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玲
费县人民医院产科,山东临沂 273400
妊娠期高血压为产科特殊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妊娠20 周后可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抽搐[1]。 妊娠期高血压为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 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如不及时采取合理措施治疗,可增加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不良结局的风险[2]。 药物为临床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常见手段, 目前临床对该病主要采用解痉、降压、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但是常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该研究于2018 年1 月—2019 年5 月将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及硝苯地平用于43 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旨在观察其疗效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收治的86 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 例。 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8.36±2.18)岁;孕周 24~36 周,平均(29.86±1.23)周;经产妇 12 例,初产妇 31 例。 观察组年龄 23~34 岁,平均(28.33±2.15)岁;孕周 25~35 周,平均(29.83±1.24)周;经产妇13 例,初产妇30 例。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单胎妊娠;年龄均>20 岁;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舒张压>140 mmHg/90 mmHg;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且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妊娠期合并症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等无法配合研究者;既往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出血风险者;恶性肿瘤者;近期接受降压治疗者;B 超显示胎儿异常者;对研究应用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者;有治疗禁忌证者;中途退出研究者;用药依从性较差者;对研究不同意者。
两组均行镇静、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硫酸镁(国药准字H20033861)及硝苯地平治疗,首次负荷剂量为4.0~6.0 g,用25%葡萄糖溶液稀释至20 mL 后,之后静脉滴注 1~2 g 维持/h, 最大剂量应≤30 g/d。 给予硝苯地平(国药准字 H11020887)口服,10 mg/次,3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 (国药准字 H13023635)治疗,剂量 50 mg/次,1 次/d,口服用药。两组均持续治疗1 周。
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蛋白尿、水肿彻底消失,血压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有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压得到一定控制,水肿基本消失,24 h 蛋白尿<0.5 g;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对两组凝血纤溶功能指标进行比较, 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4 mL,3 000 r/min 离心10 min,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应用凝固法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应用 CLauss 法测定。
数据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相比对照组83.72%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差异[n(%)]Table 1 Efficac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两组治疗前 TT、APTT、D-D、FIB、F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纤溶功能差异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2 两组凝血纤溶功能差异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TT(s)APTT(s)D-D(mg/L)FDP(μg/L) FIB(g/L)观察组(n=43)对照组(n=43)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1.72±1.17(15.85±1.58)*#11.71±1.15(12.34±1.24)*24.43±1.89(29.63±2.45)*#24.41±1.86(26.15±1.92)*27.31±1.74(4.16±0.45)*#27.29±1.72(8.76±0.71)*17.39±2.34(3.79±0.41)*#17.41±2.36(8.06±0.69)*5.48±1.23(3.01±0.42)*#5.51±1.25(4.56±0.82)*
妊娠期高血压在临床较为常见, 我国发生率约9.25%,目前临床对该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认为与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有密切关系。 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不平衡,可增加凝血酶,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机体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可导致血压持续上升, 进而引发妊娠期高血压[3]。 妊娠期高血压可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对母婴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治疗。
硫酸镁为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解痉药,有扩血管、解除小动脉痉挛等作用, 其镁离子可对机体肌肉及神经释放乙酰胆碱进行抑制,对肌肉及神经间传导进行阻断,对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进行抑制,有效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肌肉收缩,达到降压的目的[4]。 硝苯地平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降压药,其作用机制为作用于钙离子,对其进入细胞进行阻断,有效扩张血管,进而达到降压的作用[5]。 此外硝苯地平对机体循环系统压力较小,可降低血管阻力,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促使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增加胎盘氧自由基清除率,促进胎肺发育,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6]。 硝苯地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在妊娠期女性中适用性较高,可对先兆早产进行积极预防, 有研究表示其口服10 min 后可快速起效,1~2 h 可达到高峰,可快速降低血压,但3 h 后血压可出现回升,其对患者持续降压效果不理想,需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以增强降压效果[7]。 该次研究中应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可达到较好降压效果。
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药, 具有消炎镇痛、 抗凝等作用,可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生成进行抑制,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血管敏感度,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发挥良好的降压作用[8]。 但有研究表示[9],阿司匹林具有致出血风险,而出血风险与药物剂量和用药人群相关, 建议每日剂量在50~160 mg 之间,可达到最大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毒副作用。 孙君侠等[10]研究结果表示,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44%, 该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与孙君侠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硫酸镁、硝苯地平及阿司匹林三者虽然药理作用不相同, 但三者具有协同作用, 将其联合应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中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可持续平稳的降压,也能防止血压波动,更好缓解临床症状。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TT、APTT、D-D、FDP、FIB 各 项 凝 血 纤 溶 功 能 指 标 分 别 为(15.85 ±1.58)s、 (29.63 ±2.45)s、 (4.16 ±0.45)mg/L、 (3.79 ±0.41)μg/L、(3.01±0.42)g/L,与对照组(12.34±1.24)s、(26.15±1.92)s、(8.76±0.71)mg/L、(8.06±0.69)μg/L、(4.56±0.82)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3 种药物联用可调节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机体高凝状态,平衡凝血功能,有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及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满意,也能调节凝血纤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