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日愈复杂的背景环境,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针对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念的引导,摸索出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特点;办法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全国许多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使我国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因时代原因,具有全新的思想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因此,高校要结合新时代学生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特点
1、复杂的外来环境
近些年来,全球一体化经济多元化发展,不同文化、不同理论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如何避免西方势力的文化和意识侵蚀,我们需要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案例,积极抵制敌对势力的意识渗透,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2、沉迷于网络媒体
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挑战。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开放的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资源。然而学生未能很好的利用网络媒体,沉迷于网络媒体。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网络这一渠道,加强将网络媒体作为学习和思维拓展的工具,让网络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学生问题明显
首先,基于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发生了改变。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出现了拜金主义,失去对社会的责任感。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大学生的需求也更加丰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过于追求奢靡,甚至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后,社会矛盾问题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心理。大学生面对学校收费、就业、买房和医疗等压力,容易出现不良心态与情绪,甚至出现偏激行为。另外,因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严重,缺乏群体意识;同时缺乏抗挫折能力;而大学生沉迷网络媒体,致使学生缺乏交际能力,频现心理问题。
4、教学及管理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思政教学已经跟不上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需求。传统的思政教学侧重政治教学,不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制约了思政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而高校在学生管理当面虽然也设置了一些新型管理形式,例如选课制、导师制、学分制、无班主任管理制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对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把握住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新特点,积极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幸福教育,坚定思想信念
尽管外界的环境日趋复杂,只要大学生内心充满幸福,就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因此,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理想、期望、就业、压力等。高校要注重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幸福感,有助于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中,学生能坚定自己的思想信念,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高校只有加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心理获得健康发展,才会使大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坚定思想政治方向,才能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推动和谐大学校园与和谐社会构建。
2、正确使用互联网,建立思政教育平台
网络具有双面性,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借鉴网络技术优势,打造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借助网络技术加强学生思政教学互动。例如高校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借助微博、微信、QQ等平台,开展各类思政教育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掌握学生思政动态信息,通过开展思政讨论,辨别生活中的是非、对错、善恶、美丑。通过合理使用互联网,可以削弱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弘扬积极上进的时代精神。
3、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高校虽然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学生管理体制,然而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高校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对具有局限性的制度要针对性进行完善,例如为加强对学生制度遵守的诚信管理,学校可以起草学生制度诚信管理规定,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培养良好的行为品德。
4、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思政课堂要改变传统的说教与灌输教学,避免学生因知识过于抽象而失去思政学习兴趣。教师应将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协调政治教学与品德教学所占比例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外教学以勤工检学、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同时高校还可以以“第二課堂”的形式,用学生喜欢的文体活动形式,如开展演讲、影评等活动,提升思想真实的教教育功效。
高校在思政工作中,要设立标杆,利用先进的典范来激励与指引学生。例如,每个学期开展学雷锋好人好事表彰活动,表扬身边身边表现出色的学生,让学生们通过学习身边榜样值得敬佩的精神,更加直观熏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实践证明,先进案例教育效果远远好于对学生进行道理教育。
高校要着眼于整个社会环境。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教育优势,确保大学生没有教育空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有统一的方向,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协调互补,共同实现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日趋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变化,针对新时期教育的新特点,针对性采取相关对策,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将大学生培养为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曹楚楚.浅析“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的新特点[N].山西经济日报,2016-08-30(007).
[2]李茂.网络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发展新特点——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06):18-20.
[3]王海鹰.“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06):17-19.
作者简介:柳胜来(1976—)男,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政工师,从事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