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选择性保守治疗分析

2020-10-14 11:52蒋小玲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硬膜移位液化

蒋小玲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桂林 541500

近年来,由于我国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的频频发生,导致临床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创伤性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在创伤性脑损伤的患者中, 将近超过70%的患者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1]。 如果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情况,则病情发展比较危急,进展速度比较快,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面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医院主要治疗方式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手术指标不明确,从而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2]。 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发生意外的主要因素有:出现交通事故者,平地摔倒摔伤,高空坠落伤,打击伤,无明确原因导致,从而引起出血[3-4]。 因此,该文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6 月该院收治的120 例急性硬膜血肿患者随机对照展开,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选择性保守治疗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的奇偶性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男 49 例,女 11 例,年龄 21~60 岁,平均(48.25±8.53)岁;观察组男 49 例,女 11 例,年龄 20~60岁,平均(37.54±6.31)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入院后 GCS 评分在 9~15 分之间,虽然 GCS 较低,但是CT 表现无手术必要[5];③神态安详,无明显淡漠和烦躁,无神经定位体征;④CT 表现血肿不大,中线移位不严重,或者早期复查血肿稳定或者减少;⑤密切观察3~4 h,病情无恶化的情况;⑥无脑疝形成;⑦大脑环池正常或者受到轻微受压的情况。

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全者;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③脑疝形成患者;④弥漫性轴索损伤[6];⑤严重者全身多处损伤。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后, 均给予患者神经外科的常规护理[7],首先应该了解患者的患病原因,在治疗上给予酚磺乙胺等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 用甘露醇对患者进行适度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 同时给予利尿护理和吸氧的方式使患者能够保持脑部清醒和呼吸通畅等常规治疗。对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在住院期间对于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意识和瞳孔的变化,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进行CT 检查,若保守治疗期间患者的瞳孔、神经意识、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变化无明显变化,则可定时复查颅脑CT, 整体评估后如果具备手术特征的患者则进行手术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转归影响因素指标分析。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根据治疗过程中选择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最大血肿厚度、GCS 评分(动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 合并其他脑外伤等相关影响因素与不同转归的相关性;②根据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的血肿厚度、中线移位、消散时间、液化吸收时间指标进行相关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转归影响因素指标分析

所有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方式相比,手术治疗组最大血肿厚度、GCS 评分、有无合并其他脑外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的血肿厚度、 消散时间、液化吸收时间指标比较

经两组治疗方式显示表明: 两组患者中线移位值(0.35±0.01)cm 和(0.32±0.06)cm,血肿消散时间(8.59±0.10)h 和 (8.38±0.09)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96、0.435,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厚度(0.88±0.08)cm 和液化吸收时间(13.43±1.20)h,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3.753,P<0.05)。 见表 2。

表1 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转归影响因素指标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表2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的血肿厚度、消散时间、液化吸收时间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atoma thickness, dissipation time,and liquefaction absorption time betwee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表2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的血肿厚度、消散时间、液化吸收时间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atoma thickness, dissipation time,and liquefaction absorption time betwee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组别 血肿厚度(cm)中线移位(cm)血肿消散时间(h)液化吸收时间(h)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0.88±0.08 0.45±0.03 4.116 0.031 0.35±0.01 0.32±0.06 0.596 0.099 8.59±0.10 8.38±0.09 0.435 0.374 13.43±1.20 11.03±2.39 3.753 0.002

3 讨论

随着我国神经外科的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理念的进步,特别是神经监护、CT 影像学的科技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受到病情的折磨的同时选择保守治疗,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从而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9]。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创伤性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血肿位于硬膜下,特别是在受伤后3 d 内会出现症状,尤其是特急性病例,由于病情发展比较危急,进展速度比较快,病死率高达50%~80%。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0]。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要根据硬膜下血肿的出血量,以及出血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过程中,除用手术治疗外,保守治疗在临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保守治疗的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 该研究中,所有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方式相比,手术治疗组最大血肿厚度、GCS 评分、合并其他脑外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和生命特征,成为重要的临床指标。 该研究中,经两组治疗方式显示表明:两组患者中线移位值和血肿消散时间并无明显差异, 观察组患者血肿厚度(0.88±0.08)cm 和液化吸收时间(13.43±1.20)h,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结果中,和陶志强等[7]结果中中线移位>1.0 cm 的患者其进行保守治疗的失败率高于脑中线移位≤1.0 cm 的患者; 脑血肿量>100 mL 的患者其进行保守治疗的失败率高于血肿量≤100 mL 的患者。 血肿消散时间为2.5~6 h,约66.7%的病例在1 d 内消散,较厚的血肿容易亚急性化,亚急性化手术多在伤后8~18 d,平均第 13 天,液化吸收时间 13~45 h ,平均 27.7 中的结果类似。 但是由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情发展危重,保守治疗的情况下可能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时候,需要手术治疗来清除血肿。 在复查的时间间隔中,临床建议每隔12 h 进行1 次监测, 所有患者家属对于监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够为临床影像学提供较多的依据,以便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得到及时掌控。

综上所述, 将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入院后进行保守性治疗,时刻关注患者病情,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可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硬膜移位液化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人工硬膜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老年人撞到头没出血 警惕看不见的“致命伤”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