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慧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应用平台越来越多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及条件。教师要巧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应用软件,实现阅读交流;利用班级博客,进行读写结合。大量引入网络化、数字化资源,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培养终身阅读者,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互联网+;激发兴趣;阅读交流;读写结合
关于读书有一位学者这样说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文字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有着几千上万年积淀的魔力——它没有图像却往往比图画更逼真,没有色彩却常常比一切花朵更缤纷灿烂,而且,它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一个琴键,组合、碰撞出清脆迷人的乐感……”文字把阅读时美妙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阅读,不仅使学生从书中获取知识和信息,还能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许多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迷上了刷抖音,看小视频,打游戏……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几乎管控了成人生活的全部,同时更影响了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在如今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的优势,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呢?笔者结合平时整本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巧用互联网,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无论处在教育生涯的哪个阶段,他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先生提出:“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主动阅读。
小学生,尤其是低中段的学生,对书还处在尝试、接受阶段,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就不能只重视“品质”“意义”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选择适合他们口味“味道好”的书,让书本身吸引学生,让他们愿意读,乐于读。此外,我还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基础、心理特点,借助互联网及应用平台这些不同于传统的推荐形式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我向他们推荐一些专业音频分享平台,例如“喜马拉雅”,他们可以用这款手机应用软件自由听书。例如:很多同学就因为听了《浩然爸爸讲二十四节气》这一栏目开始阅读《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套书,从而对研究二十四节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阅读积累相关古诗文,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和同学们展示。这些优质的线上课程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发的需求,让学习行为可以随时随地发生。
二、借助应用软件,实现阅读交流
“闻知是别人传授进来的,说知是自己推想出来的,亲知是自己经验出来的。依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说来,亲知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说知皆不可能。”陶行知先生一直强调教学的中心是“做”,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因此,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自觉看书的习惯以后,为强化他们的读书兴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语音程序应运而生,“喜马拉雅”“为你诵读”“英语趣配音”等音频录制软件成为我们手机上常见的应用软件。因此,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學生对自己所读的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这时,我借助这些音频录制软件“缠着”学生以讲故事或配乐诵读等形式提交语音,实现“云”诵读,不仅能展示自我,同时还能接受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等不同人员的评价。学生们的展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点赞,自然而然产生了成就感,使学生们的读书兴趣更加稳定,投入到阅读中的热情更加高涨,促使他们以后看书时更加细心。
三、利用班级博客,进行读写结合
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也有学生读了很多书,还不会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只读不写。如果在每天固定的阅读过程中,能写几句话,或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或展开想象进行创作……那么,写就不会是多么困难的事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呢?我借助班级博客帮助学生建立习作的“阅读圈”。
平时学生写文章,习惯于以纸质形式,上交给老师批阅,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到自己的手中。学生习作的读者一般只有老师一人,即使是教师分享、评讲文章,也只能当堂读一读。而班级博客克服了传统写作模式的种种弊端,它以无限制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写提供全过程服务。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校内还是校外,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处进行网上创作、上传作品;可以阅读自己或同学的文章,看到每一个同学心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读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可以浏览他人的评论,评价别人的文章,与同学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可以查询有关资料,进行拓展阅读……老师、同学、家长,甚至不同领域的人的个性评价,都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更全面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为班级的阅读写作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并形成良性循环。
借助互联网的羽翼,让我们打破阅读教学的传播壁垒,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搭建了新的平台。相信只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的优势,一定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向阅读教学的深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2008.6
[2]蒋军晶.和学生一起聊书吧[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桑志军.基于学生阅读阶段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9(1)
[4]邬银荣.寻绎:儿童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9(5)
(扬中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