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勇 解 禹 磨国瑞
(1.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 710100 2.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 北京 100053)
作为现代海战的主要进攻武器,反舰导弹能对海上各类高价值目标进行有效打击,实战表明,反舰导弹是一种高效费比的进攻武器,是决定海上作战成败的关键武器系统之一。
雷达导引头以其“打了不管”以及全天候、全天时优势,已在多款反舰导弹上得到实战应用。而现代电子技术的进步,衍生的针对雷达的干扰手段也日趋完备,雷达导引头所面临的电磁环境也日趋恶劣。尤其是在反舰作战中,舰上有较大的空间布置大量的电子战设备,更容易集成部署并同时释放多种类干扰样式,这也对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反舰雷达导引头的工作流程,针对末制导阶段导引头所面临的欺骗式拖引干扰开展分析,设计开发了抗干扰算法,并在某导引头原理样机上,借用干扰设备进行了干扰对抗试验,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雷达有源欺骗干扰,主要是采用假目标作用于雷达系统,使系统不能获取正确的目标参数信息,达到迷惑和扰乱雷达检测、跟踪目标的目的。干扰机主要采用存储转发(DRFM)架构,干扰信号的产生主要依赖于侦查引导系统截获的雷达信号,通过对雷达信号进行幅度、时延或频率调制形成假目标,使雷达跟踪系统偏离真实目标而达到干扰的效果。转发的干扰信号与真实目标回波信号在时域、频域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图1为单通道DRFM干扰机的一般组成框图,包括上、下变频模块、模数转换、数模转换器、本振、控制单元和功放电路等模块。DRFM工程实现形式主要有单通道、IQ双通道和信道化三种方案,具体实现形式根据需求来确定,本文就不展开叙述。
图1 单通道DRFM干扰机组成框图
目前常用的欺骗干扰方式有距离拖引、速度拖引、距离速度同步拖引,干扰信号一般按照停拖期、拖引期、保持期、关闭期四个阶段周期释放,对雷达系统实施循环不间断干扰。四个阶段拖引算法原理为
(1)
其中,Tf为假目标,T为实际目标,Vf为拖引速度或距离,Vfmax为最大拖引速度或距离,t1为起始时间,t2为拖引时间,t3为保持时间,t4为关闭时间。
干扰机在各阶段,执行各不相同的任务。在停拖期,干扰机捕获并解译雷达发射信号,对信号幅度进行调制后直接转发;拖引期则是根据拖引类型,对信号进行距离、速度及幅度调制,使干扰信号与目标回波逐渐分离达到干扰的目的;保持期则是在干扰信号达到系统设定的最大拖引参数时,干扰信号持续发送一段时间;关闭器则是干扰机停止工作,完成本周期的干扰。
图2 欺骗式拖引干扰工作过程
从欺骗式拖引干扰的工作机理不难看出,雷达导引头必须在“拖引期”准确识别出干扰类型,在进入“保持期”之前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才能有效应对欺骗干扰。结合雷达导引头实际的工作流程,整个抗干扰过程可分为干扰识别和抗干扰跟踪两个阶段。
拖引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干扰的效果。拖引速度过慢,真假目标始终在同一跟踪波门内,假目标消失后,导引头依然能检测并跟踪目标,达不到干扰的目的。拖引速度过快,干扰效果明显,但也为识别干扰类型提供了线索。
综合考虑海面舰船目标的运动特性、机动特性,通过监测导弹飞行速度、雷达导引头实时输出的弹目距离及距离变化率、回波多普勒频率等信息,可以准确判断导引头是否受到干扰。
1)通过比对弹目相对速度与弹体飞行速度,判定距离维是否受到拖引干扰。
弹目相对运动速度VT与弹体飞行速度VM之差,即为舰船机动速度。而受限于舰船特性及作战使用情况,根据海面舰船的排水量,其最大运动速度Vmax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当弹体飞行速度与弹目相对速度明显或远远大于Vmax时,可判定距离维受到拖引干扰。
弹目相对运动速度可以通过对弹目距离进行滤波得到,而弹体飞行速度则可以利用弹上惯性导航系统的数据解算得到,当二者满足式(2)关系时,可初步判定当前帧“目标”运动速度异常。
|VT-VM|>(1.2~1.5)×Vmax
(2)
为保证判定的可靠性,可连续进行多帧处理,采取N/M准则(即连续M帧数据,N帧异常)进行最终判定。
2)通过多普勒频率的监测,判定速度维是否受到拖引干扰。
雷达导引头末制导目标跟踪阶段,系统无法直接输出目标多普勒频率,而是通过运动目标检测MTD,实时输出能体现目标运动的多普勒通道号dpl。考虑舰船目标的机动特性(主要是加速能力),其速度变化量不可能在毫秒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对dpl的短时平滑监测,来判定速度维是否受到干扰。为保证判定的可靠性,可连续进行多帧处理,采取N/M准则(即连续M帧数据,N帧异常)进行最终判定。
根据上述判据,可以判定所受到的拖引干扰类型:若距离维异常,则可判定系统受到距离拖引干扰;若速度维监测异常,可判定为受到距离拖引干扰;若距离、速度维均异常,则可判定为受到距离-速度联合拖引。
在受到干扰时,假目标通过欺骗跟踪系统,快速移动后关停,导致跟踪丢失,因此,抗干扰策略设计的核心在于如何调整波门移动方式,保证干扰信号关停后,跟踪系统能再次捕获真实目标。
无干扰跟踪模式下,跟踪波门按弹目距离进行实时调整,波门移动速度为弹目相对运动速度。但由于干扰释放的不确定性,以及干扰识别的滞后性,抗干扰策略启动时,系统实质上已受到干扰,所测量获取的弹目距离、弹目相对运动速度实际是弹体相对干扰假目标的距离、速度。因此,退而求其次,跟踪波门可以按导弹飞行速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波门移动速度小于干扰移动速度。另外,考虑到舰船机动的不确定性,在设计抗干扰跟踪流程时,跟踪波门较正常跟踪时的波门,可以适当放大。
如图3所示,本文设计了以“按弹速递推跟踪波门”为核心的抗干扰策略。
图3 抗干扰算法示意图
如图3(a)在停拖期,干扰机释放假目标,并与真实目标回波在时域、频域高度重合,雷达跟踪系统在此时跟踪目标由真实目标切换至干扰假目标。
如图3(b)在拖引期1,雷达导引头在快速识别干扰,调整跟踪波门按弹体飞行速度进行递推,短时间内,跟踪系统跟踪的目标依然为干扰假目标。
如图3(c)在拖引期2,干扰假目标快速移动,而跟踪波门按导弹飞行速度进行递推,递推速度远低于假目标运动速度,假目标信号会迅速脱离波门。假目标脱离波门后,跟踪系统在波门内重新进行目标匹配,重新捕获真实目标。在短暂的干扰识别后,跟踪系统转换为正常跟踪,波门弹目相对运动速度进行递推调整。
如图3(d)、图3(e)在保持期、关闭期,雷达导引头处于正常跟踪状态,干扰信号处于跟踪波门之外,无法起到干扰效果。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设计如下策略,来应对欺骗式拖引干扰对雷达导引头工作的影响。
1)总体思路:末制导跟踪全过程,实时监测系统关键参数(包括弹体飞行速度、弹目相对运动速度、目标多普勒通道等),按设定策略与门限快速识别出拖引干扰。欺骗式干扰释放期间,雷达导引头跟踪波门按弹速递推,假目标运动出波门后,恢复至正常跟踪状态,跟踪波门按弹目距离进行递推。
2)干扰判决:雷达弹目相对速度(弹目距离滤波得到)与弹体飞行速度之差超过设定阈值;雷达多普勒通道号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变化。
3)抗干扰设计:判定雷达受到欺骗干扰后,改变距离波门调整方式,由原来的按跟踪目标进行调整,更改为按弹目速度进行调整,以期让假目标快速脱离检测波门,通过记忆跟踪再次检测真实目标;干扰消失后,恢复按跟踪目标信息进行波门调整。
按照前文分析及所设计的抗欺骗干扰策略,作者利用某雷达导引头,使用干扰模拟设备开展了相关的验证试验。干扰模拟设备采用双通道分别模拟目标回波和欺骗干扰,并在末端通过功率合成方式,射频辐射输出。
如图4所示,不采取任何抗干扰措施,目标从30 km处以200 m/s速度运动,模拟器周期性释放距离拖引欺骗干扰,目标跟踪会周期性丢失。
图4 距离拖引干扰下动目标跟踪曲线(无抗干扰算法)
如图5所示,目标从30 km开始以200 m/s速度运动,模拟器周期性释放距离拖引干扰,拖引方式为线性后拖,停拖期、拖引期、保持期、关闭期时间分配分别为2 s、6 s、2 s、2 s,拖引距离为0.6 km,等效相对拖引速度为100 m/s。
图5 距离拖引干扰下运动目标跟踪曲线(加抗干扰算法)
如图6所示,目标从40 km开始以200 m/s速度运动,模拟器周期性释放距离-速度联合拖引干扰,拖引方式为线性后拖,停拖期、拖引期、保持期、关闭期时间分配分别为2 s、10 s、2 s、2 s,拖引距离为1.5 km,等效相对拖引速度为150 m/s。
图6 距离-速度联合拖引干扰下运动目标跟踪曲线(加抗干扰算法)
采取抗干扰措施后,整个过程中雷达导引头未出现跟踪丢失现象,且工作状态的切换符合预期设计。
从距离跟踪曲线看,干扰释放后,会出现短时被拖引现象,在这段时间内,雷达导引头根据系统各项参数变化,准确识别出干扰,进而启用抗干扰算法,避免一直跟踪假目标。而当假目标运动出检测波门后,雷达导引头能迅速重新捕获真实目标。另外,由以上各图跟踪目标幅度变化,也可以推算出干扰机释放干扰和目标的干信比。
电子战领域,干扰与抗干扰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在资源充足的前提下,没有对抗不了的干扰。本文所提出的抗干扰算法,主要针对反舰雷达导引头末制导跟踪阶段,利用弹体飞行速度进行波门递推,通过记忆跟踪模式进行目标二次捕获,该算法能一定程度上对抗欺骗式拖引干扰,保证目标跟踪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