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应峰
亲,在当今社会,堪称最为流行的一个字眼。亲,让人想到亲吻、亲爱、亲密、亲昵、亲切、亲情等等。常态下,亲,是夏日里的一丝凉爽,是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据说,亲,最早源于淘宝交易中淘宝卖家对买家的称呼。淘宝以“亲”相称,毫无悬念地凸显出了商家的精明之处。一个亲字,既包含了“亲爱的”之意,又节省了聊天交易的时间,还让人产生出别样认同的亲近感,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亲切亲热的购物氛围。一个亲字,为卖家树立了友善诚信的形象。
随之,“亲”成了“80后”“90后”对“亲爱的”的简称,如此这般的称呼,除了不乏俏皮意味,还绝不会让彼方腻味。人际交往中,人前一声“亲”,既落落大方,又是极具交好意味的妥帖表达。
庞大的网络,最强大的功效,就是让所有人变成“亲”,变成熟悉的陌生人。E-mail真切的来往,淘宝为“亲爱的”送出的礼物,QQ空间坦诚的交往,微博上心照不宣的互粉,构架出曾所未有的繁荣,一种陌生人社会的繁荣。
如果说“亲”是A面,那么“疏”就是B面,人际关系的多变,可以让今天的朋友,在明天成为陌生人,甚至是敌人。因为事业,职场中人,都会戴上假面具,不肯投入真感情,为求达到目的,尔虞我诈,投机取巧,不讲道义诚信,办事抛弃原则,只为最终争取到自己的利益。因此,职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所有怀才不遇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发现,在必须拼爹、拼人脉的地方,他们无所适从。一个地方生活半径越大,熟人也就越少,如此一来,大城市像陌生人社会,小城市则像熟人社会——飘一代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一个理想主义者注定无所作为的故乡。然而,当你以为自己的观念已与国际接轨时,却突然发现,陌生人社会的潜规则、熟人社会的明规则,所产生的结果竟是如此高度一致,刹那间,你就成了所有人的陌生人。
在生活的A面,我们认同了关系和潜规则的存在;在生活的B面,我们有着对人情冷漠的恐惧。陌生人社会有规矩,那规矩也只是对陌生人而言。抱怨社会不是陌生人社会的人,是因为熟人不够多;抱怨社会不是熟人社会的人,是因为熟人帮的忙不够多。
如此一来,我们在庸常的生活中,更习惯于将一个陌生人叫作“亲”,而以如此亲热的称呼关照固有的血脉亲情,则是少之又少了。蓦然回首,你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亲”的存在是一种表象,这种表象深入人心的程度,只有天知地知。
一个人,如果只学会了陌生人社会以利益、效率为先的功利心,却没有学会公平的精神、规范的制度与遵守契约的道德,只是通晓了熟人社会的关系效应,潜规则效应,而忘了熟人社会的信任感与人情味,久而久之,由“亲”而“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