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帕金森病属于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约为1.4%。目前,该疾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不具传染性,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普遍强调应用药物进行病情控制和治疗,且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奥匹卡朋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1 一般资料 128例帕金森病患者均与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56~71岁,平均(66.10±1.70)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2.20±0.60)年。观察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57~72岁,平均(66.40±1.50)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30±0.60)年。两组一般资料经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8)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左旋多巴(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244)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60 mg,用药方式为口服,早晚各服30 mg;用药1个月后增加剂量,改为每日120~150 mg,早晚各服60~75 mg,持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予以沈阳北欣景溢贸易有限公司的奥匹卡朋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左旋多巴的应用方法同对照组,奥匹卡朋每日50 mg,用药方式为口服,晨间用药,持续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密切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于耐受性差、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酌情减少药量或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Webester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有效情况结合患者病情变化评定,患者的Webester量表评分改善超过10%则为治疗有效。②采用自主神经症状量表(The Scale for Outcomes in PD for Autonomic Symptoms,SCOPA-AUT)评价两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包括泌尿系统功能、心血管功能2个项目,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泌尿系统功能、心血管功能越理想。③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肠胃道反应、失眠、日内波动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免疫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61例(95.3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53例(82.8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3,P<0.05)。
2.2 两组自主神经功能、泌尿系统功能、心血管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21.88%)低于对照组(45.3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自主神经功能、泌尿系统功能、心血管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自主神经功能、泌尿系统功能、心血管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帕金森病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40岁以上人群即存在发病风险。该疾病无传染性,通常无法捕捉发病规律(年龄除外)。现有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坏死为发病的直接因素,患者脑组织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少于健康成年人[1]。虽然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针对病因的研究获取了实质性的成果。大部分学者认为,遗传、年龄、环境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因素是帕金森病的主要诱因[2]。在遗传方面,约1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家族病史[3]。年龄增长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正常成年人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会渐进性减少,因此年龄因素的影响并非帕金森发病的绝对危险因素[4]。有学者发现,α-突触核蛋白基因可诱发帕金森病,但该理论并未得到广泛重视[5]。美国学者在其研究中证明,吸毒人员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略高,这与吸毒导致嗜神经毒性物质的破坏存在关联[6-7]。在临床表现方面,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可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等[8-9]。
针对帕金森病治疗的研究由来已久,此前有学者经过分析发现,采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率为80%~85%[10]。该药物在口服后,可在1.5 h左右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肝脏可多期进行脱羧处理,使其转变为多巴胺,多巴胺进一步转变为黑色素、3-甲氧基多巴等,借以提升患者黑质-纹状体通路中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进而实现改善病情的目的。但该药物作用缓慢、不良反应较多,且对中度和重度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有限。有学者发现,奥匹卡朋联合左旋多巴用药可提升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综合有效率可达95%[11]。奥匹卡朋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左旋多巴的外周降解速率,促进其作用的发挥,其对帕金森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是间接的。患者在服用左旋多巴后,体内的多巴胺水平提升,但多巴胺通道的开启和关闭功能受到病情的影响已出现紊乱,故往往难以通过简单的提升多巴胺水平实现根治的效果。在服用奥匹卡朋后,可在1 h左右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较左旋多巴起效更快,奥匹卡朋在左旋多巴完全起效前对机体进行调整。奥匹卡朋可使外周静脉中的左旋多巴降解率下降10%~15%[12]。更多剂量的左旋多巴进入患者脑组织后,可使患者神经系统存储多巴胺的水平及多巴胺控制水平同步提升,从而改善治疗有效性。同时,奥匹卡朋的半衰期较长,每日单次用药即可实现对左旋多巴功能改善的作用,避免其进入机体其他器官和组织中,提升用药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自主神经功能评分、泌尿系统功能、心血管功能评分和不良发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奥匹卡朋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较为理想,安全性较单一应用左旋多巴也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