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嘎
摘要 为筛选出西藏麦蚜的有效防治药剂,特选用目前生产上使用和市场上新推广的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6%烟碱·苦参碱、10%吡虫啉乳油、50%氟啶虫胺腈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麦蚜具有良好的防效和持效性,建议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
关键词 麦蚜;杀虫剂;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107-01
麦蚜,俗称蜜虫、腻虫,属同翅目蚜科。西藏麦蚜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和禾谷益管蚜。麦蚜是西藏麦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不仅直接为害青稞、小麦等作物,而且又是黄矮病、黄条花叶病等病毒病的主要传毒者,严重影响了麦类作物的优质丰产[1]。有效防控蚜虫,可以减轻黄矮病及黄条花叶病的发生。本研究采用5种杀虫剂开展麦蚜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蚜虫的有效防治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先正达投资有限公司),50%氟啶虫胺腈(美国陶氏益农公司),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河南润田植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吡虫啉乳油(苏州遍净植保科技有限公司),10%氯氰菊酯(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供试青稞品种为藏青13。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网室进行。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设6个处理,即每种药剂为1个处理,以喷清水作空白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留有2行保护行[2-3]。
2017年7月17日采用喷孔为0.7 mm的3WBS-16A型手动喷雾器着重喷洒麦穗和上部叶片,用药量750 kg/hm2。施药前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20株调查蚜虫基数,药后1、3、5、7 d分别调查残存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4-5]。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
防效(%)=[1-(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评价
参试药剂均对青稞安全无药害,且制剂乳化性能良好。
2.2 不同药剂田间药效比较
由表1可知,5种杀虫剂对麦蚜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后1 d,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吡虫啉乳油对麦蚜的防效均在80%以上。药后3 d,各处理的防效均升高,均在84%以上,其中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效最好(92.4%)。药后5 d,3.6%烟碱·苦参碱防效最好(94.6%),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其他4种药剂防效均有所降低。药后7 d,3.6%烟碱·苦参碱防效保持在92.0%以上,除10%氯氰菊酯外,其余3种药剂的防效均在83.5%以上。综上所述,药后1、3 d,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杀虫效果最好,隨着时间的推移,3.6%烟碱·苦参碱表现出了良好的杀虫效果[6]。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对麦蚜均有良好的防效,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吡虫啉乳油和10%氯氰菊酯速效性较好,药后1 d防效分别为82.8%、80.6%和78.4%;3.6%烟碱·苦参碱、50%氟啶虫胺腈、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吡虫啉乳油的持效性良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92.0%、89.5%、87.6%、84.3%。10%吡虫啉乳油、50%氟啶虫胺腈和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均属于烟酰类杀虫剂,对麦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建议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同时可作为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推广的高效农药品种[6]。
4 参考文献
[1] 王宝海,王翠玲.青藏高原农业昆虫[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0-13.
[2] 吴崇行,候平军,冯青军.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65.
[3] 唐平华,陈国平.蚜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3,39(2):5-12.
[4] 张帅,高希武,张绍明.氟啶虫胺腈对麦蚜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16,42(2):229-232.
[5] 魏云林,卢凯洁,王旭民,等.几种药剂防治花椒蚜虫的田间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16(12):20-21.
[6] 韩伟.小麦蚜虫为害损失调查[J].河南农业,201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