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特级教师李振村曾经说过,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生动形象的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在读、讲、写等活动体验中,发展语言能力,提升语文学习质量。在本文中,我将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这三个环节入手,就如何让故事走进语文课堂,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故事;实施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呼吁广大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和语文学习兴趣,优化传统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事与愿违,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还在固守传统的“读一读、背一背”的传统教学方式,机械地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理清文本段落层次,弄清文本大意。如此单一枯燥的教学活动,不仅导致学生陷入了机械的学习状态中,还严重地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课改倡导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仍旧是镜中月,水中花。教材是教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进行了改编。当前使用的语文教材,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也符合课改理念。细细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不乏故事内容。教材的编写,为我们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指出了新的方向,即将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发展。我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采取如下方式引入故事。
一、 课前预习,学生搜集故事
众所周知,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既然我们要将故事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上,那么,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由学生搜集故事,讲述故事。部分小学生从小到大,在父母、祖辈的陪伴下,早已倾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他们童年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立足小学生的发展情况,我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之前,会联系所要阅读的文本内容,为学生设定搜集故事的任务,驱动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采取多样的方式寻找、整理故事,并在课前三分钟讲述故事,从而借助故事丰富语言储备,同时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打好读故事的基础。
以《军神》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利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勇敢坚强的刘伯承将军形象。关于刘伯承将军,部分学生知之甚少。但是,流传着的刘伯承将军的故事却有很多。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我鼓励学生搜集关于刘伯承将军的故事。在课前三分钟活动实施中,我随机选取一到两名学生,利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不为人知的刘伯承将军的一个小故事。学生讲故事,其实就是在扮演语文学习的主体者角色。而且,其他学生在倾听故事的时候,会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此无形中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课堂教学,学生阅读故事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节课,我们基本上都要引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要想真正地将故事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故事化,使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故事人物美好精神品质的熏陶,实现有效发展。我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时候,一般借助读故事和演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引导学生读故事
将故事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分析统编版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每一册书中或多或少地都呈现了一些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本身是曲折动人的,对小学生有着浓厚的吸引力。如果教师采取灌输知识的方式,剥夺学生阅读故事的主动权,将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失去阅读故事的兴趣,甚至排斥故事,如此导致故事教学无以为继,甚至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便于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如任务驱动阅读、课堂提问等。对此,我在组织故事化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所要阅读的故事内容为依据,采取故事化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用问题点燃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驱动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展开与故事的互动,从而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互动中,真正地实现故事教学,也使学生真正地获取故事阅读经验和阅读乐趣,为今后有效地阅读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女娲补天》为例,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的标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女娲将天空补好。在现有的生活经历的辅助下,部分学生会对此产生疑问,天那么大,女娲要怎样补天呢?对此,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为学生提出了如此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女娲是用什么补天的呢?女娲是如何补天的呢?”如此问题的提出,正好迎合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带着问题走进故事文本中,学生的阅读更具有针对性,便于深入地挖掘文本内涵,體会到女娲善良、勇敢的品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阅读质量。
(二)引导学生演故事
爱玩、爱动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受到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对各种活动有着浓厚的参与积极性,且表演欲望较为浓厚。故事中往往有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动人曲折的故事情节,其如此特点,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便于学生体验、演绎。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一般会采取课本剧改编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阅读的文本改编为一个个剧本,通过小组合作,演绎不同的角色,展现故事场景,从而通过切身的经历,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同时获取语文阅读乐趣,为今后自主地读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将相和》为例,这篇文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组成的。每个故事的情节都是极有吸引力的。而且,三个故事内容充分地展现了廉颇和蔺相如不同的人物性格。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机械地解读文本,难以使学生建立对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对此,我尝试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演绎不同的故事内容。比如,在表演“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先自读文本,发现人物,找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在确定了所要扮演的角色之后,学生需要继续阅读文本,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有何特点,文章展现了这个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在反复分析中,学生会建立对故事人物形象的初步认知。然后,我给学生一些时间,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合作交流,确定要如何演绎角色。最后,选择一两个小组进行演绎。在他们演绎的过程中,我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分析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而据此探究人物形象。通过参与如此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产生了读故事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弄清楚人物形象,提高阅读质量。在学生阅读了整篇文章之后,根据他们对文本的掌握程度,我还继续设计角色扮演活动,驱动学生整体演绎将相和的故事。
三、 课后总结,学生书写故事
课后总结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起着增强学生理解水平,提升学生阅读效果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學生布置课后练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其实不然,如此机械的总结方式,很容易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中,甚至会削弱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形成语文学习兴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反复强调,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互动的时候,把握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据此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将故事引入语文课堂中,除了需要学生讲故事、读故事之外,还要使学生写故事。如此方能在多样方式的结合下,使学生获取故事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故事的独有魅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我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之后,会为学生设计如下写故事活动。
(一)仿写故事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语言储备不足,语言能力不强,在书写故事的时候会遇到诸多问题,往往会因为繁重的书写负担,产生消极的故事学习情绪,不利于故事教学的继续实施。仿写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书写的范文,降低写作难度,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加深对所学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读写质量。因此,我在组织语文教学的时候,采取仿写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对所阅读文本的理解水平,提升读故事的效果。
以《司马光》为例,这个故事很简单,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在组织了阅读教学活动之后,我鼓励学生回忆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仿照故事文本结构,自主书写。
(二)续写故事
续写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最常使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生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他们每天天马行空地想象不同的事情。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实际情况,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采取续写故事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同时,续写的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地加深对所阅读故事的理解,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以《司马光》为例,在组织了阅读教学活动之后,我除了引导学生仿写故事之外,还鼓励学生想象,司马光在救出落水小朋友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此开放性地写作要求,使得学生自由想象,有的学生写道小朋友受到了家长的斥责,有的学生写道司马光成为小伙伴中的榜样。
四、 总结
总之,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编写特点,将故事引入课堂中,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搜集故事、讲述故事、阅读故事、书写故事,从而帮助学生在故事中,获取学习乐趣,积累语言知识,锻炼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亚行.“讲故事”法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个案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8.
[2]梁清花.小学语文中段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对策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平海宁.童话故事教学中“读”的引导策略:以《陶罐和铁罐》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8,7(14):20-21.
[4]张晓华.发挥寓言文本的教学价值:以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学为例[J].教育视界,2018(14):32-33+2.
作者简介:
陈舒瑶,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