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免疫治疗尘螨过敏儿童变应性鼻咽炎的临床疗效

2020-10-13 09:41王凡杨洁张欧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复发率临床疗效

王凡 杨洁 张欧

【摘要】 目的 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治疗在尘螨过敏儿童变应性鼻咽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尘螨过敏变应性鼻咽炎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舌下免疫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症状分级评分法(SRS法)评分;治疗后6、12个月咳嗽症状积分以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0.5±0.3)分和SRS评分(1.1±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1±1.8)、(2.6±1.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咳嗽症状积分分别为(2.4±1.5)、(1.1±0.7)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6.3±1.3)、(6.2±1.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00%、5.00%, 均低于对照组的36.36%、59.0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在递增阶段由3号升至4号滴剂出现喷嚏、咳嗽显著增加而停用舌下免疫治疗, 1例出现皮肤风团伴瘙痒, 口服氯雷他定后消失。对照组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结论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用于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咽炎患儿安全性良好, 依从性较好, 联合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改善症状及降低复发率有更大的意义。

【关键词】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尘螨过敏;儿童变应性鼻咽炎;临床疗效;复发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69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第二位病因, 占24.71%, 引起咳嗽可能与感染和炎性反应有关, 既可以有鼻分泌物滴流刺激咽喉部, 也可以无分泌物滴漏, 而通过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刺激咳嗽感受器、增加咳嗽反射的敏感性[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并非一种疾病, 实际是上气道多种病因造成的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变应性鼻炎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重要病因, 变应性咽炎常常与变应性鼻炎并存。为此, 本次研究观察了42例尘螨过敏变应性鼻咽炎患儿进行分组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42例尘螨过敏变应性鼻咽炎患儿, 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2014年制订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 并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纳入标准:持续咳嗽>4周, 以晨起或体位变化时为主, 伴有流清涕、咽痒、反复清咽, 或见咽后壁黏液样分泌物附着;鼻咽喉镜检查提示鼻黏膜苍白水肿, 可见后鼻道至咽部白色粘性分泌物附着。排除标准:胸部X线片发现异常;肺通气功能下降, 舒张或激发试验阳性, 使用过抗组胺、抗白三烯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均行嗜酸细胞计数、皮肤点刺试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特异性IgE测定、鼻咽镜檢查、肺功能及激发试验。确诊后, 对照组患者均按照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及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制订的标准给予鼻喷激素、短程口服激素、抗组胺药物、抗白三烯药物治疗[2, 3], 即鼻用糖皮质激素为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每侧鼻孔1喷, 50 μg/喷, 1次/d, 共用4周;口服激素为泼尼松1 mg/(kg·d), 分2~3次, 共用3~5 d;抗组胺药物为氯雷他定, 体重≤30 kg的患儿用药剂量为5 mg, q.d.;体重>30 kg的患儿用药剂量为10 mg, q.d., 共用4周;抗白三烯药物为孟鲁斯特, 年龄为2~6岁的患儿用药剂量为4 mg, q.n.;年龄>6岁的患儿用药剂量为5 mg, q.n., 共用4周。治疗期间, 注意检查鼻喷激素方法是否正确、被褥是否暴晒除螨等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粉尘螨滴剂(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舌下含服起始时间为药物治疗1周后, 用法为早饭前滴于舌下, 含1 min吞服, 1次/d, 递增用药为1、2、3 号滴剂, 维持用药为4号滴剂。1号为第1周使用, 2号为第2周使用, 3号为第3周使用, 第1、2、3周每天递增剂量均为1、2、3、4、6、8、10滴;第4 周改为4号滴剂维持, 1次/d, 3滴/次。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 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症状显著增加无法耐受, 则停用舌下免疫治疗。

1. 3 观察指标疗效评估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的VAS、SRS评分;治疗后6、12个月咳嗽症状积分以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VAS评分采用线性计分法, 即作一刻度为0、1、2、3、4、5、6、7、8、9、10 cm的刻度直线, 0刻度表示无症状, 10刻度表示症状最重, 患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在直线上划记相应刻度以表示咳嗽的程度进行评分。②SRS评分法:让患者对鼻阻、鼻痒、喷嚏、流涕, 眼痒、充血、肿胀、流泪8个症状进行评分。0分, 正常;1分, 轻度(症状轻微, 但容易忍受);2分, 中度(症状明显, 但能忍受);3分, 重度(症状难以忍受, 影响日常生活), 各症状评分总和即为SRS法症状评分[4]。③咳嗽症状积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16年制订的标准[5], 对两组患儿咳嗽症状积分进行评估, 包括日间咳嗽和夜间咳嗽两个部分, 按照4级评分法对其进行评估, 包括:0分(无症状)、1分(偶有咳嗽)、2分(频繁咳嗽, 且对日常活动/夜间睡眠造成轻度影响)、3分(频繁咳嗽, 对日常活动/夜间睡眠造成严重影响), 取患儿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积分之和作为咳嗽症状总积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SRS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VAS、SR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S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咳嗽症状积分, 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3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10.00%、5.00%, 均低于对照组的36.36%、59.0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1例在递增阶段由3号升至4号滴剂出现喷嚏、咳嗽显著增加而停用舌下免疫治疗, 1例出现皮肤风团伴瘙痒, 口服氯雷他定后消失。对照组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3 讨论

各种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腭扁桃体和(或)增殖体肥大、鼻息肉等上气道疾病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2]。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3]。变应性咽喉炎通常与自主神经受体数量异常, 局部抗原抗体反应反复发作, 组胺阈值亢进, 寒冷刺激, 烟雾、废气、灰尘等刺激, 物理刺激, 病毒感染导致呼吸道上皮受损等有关[6]。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经持续舌下含服过敏原提取液最终达到降低过敏原敏感反应的方法。作为唯一可能影响疾病自然进程的免疫疗法, 其在变应性咽喉炎中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和地位尚有争议[6]。本研究针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咽炎患儿, 分别进行药物+舌下免疫及单用药物治疗。结果发现, 治疗后1个月VAS、SR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尘螨过敏变应性鼻咽炎在治疗1个月以内, 药物治疗的效应更为明显。然而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 S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咳嗽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能够减轻尘螨过敏所致变应性鼻咽炎患儿的症状、能够降低复发率。VAS评分、SRS评分及咳嗽症状积分也显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积极效应更好的体现在治疗达6~12个月, 这与陈志凌等[7]报道的舌下免疫起效时间一致。现认为白细胞介素(IL)-10是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细胞因子, 具有广泛的抗变态反应活性, Francis等[8]的研究发现经免疫治疗的特应性体质患者的IL-10高于无治疗的特应性体质对照组患者。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有1例患儿因咳嗽明显增加而终止SLIT治療, 无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舌下特异性免疫的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主要包括: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调节、具有抗变态反应活性的IL-10产生增多、Th2细胞易于凋亡、淋巴细胞的活化、诱导B细胞在合成免疫球蛋白时发生类别转换、血清中的抗体反应等几个方面[9]。

综上所述,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用于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咽炎患儿安全性良好, 依从性较好, 联合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改善症状及降低复发率有更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2):85-89.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 2014, 52(3):184-188.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46(1):7-8.

[4] 孟娟, 张虹婷, 刘锋, 等. 视觉模拟评分法与分级评分法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评估中的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5, 23(5):330-334.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39(5):327-328.

[6] 殷凯生, 何韶衡. 临床过敏疾病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233-237.

[7] 陈志凌, 钱亚昇.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起效时间和疗效观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8):624-625.

[8] Francis JN, Till SJ, Durham SR. Induction of IL-10+ CD4+ CD25+ T cells by grass pollen immunotherapy. 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2003, 111(6):1255-1261.

[9] 殷凯生, 何韶衡. 临床过敏疾病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553-555.

[收稿日期:2020-03-26]

猜你喜欢
复发率临床疗效
甲硝唑联合银尔舒治疗阴道炎的价值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足踝部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