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舟
黄侃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拜章太炎为师,受小学、经学教育,为章氏门下大弟子,曾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山西大学教授。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一生勤于读书,但留下的著作却很少,他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他的众多学生被国内学术界称为“黄门侍郎”。
黄侃好书,他的老师章太炎在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说:“有余财,必以购书。”黄侃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他的夫人常常因为买书之事责备他。因为他有时把钱汇到外埠去买书,钱寄出后,便天天盼望书能早些寄来。等书真到了,他打开包裹,匆匆翻过一遍后,便将书往书架上一放,甚至从此便不再翻阅。
黄侃在南京量守庐的藏书达3万卷之多。每月发薪水,黄侃都必先去买书,有时将一月的工资全部用于买书。有一次,黄侃购《四部丛刊》2000余册,耗资430元(他的月薪仅294元);又一次,他一次斥1600元巨资购买《道藏》。因黄侃购书,夫人常常为生计发愁,只能暗中向娘家求助。即便如此,黄侃还是不知足,他在诗中写道:“十载仅收三万卷,何年方免借书痴?”章太炎特地给他写了“寄勤闲室”四字,挂在他的书房。
黄侃读书极为认真勤奋,常通宵达旦。有说认为他精神超常,在于饮极浓之茶,茶水几黑如漆,每次读书之前,必定狂饮浓茶。虽饮后精神饱满,却大伤身体。学生武酉山回忆,他在黄侃家喝过茶,颜色深黄,像醋一样,令人口苦,不能下咽,但黄侃却甘之如饴。
黄侃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在书上随手圈点。他留下的许多书籍,都不止圈点一遍。据统计,黄侃曾圈点《文选》数十遍,圈点《汉书》《新唐书》等三遍。《清史稿》全书一百册,七百卷,他从头到尾,一卷一卷地详加圈点,绝不跳脱。对于中医中药的书籍,虽然不是黄侃的专业,他也总是正襟危坐地去点读。每次读书前,他总是在书前记下启卷时间,读完后,再记下时间。
黄侃读书主张精读,他曾说:“通一经一史,文成一体,亦可以为成人矣。”一次,学生武酉山问黄侃一句典故,黄侃说典故出自于《汉书》,说完便背诵出一大段,武酉山惊讶地问:“《汉书》你如何会背呢?”黄侃说:“《汉书》都不会背,教什么书呢?”黄侃记忆力惊人,《文选》中不论长篇短篇,一写就是满黑板,从不用翻书;《说文》示部众六十三部,黄侃可以按次序写出来;《文心雕龙》每篇文章他都可以背诵。一位叫戴明扬的学生注释《嵇康集》,其中有“交赊相倾”一语,请教多人,不得其解。后来陆宗达让他去请教黄侃,黄侃立即找出证据,说“交赊”是六朝语,意为“远近”。戴明扬被黄侃学术根基所慑服。世人都认为黄侃记忆力绝佳,实际上是黄侃读书勤奋的结果,他每月必用篆文抄写温习十三经一遍。
黄侃的一生,读书无数,其学问涵养深厚,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侃门下的许多学生都以黄侃为榜样,专精于学术,很多人都成为了学术界的佼佼者。黄侃去世较早,但是他专精的读书态度和高深的学术素养,却始终值得读书人学习和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