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语言教学。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在語言训练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着眼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力的“语言学用”课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积累、理解语言,感知、体验语言组合的特点和语言表达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和写作技巧,这些是“语言学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语言学用能力训练;知识积累;忆读;演读;品读;说读;读写结合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和课程标准相关论述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是新语文教育理念下的核心价值。“语言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能力构建。这种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充分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感受领悟语言,积累运用语言。
“深化‘语言学用教学的研究,是事关语文教学全局的大事。”这个理念使我的语文课堂发生的最大改变是由“研究语言”变为“学习语言”,引导我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出发,不断尝试和寻求最佳的语言学习的方式与手段。“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的精髓是:充分利用教材中语言素材与资源:雅词佳句、精美段篇、精致的语言表达模式与表达技巧;落实到课堂内外“语言学用”的训练活动上:杜绝过多地纠缠于琐细的分析与讨论知识与内容,注重知识积累、重视课中读写、安排技能训练、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学习情境中,从而激发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下面我谈一谈不同课型的“语言学用”训练活动的创新实践。如何针对学生语言表达提升的纠错点、薄弱点、发展点,对不同教材进行语言的分析、研究、梳理、分类、提取、品味、欣赏,设置不同形式的“语言学用”训练活动。
一、 积累性忆读活动中的语言学用教学
在初中阶段,字词教学仍是语用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落实字词,积累字词,对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这种课型形式应多样化,不该只是“背诵”与“抄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文本的训练价值,用词写句、分类集中、词语接龙、词语卡片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机会,只要多尝试,多实践,有益于认字识词教学的方法多的是。
案例一《大自然的语言》字词教学可设计为梳理不同类型字词:1. 常用词语;2. 四字词语和成语;3. 近义词组;4. 与气候有关的词语。
案例二《论求知》的字词积累教学设计为读、写、背的课堂学习任务。教学板块设计:1. 读记雅词,听写课文中雅词(例如:消遣 运筹 愚鲁 挑剔 偏执 吹嘘 炫耀 博学 狡黠 掩饰 敏捷 自欺欺人 高谈阔论);2. 读背好句,送给同桌一句话。
案例三《岳阳楼记》的语学用训练则是通过“迁移联想”之法来集聚整合教材中多篇美文的“四字美词”的。可迁移联想有《小石潭记》《醉翁亭记》《与朱元思书》等骈散相间的文言文。
案例四《三峡》字词教学另辟蹊径:找出带“山”旁、带“氵”旁的字,并理解它们的意思。边教生字词边引导学生探索汉字的奥妙,从而获得识记、理解、使用汉字的诀窍。
案例五《桃花源记》课堂的重心便是语言学用训练。
训练逐层递进:一、锁定“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关键句,明确“绝境”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这是基本字词解释,文本言外之意是有两个世界,“桃源世界”与“渔人世界”。二、按句式说话训练:“桃源世界里……”,说话要求先找句子,翻译句子,再说理解。教师示例:“桃花源里有宁静氛围”,体现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这句话从听觉角度写出桃花源的安宁幽静。学生接龙说话训练。三、聚焦“交通”二字,说出它的古今义,以“交通”为核心点,进行“汉语古今义的演变”文言知识小讲座,串出古今异义词的归类练习。四、回归“绝境”,在现代汉语中,绝境还指风景绝佳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桃花源即是与世隔绝之绝境,也是风景绝佳之绝境,更是作者心神向往之胜境。
这个语言学用训练设计,有积累、有辨析、有运用,意在将炼字、品词、翻译融为一体,最终都指向文本主题的理解。
二、 情感性演读活动中的语言学用教学
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就是琅琅书声,学生放声朗读,通过朗读感受到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语言的感悟与积累,代替老师烦琐的分析,这就是真正的语言学习。情感性演读教学是一种表达式阅读,是在文学阅读基础上的一种艺术朗读活动。演读必须感性,又富个性化,还要有艺术性。课堂上的演读,大多数是集体活动,同学们都可以参与,每一个人都力求读出轻重、缓急、起伏、有真情的韵味。这样的吟诵活动让所有参与者都有成功感。演读活动可以在单个课程内、单元内或课题完成后进行,往往会成为教学中的“高潮”,气氛热烈,形式高雅,有声有色,激动心灵,让同学充分享受审美愉悦。
《白杨礼赞》片段教学中的演读设计:一读,同桌合作,读出本段的层次;二读这段文字的第一个层次,句子的限制性修饰语读重音,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三读这段文字的第二个层次,读时增加句子成分的方法,试着读出感情的层次;四读,自由朗读,这段文字中表现白杨树的形象与性格的重点词用合适的朗读形式表现,感受自己的朗读是否有进步。
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体传统教学课堂,情感性演读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有方向、有层次地进行诵读活动,不是“和尚念经”、一味低层次地读,关注的是学生在诵读中能否培养敏锐的语感,演读活动设计讲究目标层次,有多种形式的“读”和渐进层次的“品”。在充分的“读”之后再重点进行深层次的语言赏析,学生易与文中所描写的形象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三、 个性化品读、说读活动中的语言学用教学
个性化品读、说读是常见的语言学用阅读课。课堂中语言学用活动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说读”活动,使学生拥有大量语言实践机会。语言学用训练中可以品说的点非常丰富:结构或情节分析、文或段的层次划分、修辞手法品析、结构手法品析、表现手法品析、表达作用理解、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意图揣摩、人物形象评析、内容比较辨析、表达特点阐释或表达规律发现、文章的笔法或手法赏析、精段或细节的评说欣赏、作品思想情感评析,不一而足。“品说”式语言学用形式有很多:简介式地说、举例式地说、复述式地说、说明式地说,评论式地说、抽象式地说、欣赏式地说,感悟式地说等等。
七年级教材《散步》是一篇美文,美文是“语言学用”最好的教材资源。品读说读过程如下:
环节一:一句话简说:让我们一起走美文《散步》。那里有……
环节二:品析能力训练之一,写一句。话题设计:深情渗透在这一句。
环节三:品析能力训练之二,说一句。话题设计:景物描写的作用真美好。
环节四:品味能力训练之三话题设计:这一段文字意味深长(文章最后一段)。
学生活动一:朗读训练,从重音到节奏到语调的指导以求朗读渐入佳境。
学生活动二:就本段文字的意味进行评说。
学生活动三:演读
这个案例以“美读”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核心,品情、赏景、析意,层层深入。首先,一句话简说文意,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将学生自然引入课文意境,并引导学生不重复地用同样的句式说下去,这个语用训练让学生在美读中把握了文章。接下来是三次品析能力训练:品情、赏景、析意。这三次的读析活动中又分别进行了三次的语言训练:写一句,赏析一句,再说一句。于赏析语言文字中穿插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文法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阅读活动中可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阅读思考活动中完成自己的语言运用实践。
四、 创造性读写活动中的语言学用教学
这里以部編版七年级上册一些课文为例分析创造性写读活动的语言学用训练点。
《春》以“排比和比喻的修辞训练”作为语言学用训练点。
《济南的冬天》可选择“对比层递式凸显特征(开头段)”的段法或句法训练,“围绕特征选景和描景的写景逻辑训练”,“人情味语言的词法、修辞和句式训练(以第四段为例)”。
《雨的四季》可选择“融情于景”为训练内容,用“直抒胸臆”“拟人式描写”“第二人称对话”等训练点来突破。
《秋天的怀念》可选择“关键句表现矛盾冲突”“景物描写渲染情感”“人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衬托情感”“副词表情达意”作为语言学用训练点。
《散步》可选择“环境描写”“一波三折”“对偶句式”作为语言学用训练点。
《金色花》可选择“托物寓情”作为语言学用训练内容。
《荷叶·母亲》可选择“由日常生活中择细小物象联想想象,抒发情感”作为语言学用训练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探寻“选景以传情”的路径,建立学生习作中“景”与“情”的桥梁。
落实创造性写读活动的语言学用训练点常用的训练方法有这些:仿写学用、补说续写、变体改编、想象创编、迁移拓展、语后随感、体验感受、话题短文、人物探究、写作技法实践、作品点评、变换人称、变换视角、变换诗文、变换题材等等。
五、 总结
综上所述,“语言学用”不是初中语文教学系统中的贵族概念,而是一个普通概念。语言学用训练,也不是什么高深的行为,它天然地几乎存在于每一节语文课中,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做得最多的事。语言教学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课内课后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都大有文章可作,路漫漫其修远,我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徐国喜.余映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
[3]余映潮.深化对“语言学用”教学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5(5).
[4]余映潮.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卓伟,福建省福州市,福建永泰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