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芳 赵丹 陈荣娟
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常与机体内雄激素水平变化密切关系,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多及排尿困难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尿及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电切术安全性较高,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极易出现尿频,导致前列腺创面出血增加,影响疾病恢复。因此,明确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泌尿科收治的6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符合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行前列腺手术;慢性膀胱炎、慢性尿道炎及尿频。发生组:年龄55~75岁,平均(64.25±5.16)岁;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心脏病5例。未发生组: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5.05±5.37);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心脏病5例。膀胱纤维化:有28例、无32例;逼尿肌功能:正常18例、不稳定42例;合并泌尿系感染:有24例、无36例;术后尿道狭窄:有24例,无36例;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周32例。>1周28例;有效膀胱容量:<100 ml 19例、100~200 ml 22例、>200 ml 29例;膀胱三角区损伤:有40例、无30例。
1.2 方法 采用一般问卷调查表,查阅病例,统计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糖尿病、逼尿肌功能、膀胱纤维化情况、是否合并泌尿系感染、术后尿道狭窄情况、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有效膀胱容量、膀胱三角区是否损伤等。调查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问卷调查的目的、意义及方法。当场发放,检查后收回。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频发生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1 变量赋值表(表1)
表1 变量赋值表
2.2 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尿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2)
表2 影响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尿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前列腺增生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目前认为年龄、有功能的睾丸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机体分泌睾酮和双氢睾酮,同时雌激素水平改变均会导致疾病发生[7]。本研究结果显示,选取的60例患者中,发生尿频20例,发生率3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逼尿肌功能不稳定、合并泌尿系感染、术后留置尿管>1周是导致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1 逼尿肌功能不稳定 研究显示大部分前列腺增生患者不稳定膀胱发生率较高,疾病发生后常会导致膀胱出口梗阻,造成膀胱逼尿肌损伤,降低逼尿肌的顺应性,最终引起逼尿肌功能障碍,发生尿频。而在实施手术后,患者逼尿肌功能仍未得到改善,因此,导致尿频的发生[8-9]。护理措施: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明确逼尿肌的顺应性、稳定性及活动性,为手术医师实施最佳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逼尿肌的功能锻炼,术后2~5 d为带有引流管或进行膀胱冲洗的患者按摩腹部。自术后6 d,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方法,嘱其在腹部按摩的同时配合深呼吸。抬高下肢,指导患者做卡捷运动,并规律收缩提肛肌、耻骨尾骨肌训练,提高盆底肌群的力量[10]。
3.2 合并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主要指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的尿路上皮炎症反应。如果术前感染未被发现,导致膀胱内炎症发生,降低机体神经感受阈值,使尿意中枢一直处于持续兴奋的状态,每次尿液无法完全排净,引发术后尿频[11-12]。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加强机体营养的供应,提高免疫能力,嘱患者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洗和消毒尿道口,必要时根据患者感染实际情况,遵医嘱采取抗感染干预和治疗。疏导高龄患者的负性情绪,耐心解答其疑问,改善患者紧张情绪的同时,缓解尿路梗阻的症状,减少或避免泌尿感染的发生[13]。
3.3 术后留置尿管>1周 尿管的长期留置,破坏尿道内正常的生理环境,降低膀胱对细菌的防御能力,极易使细菌侵入尿道,引发感染。而尿管的长时间留置,更是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引起尿频的发生[14]。护理措施:术后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嘱患者多饮水,增加排尿次数,以充分冲洗尿道;保持尿道口及肛门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内衣裤及被褥,完善尿管护理,每天定时更换集尿袋,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如不需要膀胱冲洗,应尽早拔除尿管[15]。
综上所述,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出现尿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逼尿肌功能不稳定、合并泌尿系感染、术后留置尿管>1周引起,因此针对这些因素,给予患者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危险因素发生的同时,减轻尿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