱啮其下,如桥如洞,奇险清绝,为邑人胜。其间风起水涌,搏石如钟,惊涛激涧,触浪排沙,最为幽险,清绝之处当春。一月裙屐踏至,吟啸之声彻山谷。” 在石湾春霁图中(图8),春日桃花正开,水流湍急,有几人坐于石上共赏此景。

除此以外,还有砂山的翠香泉,秦望山的芙蓉湖,香山的桃花涧等水景,方志中均有记载。

3 图像的视觉表现与意义

《[乾隆]江阴县志》中的图像绘制手法细腻,充分表现了江阴园林的精湛技艺与风格。

图像用构图、布局、视角等构成一套完整的表述体系,手法采用每景一图,各图自成独立的单元视域,之间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6]。为了展示全面,图像大多采用较高的视角。总体来说,对于建筑及山水景观要素,绘者的线条和笔法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其特质[7]。

从图像与社会的关系来说,该图像是对清代园林想象与真实的再现,是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对当时的江阴社会情境与园林名胜进行的一种创造性“转译”[8]。从图像入手,有助于我们更为详实地考察清代江阴的园林发展实况,以及园林与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 结语

本文梳理了《[乾隆]江阴县志》中的十二座山与江阴八景的内容,其中图像蕴含着较文字更为丰富的信息,在研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清代地方志图像本身细腻写实的风格,更能真实、客观地描绘清代江阴的园林及山水名胜的发展概况,对考察江苏清代园林有重大价值,也为现代园林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灵感。此外,我们在实地考察时发现,由于十二山早期被过分地开山采石,山体被大规模破坏,除了黄山还大致风光尚存,大多数景点已不复存在,许多园林要素已无从考证。必须承认,当代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理念的运用依然匮乏。历史图像的研读,对遗产的恢复与保护也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君山江阴乾隆
魅力江阴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桐君山
江阴蝉联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首
《登江阴黄山要塞》
君山美学生活馆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