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继英,党绍东,文洪波, 刘华荣,曾宪儒,谢植干,毛琦,黄翠流,孙贵强,朱豪红*
(1.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植保站 玉林市 537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植保站 陆川县 537700;3.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南宁市 530007;4.玉林市玉州区植保站 玉林市 537000)
窄缘施夜蛾Schrankia costaestrigalis(Stephens)属于目夜蛾科(Erebidae)拟髯须夜蛾亚科(Hypenodinae)施夜蛾属(SchrankiaHübner),分布横跨南北界,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中部和北部、非洲北部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7],在中国为新记录种,是为害马铃薯的新害虫。2017 年2—3 月窄缘施夜蛾在玉林市马铃薯种植基地发生,造成近267 ha 马铃薯块茎严重受害,损失惨重,其中福绵区福绵镇船埠村、枥木村和陆川县清湖镇官冲村等约27 ha马铃薯种植基地失收。笔者于2017—2018 年开展了窄缘施夜蛾田间药剂防治技术研究,以期为窄缘施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供试药剂:1 000 亿苏云金杆菌SC、0.2%苏云金杆菌GR和5万IU/mg苏云金杆菌WP,均为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8%毒死蜱EC,山西德威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0.5%噻虫胺GR,江门市新会区农得丰有限公司生产;5%噻虫嗪GR,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杜邦公司生产;0.5%阿维菌素GR,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茶麸,市场购买。
试验分别于2018 年1 月24 日在玉州区仁厚镇新旺村和2018年11月14日在广西北流市塘岸镇金城村进行。
试验作物为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试验基地上年马铃薯窄缘施夜蛾发生严重,前茬作物为水稻,没有使用氯嘧磺隆、二氯喹啉酸、甲磺隆等对马铃薯有影响的除草剂,土壤为疏松肥沃、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试验地用黑色地膜覆盖。
玉州区仁厚镇新旺村试验地于2017年10月26日种植马铃薯,2018 年1 月24 日发现窄缘施夜蛾为害后立即施药防治,2018 年3 月6 日采收马铃薯。北流市塘岸镇金城村试验地2018年11月14日施药后再种植薯种,2019年3月5日采收马铃薯。
1.4.1 药剂防治效果试验
试验共设7 个处理:茶麸20 kg/667m2、0.2%苏云金杆菌GR 0.5 kg/667m2、5万IU/mg苏云金杆菌WP 30 g/667m2、0.5%噻虫胺GR 5 kg/667m2、5%噻虫嗪GR 3.5 kg/667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5 mL/667m2、0.5%阿维菌素GR 3.5 kg/667m2,全生育期间不施防治地下害虫药剂作对照。
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0 m2,四周设保护行。各处理均设在同一块试验田,肥水管理一致。2018年11月14日,每个小区各处理药剂拌细土3 kg 撒施于种植沟内,茶麸处理直接撒施,施药后再种植薯种,覆盖黑色地膜。
1.4.2 不同施药方法的防治效果试验
试验共设7 个处理:1 000 亿苏云金杆菌SC 150倍淋施、喷施;48%毒死蜱EC 130倍淋施、喷施;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900 倍淋施、喷施;不施药作对照。
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0 m2,四周设保护行,各处理均设在同一块试验田,肥水管理一致。2018 年1 月24 日施药。喷施处理为直接把药液均匀喷洒到马铃薯根部,药液量45 kg/667m2;淋施处理为直接把药液均匀淋根部,药液量78 kg/667m2。
1.4.3 不同施药时期的防治效果试验
试验共设5 个处理:5 万IU/mg 苏云金杆菌WP 30 g/667m2毒土、5 万 IU/mg 苏云金杆菌 WP 50 g/667m2淋施;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SC 5 mL/667m2毒土、10 mL/667m2淋施。全生育期间不施防治地下害虫药剂作对照。
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0 m2,四周设保护行。各处理均设在同一块试验田,肥水管理一致。毒土处理:2018 年11 月14 日种植时,每个小区各处理药剂拌细土3 kg撒施于种植沟内,施药后再种植薯种,覆盖黑色地膜;淋施处理:于2019 年1 月25 日窄缘施夜蛾发生始期即马铃薯块茎形成期淋施,施用药液量78 kg/667m2。
1.4.4 试验效果调查方法
各试验在马铃薯收获期开展防治效果调查和测产。每个试验小区选取10 m2或20 m2植株进行收获,调查总块茎数、受害块茎数,计算块茎受害率及防治效果;分别称取总块茎和商品块茎重量,折算成亩产量及亩商品产量。商品块茎指单个块茎重量≥50 g、没有病虫害、色泽正常的好块茎,计算折亩产量和亩商品产量时扣除收获总块茎重量和商品块茎重量的1.5%作为杂质和含土量。
防治效果(%)=[(对照区块茎受害率-处理区块茎受害率)/对照区块茎受害率]×100
块茎受害率(%)=(受害块茎数/总块茎数)×100
折亩产量=取样点总块茎重量/取样点面积×667×(1-1.5%)
折亩商品产量=取样点商品块茎重量/取样点面积×667×(1-1.5%)
试验结果见表1,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SC 5 mL/667m2防治效果最高,为81.49%,667 m2商品产量比对照增产639.93 kg,增产率达43.64%;其次是5%噻虫嗪GR 3.5 kg/667m2,防治效果为78.93%,每667 m2商品产量比对照增产率达45.63%;0.5%噻虫胺GR 5 kg/667m2防治效果为73.13%,每667 m2商品产量比对照增产率达56.7%;5 万 IU/mg 苏云金杆菌 WP 30 g/667m2、0.2%苏云金杆菌GR 0.5 kg/667m2、茶麸20 kg/667m2、0.5%阿维菌素GR 3.5 kg/667m2处理防治效果为23.67%~59.28%,比对照增产率幅度8.69%~21.66%。经Duncan's 新复极差法分析,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SC 5 mL/667m2、5%噻虫嗪GR 3.5 kg/667m2和0.5%噻虫胺GR 5 kg/667m2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每667 m2商品产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
表1 不同药剂对窄缘施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见表2,3 种药剂淋施防治效果均比喷施好,1 000 亿苏云金杆菌SC150 倍淋施防治效果最高为75.64%,比喷施防治效果提高17.7%,每667 m2商品产量比喷施提高14.54%;48%毒死蜱EC 130 倍淋施防治效果为74.19%,比喷施防治效果提高15.89%,每667 m2商品产量增产率比喷施提高26.24%;高效氯氟氰菊酯淋施防治效果为45.15%,喷施防治效果出现负值,起不到防治作用。
表2 不同施药方法对窄缘施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见表3,2种药剂在播种期施药均比块茎形成期施药防治效果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播种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为81.51%,比块茎形成期施药提高24.11%,每667 m2商品产量比对照增产率提高14.08%;5万IU/mg苏云金杆菌WP播种期施药防治效果为59.27%,比块茎形成期施药提高14.02%,每667 m2商品产量比对照增产率提高12.71%。
表3 不同施药时期对窄缘施夜蛾防治效果
窄缘施夜蛾发生为害严重的区域,施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和噻虫胺防治,防治效果较好,增产效果显著。同一种药剂,播种期施药比块茎形成期施药防治效果更好。毒土施药方法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淋施,最差的是喷施。建议冬种马铃薯播种期采用毒土施药方法选对口药剂防治窄缘施夜蛾,推荐使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5 mL/667m2、5%噻虫嗪GR 3.5 kg/667m2、0.5%噻虫胺GR 5 kg/667m2任一种拌细土或细沙50 kg 撒施在种植沟(穴)后再播种种薯。
苏云金杆菌属于生物农药,无论结薯期喷施、淋施还是播种期毒土使用,对窄缘施夜蛾防治和增产效果均有作用,1 000 亿苏云金杆菌SC 520 mL 淋根防治效果可达75.64%,5 万IU/mg 苏云金杆菌WP 30 g 毒土防治效果59.27%,建议进一步探讨其毒土的最佳使用浓度和使用量。茶麸对窄缘施夜蛾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但市面上生产厂家没有标注明确的含量,很难把握其使用量及明确其防治效果。毒死蜱淋施或喷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和保产效果,但鉴于其属于中毒有机磷农药,建议生产上不用或少用,选用其他低毒农药替代。
致谢:本项目的实施研究得到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韩辉林博士、广西大学农学院陆温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王助引研究员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