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020-10-14 02:4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内分泌科护士长护患

孙 琳

(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大连 116033)

内分泌科是各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其护理对象主要为内分泌疾病患者,包括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痛风、肥胖症、糖尿病患者等。内分泌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极易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许多不利影响,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其生活和饮食习惯日益变化,内分泌疾病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1]。为了及时了解、改善患者身心健康,有效地提高内分泌科护理质量,需要应用一种系统化、个性化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以此改善内分泌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早预防、处理各种护理安全事件,全面提升患者对内分泌科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积极促进患者预后康复[2]。本研究选取96例内分泌科患者,分析在其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可行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收的患者96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8例患者。

1.1.1 对照组基本资料 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48.19±2.28)岁;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疾病类型:高钙血症8例、失盐性肾炎10例、慢性淋巴结炎12例、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8例。

1.1.2 干预组基本资料 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0.06±2.42)岁;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疾病类型:高钙血症9例、失盐性肾炎9例、慢性淋巴结炎10例、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0例。

1.1.3 纳入标准 经血尿常规、影像学检查均符合内分泌疾病临床诊断标准者[3];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认知功能正常者;无精神疾病者;患者、家属知晓且同意研究者;积极配合内分泌科医护工作者。

1.1.4 排除标准[4]病例信息或资料不完善者;语言沟通存在障碍者;听力、智力异常者;生存时间<1年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内分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模式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即病情监测、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输液干预、生活干预等。

1.2.2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 给予干预组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1.2.2.1 细节管理 强化内分泌科护理工作细致化管理,并根据内分泌科疾病、科室护理工作、患者等特点,构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即护士长(组长)、主管护士(副组长)、护士的模式。其中,护士长需强化对内分泌科护理工作的支持,充分调动科室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且需要帮助护理人员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主管护士需强化对患者每天病情变化的了解,仔细核对各方面情况,准确、科学地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合理调整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护士需强化对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工作。

1.2.2.2 细化责任 根据护理人员个人能力,科学、精细地划分内分泌科护理工作,全面落实个人责任,小组成员需定期、定时对内分泌科的患者开展护理检查,且每位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科室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及时发现护理问题,提出合理性的解决措施,待难题出现后需及早上报护士长与主治医师,并仔细记录每个患者的护理数据与医嘱,同时主管护士需认真监督,护士长需详细检查每位护士护理工作记录,与护士、主管护士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深入讨论制订最优的处理方案。

1.2.2.3 人员培训、考核 护士长需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内分泌科护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培训,学习内分泌科相关知识,了解内分泌疾病有哪些、什么是内分泌、内分泌疾病的用药方法、内分泌科的护理内容等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并使其懂得如何准确配合主治医师进行治疗。培训结束后,需考核小组成员的护理操作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并根据考核结果适当奖惩,以此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提升自身护理水平和技巧,同时需重视培养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及时端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于上述内容,护士长、主管护士应带头完成,起到表率作用。考核方法包括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

1.2.2.4 构建信息反馈制度 针对夜间查房信息反馈,之前护理人员夜查时仅询问、记录基本问题,在第二天交接时简单汇报给相关医护人员,在总结患者情况时,因夜间反馈时间太长,无法做到有效回顾,导致问题久久无法解决,因此需要构建信息反馈制度,能及时有效整理患者信息,以便于后续的病情分析、讨论,帮助主治医师不断完善、调整治疗方案,也便于日后处理相似问题。

1.2.2.5 改进查房制度 小组成员需采用幻灯片方式展示查房结果,每天用数码照相机为患者拍照,直观、动态记录患者每日病情变化,并根据内分泌科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案,制作成动画、图片,再结合幻灯片表现出查房结果,明示患者病史、诊断情况、护理方法等,其余护士需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问题,然后由护士长评价,提出解决措施和相关意见。

1.2.2.6 入院控制 小组成员需强化患者入院控制,认真完成患者入院身体检查,在给予患者各项基础护理的同时,需强化特殊情况处理,及时完成并发症预防干预或危险情况处理,另外还需完成交接班管理。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详细询问、说明、记录患者情况,针对存在危险情况者,需积极配合主治医师进行抢救。

1.2.2.7 重视团队合作 在护理工作期间,护士长需定期判断小组成员护理合格情况,科学考核、评价护理人员个人水平,同时护士长需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护理人员,严格要求护理服务质量,避免护理人员出现责任推卸和拉帮结派情况,另外还可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业余活动、讨论会,协调小组护理人员合作,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

1.2.2.8 健康宣教 小组成员需强化患者、家属健康知识普及,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开展对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及时解答患者疑惑和问题,强化患者急救处理能力,加深患者、家属对内分泌疾病知识的了解,及时排除患者护理影响因素,有效预防、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评估两组患者对内分泌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5],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态度、病例信息书写能力、查房质量、健康宣教能力等,分值为0~100分。调查结果评价:问卷调查得分<60分,即不满意;60分<问卷调查得分≤90分,即基本满意;问卷调查得分≥90分,即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度+十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试验数据与结果进行处理、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的对比 干预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10.42%,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9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4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比(n,%)

3 讨论

内分泌科主要治疗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痛风、肥胖症、糖尿病等[6],由于疾病反复、久治不愈、长时间卧床,患者极易出现恐慌、不安、焦躁等负面情绪,且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未按时用药、无拉床档致使坠床、下床活动跌倒等不良事件[7],最终可能引发严重的护患纠纷,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和内分泌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合理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即根据内分泌科医护工作特点、疾病情况、科室环境等,给予细节管理、细化责任、人员培训考核、构建信息反馈制度、改进查房制度、入院控制、重视团队合作、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8]。以此有机结合内分泌科护理制度和工作,有助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积累护理经验,能有效强化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及时预防、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问题[9],同时可以加强内分泌科护理团队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对提升内分泌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及时发现、解决现阶段内分泌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帮助护理人员和患者构建良好关系,大大降低内分泌科医疗纠纷发生率[10]。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干预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内分泌科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内分泌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可行性较高,不仅能有效预防、减少内分泌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还可全面强化内分泌科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11],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内分泌科护士长护患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护士长领导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等 你
内分泌科与非内分泌科患者注射胰岛素行为比较分析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评判性思维与领导力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中国妇女孕前肥胖诊治路径专家委员会(按姓氏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