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延芬
【摘 要】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幼儿园应当把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放在工作的首位,开展家园合作,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培养;家园合作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幼儿是独立的人,是自主的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人说: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但关乎幼儿是否成才,也关乎其是否成人。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可以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为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幼儿幸福人生奠基。
习惯是人生很重要的一种品质,习惯一旦养成,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国内外教学研究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成绩;只有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才能在工作中踏实勤勉、努力奋进,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立自信,有利于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教师给予其表扬和鼓励,就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的孩子也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因此会更加自强。教师要教会幼儿懂得关心、爱护他人,不打人、不说脏话,与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并帮助他人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也能为幼儿以后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打下基础。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呢?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措施
在幼儿园教育中,一日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教师要善于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讲清楚一日活动的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则。幼儿一入园,教师就应当向幼儿讲清楚这些规则,让幼儿记牢。例如,幼儿入园,见了教师要问好;上课要坐正,认真听教师讲课;接水时要排好队,一个接完一个接,不能拥挤;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时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吃饭时,不挑食,不要剩饭,要吃干净;午睡时,要安静,不说话;离园时要和教师说“再见”。这些规则教师要天天讲,常常讲,要让每个幼儿会说,记牢。
(二)坚持正面引导
第一,教师要适当地夸赞幼儿。有句俗话: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幼儿做出某种良好的行为时,如饭前便后洗手、听课认真、见了教师问好时,教师应当说:“你真有礼貌”“你真棒”。这样会使幼儿产生一种满足感,也会对其他幼儿产生激励作用,让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第二,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的特点就是爱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爱穿大人的衣服、鞋,爱戴大人的帽子。看到教师怎么做,幼儿也会怎么做,所以,教师的行为举止很重要,教师应当为幼儿树立好榜样。例如,要想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习惯,教师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典范。
(三)反复训练,不断强化
良好的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每天都做,自然也就成了习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习惯需要常年累月坚持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例如,天天坚持饭前便后洗手;每次接水时,必须排队;每次洗手时,都用七步洗手法。天天要求幼儿这样做,天长日久,幼儿就会养成习惯。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不能今天要求这样做,明天忘了就不要求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应当反复要求,让幼儿反反复复地做,这样长期督促就会形成习惯。
(四)循序渐进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不可能很快就将所有习惯都养成好。教师应当一步一步地来,一点一点地做,才能帮助幼儿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逐步提升对活动习惯的具体要求,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要求其在游戏活动时不要乱跑,饭前便后要洗手,见了教师要问好。到了中班,可以要求幼儿接水时要排队,不拥挤,玩具用完后放回原处。到了大班,需要要求幼儿上课时认真听讲,要动脑思考问题,按指令完成操作等。
二、家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措施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工作。
(一)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
孩子有很多第一次,如第一次给奶奶端洗脚水,第一次给爷爷倒酒,第一次给妈妈献花,第一次哭闹,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第一次和小朋友吵架。这些第一次,有好的,也有坏的。
对这些第一次,应当怎么办呢?
幼儿第一次有良好行为时要夸奖。爱受别人夸奖是人的天性,幼儿更是如此。很多人都说,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受到家长的夸奖,就会产生荣誉感,就会高兴,下次还会这么做,天长日久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第一次有不良行为时要批评、矫正。语言批评,就是指出孩子错误的行为,说明不对的原因,同时说明这样做会让他人不高兴,让他人不喜欢。批评也可以采用动作语言,或用眼睛瞪他一下,或用手指他一下,也可以轻轻地跺跺脚。教育不是万能的,必要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到角落罚站一会,也可以轻轻打一下他的屁股,这样,孩子下次就不敢犯同样的错误。矫正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家长要给孩子说明怎样做是不对的,怎样做是对的,并让孩子按对的方法做。例如,孩子见到教师没有问好,家长就要说明,见到教师不问好是不对的,并让他当面向教师问好。再如,孩子挑食,不吃青菜时,家长要告诉他,挑食是不对的,挑食会使身体缺乏营养,并让孩子尽量吃些青菜。
有时候,孩子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会提出无理要求,如果家长不答应,就会哭闹不止。怎么办?第一,家长可以选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让孩子做另一件事情,或领孩子到别处玩耍。有一年春天,当笔者在邻居家玩时,邻居家的孩子听到其他小朋友要去买雪糕,就哭闹着要去买雪糕。当邻居给孩子一个手机,让孩子看“西瓜视频”之后,孩子很快就忘了买雪糕的事情。第二,家长可以选择置之不理,任其哭闹。孩子哭闹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见哭闹不起作用,自然就会停止哭闹。家长千万不要心软,孩子一哭闹,就什么都答应了,那会让孩子觉得哭闹是一个法宝,认为家长不答应的事,自己一哭一闹,家长就会答应,以致养成孩子不良的习惯。
(二)善于利用孩子的可塑性
孩子小,就像一张白纸,写什么文字都行,画什么图画都可以。有人说:“孩子惯个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说明孩子是惯出来的。也有人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既强调了榜样的力量,也说明孩子是后天影响出来的。所以,家长应当趁孩子年龄小,没有形成固定性格时,抓紧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出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年龄小,不懂得什么叫害怕,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好奇,没有不敢干的事情。对于大胆的孩子,家长要采取鼓励而不是吓唬的方式,要保护孩子的勇敢精神。对于胆小的孩子,家长更应多鼓励。在鼓励中,孩子才会增加自信,有了自信才会增加胆量,才会敢做原先没做过的事情,从而逐渐形成敢作敢为的习惯。
三、结语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共同努力。教师和家长要科学引导、严格要求、反复强调、反复训练,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