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近3年小麦“两病一虫”发生概况和防控对策分析

2020-10-19 08:54刘洪春孙福燕李宏华付桂月周延凤宋晨生
广西植保 2020年3期
关键词:麦蚜临清市条锈病

刘洪春,孙福燕,李宏华,付桂月,周延凤,宋晨生

(山东省临清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临清市 252600)

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小麦是种植的主要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都稳定在5.1×104ha左右,占耕地总面积的80%左右。小麦上发生的白粉病、条锈病、麦蚜“两病一虫”是主要病虫害,其发生与防治情况对小麦产量及品质有非常大的影响。经对临清市近3 a小麦病虫害调查资料分析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为防好“两病一虫”奠定了基础。

1 “两病一虫”发生概况及原因分析

1.1 麦蚜

1.1.1 麦蚜发生概况调查

根据NY/T 612-2002小麦蚜虫调查规范,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蚜量调查,每点50 株;百株蚜量超过500 头,每点改为20 株;从小麦返青至乳熟期,每5 d调查1次,百株蚜量达300头,每3 d 调查1 次,高峰期适当增加调查次数,(调查结果见表1)。

1.1.2 麦蚜发生原因分析

(1)小麦品种及生育期:根据多年数据分析,麦蚜发生早晚及轻重与小麦品种及生育期没有关系;长势差、群体小的麦田发生相对较早。

(2)越冬基数:临清市发生的麦蚜种类主要是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秋苗期迁入麦田,以卵在小麦根际或土缝中越冬,秋苗期调查一般很难查到虫源,翌年3月开始孵化,迁入麦田危害,一般4月上中旬可查到,发生程度与返青拔节期虫源基数有关,虫源基数大,发生重。

表1 临清市近3年麦蚜发生情况

(3)气候条件:麦蚜发生轻重主要与当年早晚气温和降水有密切关系。温度高、温差小、雨日少、降水少,发生早、程度重;温度低、温差大、雨日多、雨量大则发生晚、程度轻。

2017 年4 月中旬至4 月29 日,气温低、波动大,雨日多,蚜虫发生晚,程度轻;从4 月29 日开始,气温迅速升高,对麦蚜繁殖特别有利,蚜量迅速上升,5月中下旬延续高温天气,蚜虫发生偏重。

2018 年4 月上旬温度忽高忽低,不稳定,田间4月13日初见蚜虫,4月21日普降中到大雨,因为雨水冲刷,蚜虫发展缓慢,5月15日中到大雨,5 月19~21 日连续雷阵雨,田间湿度大,气温偏低,不利于麦蚜的发生,基本上没有防治。

2019年4月受倒春寒影响,温度降至1℃,蚜虫发生比往年偏晚,4 月22 日和23 日普降小雨,因为雨水冲刷和较低的温度,蚜虫发展缓慢;另外,2018 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通过招标采购发放了苯甲·吡虫啉拌种剂。不同田块麦蚜的发生差异较大,小麦拌种田块麦蚜明显偏轻偏晚,5月中旬后气温较低,基本上没有再进行防治。

1.2 小麦白粉病

1.2.1 发生概况

根据NY/T 613-2002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进行调查,选择发病条件好、发病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感病品种麦田2~3块,每块不少于2×667 m2,调查病茎率、病叶率,五点取样,每块田固定100株,其中至少两点已有病叶,其他点随机,自小麦拨节开始,每10 d调查1次,拨节后每5 d调查1次,直到乳熟期结束,调查时间和次数可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调整,并结合普查调查病田率,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临清市近年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

1.2.2 发生原因分析

(1)品种抗性:不同品种抗病性存在一定差异。临清市主推的济麦22中抗白粉病,良星99高抗白粉病,良星77中感白粉病,鲁原502高感白粉病。

(2)密度和长势:密度大、长势好的麦田通风透光性差,发生较重;叶片平展、株型松散的品种,通风透光性也较差,相对发生重;反之,密度小、长势差、叶片窄细、上冲紧凑的品种发病轻。

(3)菌源量:白粉病菌在小麦自生麦苗上越夏,以分生孢子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在寄主组织内越冬,如果前一年发生重,菌源量大,翌年往往发生重

(4)施肥情况:氮肥用量大,会造成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发生程度。

(5)气候条件:白粉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15℃~20℃,日平均温度在范围内相对发生较重;适温下,雨量大、雨日多易造成严重发生。

2015年、2016年发生比较重,田间菌源量大,2017 年小麦种植密度也较大,5 月 3 日、5 月 22 日有2 次较大的降雨,但整个5 月气温偏高、干旱,高温不利白粉病的发展,2017 年小麦白粉病发生偏轻,一般田块病叶率在1%以下,为轻发生程度,只有个别田块发生较重。

2018年因为冬前早春干旱少雨,小麦长势差,密度偏小,不利于白粉病的发生。4 月21 日、22日普降中雨,个别田块开始发生,5月20—23日连续降雨,为白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发展迅速,程度较严重。

2019年5月虽然没有大的降雨,但5月中旬大部分麦田浇了灌浆水,由于麦田密度较大,通风不良,为白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5月中旬后发展较快。

1.3 小麦条锈病

1.3.1 发生概况

根据T 15795-1995 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进行调查。病情普查分别在小麦秋苗期、返青拨节期和生长后期进行。临清市秋苗期从未查到小麦条锈病。主要从小麦返青拨节期开始调查,一般不少于10~30块地,每块地不少于334 m2,调查普遍率和严重度,普遍率是发病叶片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严重度是病叶上条锈病菌的夏孢子堆占据的面积与叶片总面积的相对百分率,用分级法表示,共分8 级。若条锈处于点片发生期,且田块面积在667 m2以上,则五点取样,每点实查67 m2,田块不足667 m2,则全田实查,实查采用低头漫步踏查(观察幅1 m)和蹲下细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传病中心和单片叶发生情况,若全田已普遍发病,则取五点样点,每点2 m2,随机检查200个叶片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临清市近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

1.3.2 发生原因分析

(1)菌源量:小麦条锈病菌在中国甘肃的陇东、陇南及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度在20℃以下的地区越夏。菌源数量是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是能否通过东南方向的高空气流带来大量菌源,2016 年陇东、陇南、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小麦条锈病都发生较重,并传播到河南、安徽等南部麦区,导致当地发生严重,由于积累大量菌源,造成2017年发生重;2017年、2018年菌源量相对较少,田间没有查到。

(2)品种抗性:常年种植几个品种,会造成生理小种抗性丧失,容易造成大面积流行。因为最近20多年小麦条锈病只有2017年发生较重,其他年份都没有发生,对此缺乏警惕性,近几年,临清市大面积种植的济麦22、良星77、良星99都是中抗条锈、鲁原502高感条锈。

(3)气候条件:是决定小麦条锈病是否发生的关键因素。雨量大、雨日多且有大量菌源的条件下,易引起侵染流行。

2017年小麦种植密度偏大,4月雨量大、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该病的侵染、发生以及再侵染循环;5 月1 日、3 日、5 日,普降小到中雨,利于条锈病菌侵染。从河南、安徽等省高空气流传来部分条锈病菌,造成普遍发生。但因为5月中下旬大力宣传,发动防治及时,加上天气高温干旱对条锈病发生不利,条锈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查到条锈病叶。

2018年、2019年没查到条锈病叶。

2 防控对策

2.1 麦蚜防控对策

2.1.1 种子处理

小麦播种时,每100 kg种子可用600 g/L吡虫啉FS 400~600 g处理,能明显减轻麦蚜为害。

2.1.2 化学防治

达到百株蚜量500 头的防治指标,可用3%高氯吡虫啉EC 600 倍液或7.5%的氯氟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每公顷用水量为450 kg。

2.2 小麦白粉病防控对策

(1)选择抗病品种,适宜临清市推广的抗病品种有良星99、济麦22等。

(2)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减轻白粉病发生。

(3)根据小麦需肥规律,配方施肥,追肥宜控制氮肥用量,一般每公顷施30-0-5或28-6-6复混肥375~450 kg,或每公顷追施46%尿素300~375 kg,长势差的麦田追肥在起身期,长势好的麦田推迟到拨节初期。

(4)达到病叶率10%防治指标的麦田,可选用25%三唑酮WP 600倍液或12.5%烯唑醇WP 400倍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水量为450 kg 左右,一般间隔5~7 d喷1次,连防2~3次。

2.3 小麦条锈病防控对策

(1)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抗病品种。当前生产上主推的济麦22、良星77、良星99都是中抗条锈病,没有高抗品种,可因地制宜选用,而且最好多种植几个品种,增强对不同生理小种的多抗性,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2)关注甘肃的陇东、陇南及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地的菌源量,通过条锈病菌孢子捕捉仪监测菌源。一量菌源量大,及时调查本地虫情,一旦发现,要高度重视,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并组织防治。

(3)达到病叶率5%防治指标的,可选用25%三唑酮WP 600倍液或12.5%烯唑醇WP 400倍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水量为450 kg 左右,防治次数视情况决定。

猜你喜欢
麦蚜临清市条锈病
河南小麦麦蚜的发生与防治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基于Allee效应的麦蚜种群捕食-食饵模型的分析与控制
不同杀虫剂对麦蚜的控制效果研究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快乐新年
“真巧+好拌”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