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毅 向雪萨
【摘 要】 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面向偏远地区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关键。本研究聚焦于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探讨其专业认同感的特征,发现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整体呈中等偏上水平,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在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中应重点关注正处于顶岗实习的大四学生。据此,尝试针对大四实习生提出提高其专业认同水平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专业认同感;教育对策
一、引言
专业认同感指学生对自身与所学专业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接纳程度,它直接影响其学习状态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就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而言,在入学前需与定向区县签署毕业后到乡镇及乡镇以下小学从教不少于6年的就业协议,否则将赔偿相应违约金。因此,其“定向性”极可能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产生不良影响。
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小学全科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模式、素质结构上,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心理建设。因此,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专业认同感特征,并通过不同特征群体的比较,探析低水平专业认同感人群,分析其成因,为提升专业认同感提供教育对策。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重庆W高校在读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进行调查。方便取样与分层取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412人,回收问卷412份。剔除前后矛盾、连续相同作答、折中作答等问卷,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71.6%),男生88人,女生207人。
2.研究工具
参照李运华《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量表》,修订适于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问卷。评估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发展三个维度的认同状况,共15题。α信度系数为0.845;因子贡献率62.56%;χ2/df小于3,RMSEA和RMR小于0.1,GFI和CFI大于0.9,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
三、研究结果
1.大四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专业认同感水平的比较
大四(n = 68)专业认同各维度及专业总认同得分均低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大一:n =73,大二:n =70,大三:n = 84,)比较结果见下表。
2.不同特征大四群体的专业认同感水平差异
分析顯示,性别、生源地、定向县与实习县是否一致均不存在差异。仅发现,在校积极参加师范技能竞赛的大四学生专业情感认同高于不积极参加的学生(t=2.09,p<0.05)。
四、提升大四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教育对策
1.重视岗前培训,提升实习生专业认同
大四专业认同感低可能是顶岗实习所致。在校生只对定向区县6年有个模糊认知,并未真正体验偏远农村的就业环境。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实习的学生面临毕业论文压力,要处理好各种教学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又要担心一年后毕业考核太差留在当前所处环境。会感到焦虑而将其盲目归因到专业选择上,导致专业认同感偏低。
减轻学生实习焦虑很有必要。定向区县教委应制定系统翔实的岗前培养方案,在走向实习岗位前,由教委或教师进修校做集中培训。除了师德师风建设、班主任工作方法分享、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外,更要兼顾心理辅导,讲授缓解焦虑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应回应学生最关切的问题,提前告知未来一年的重大工作安排,打好“预防针”,使学生有心理预期,合理规划,缓解焦虑。
培训理论知识后,再分组带队到城内小学见习一周,学习听课、讲课、评课等必备技能。用一个学生跟班一周制,分配指导教师,做一周“代理班主任”,跟指导教师学习教育管理工作。一周下来,学生对整个学校工作模式和运行方式有一个整体感知,这能缓解对未知顶岗的焦虑,而提升其专业认同感。
2.转变工作态度,培养一项兴趣科目
大四学生对大学生活丧失新鲜感,开始产生学业倦怠。他们面临的“学业”已由教学理论学习转为现实教育实践工作。实习学校通常不会将语数科目给顶岗学生任教,而分配科学、道德与法治、美术等所谓“副科”。学生产生挫败感,有大材小用之感。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小学阶段,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应摒弃“主副科”观念。
首先是端正工作态度,无论什么科目,都要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学生负责,努力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其次培养一项感兴趣的教学科目,向“一专多能”型全科教师转变。当工作变成兴趣,专研教材也会成为乐趣,当学生学有所得后,会由衷地产生成就感,这会极大提升其对专业的认可度、接纳度。
【参考文献】
[1]李运华.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量表的编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41-45.
[2]钟秉林.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8):5.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2019BS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