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广西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0-10-09 10:05王薇
艺术大观 2020年1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王薇

摘 要:广西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其民族音乐资源较多。本文简要阐述广西民族音乐资源,着重探究在培养核心素养前提下,开发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的途径,从课程参与方、师生“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师队伍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广西民族音乐;课本课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2

广西民族音乐涉及戏曲、说唱、器乐等,风格各异。民族音乐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广西地区的部分艺术类高校已经开设相关的艺术专业,以保证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得到永续传承。

一、广西民族音乐资源

广西民族音乐资源较多,其音乐风格呈多样化的特点,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民族而言,广西属于多民族聚集地,且各民族音乐风格以及蕴含的文化都有所差异,而从音乐展现形式来说,广西民族音乐以山歌为主,有渔歌、儿歌等。从演唱特点来说,分成单声部、二声部以及多声部。广西民族音乐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侗族为例,该少数民族本身无独立的文字体系,音乐的传播完全依靠口口相传。该民族音乐最具特色的复调多声部合唱,此种音乐演绎方式本身便是极为特别的,属于侗族独有的民族音乐,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广西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是壮族,该民族的音乐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有说唱、戏曲以及宗教等类型音乐,采茶舞等歌舞类型,天琴是该民族独有的乐器[1]。

近几年,受到商业文化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民族音乐都逐渐走向衰落。现代音乐及外来音乐一经出现迅速占领市场,对本土民族音乐造成较大的冲击,部分民族音乐出现无人继承的情况。广西民族音乐资源丰富,但其发展断层极为严重,现代年轻一辈的人极少会选择学习民族音乐。而为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部分行业加入宣传民族文化的行列,部分旅游景区在树立自身品牌的同时,多次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活动。有效宣传民族音乐,推动其传承发扬。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广西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多方参与的课程

首先,校长应在此项课程开发上突出自身的组织作用。具体而言,校长应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未来发展方向、教育规划以及教学需要,组织音乐教师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由此组建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教师队伍,以为后续的开发决策有效执行提供基础保障。在此过程中,校长和音乐教师之间应形成决策与执行、相互协作的联系。前者需以本校实际办学状况为切入点,教师负责具体的课程规划,校长则从相对宏观的角度进行统筹管理。后者是以音乐课程本身为切入点,教师以专业的角度为确定教学目标给出建议。在此期间需要校长及教师二者相互协调,以相互补充各自在教育管理和专业知识的不足。

其次,应注重家长的作用。广西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学生中难免会少数民族,因此,在开发民族音乐校本课程中,从最初的教学目标设定到教学内容的设定都应满足学生本身的发展需要,该方面学校与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由此,带动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有助于强化民族音乐课程实施的效果。家长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其一,执行者,与音乐教师开展的内容大致相同,包括内容设计以及落实;其二,参与方,家长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阵营”,加入教师或学生团队中,有助于调动教学或学习的热情;其三,支持者,扮演此角色的家长无须参与到具体的课程环节中,可在物质、精神方面给予支持,为校本课程优化提供改进意见。

最后,借助校外力量。大部分音乐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便偏向于现代化音乐,对于民族音乐了解较少,而为有效实施民族音乐的校本课程,应借助校外的社会力量。社区是校外资源的重要部分,相关的工作者可以为学生提供当地的民族音乐资料。近几年,部分学校与当地的社区形成较好的联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该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融入最为传统的民族音乐中,还能够将民族音乐带到校园中。从某方面而言,社区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纽带,社区拥有的民族音乐资源通过与学校合作能够直接进入校内课堂。例如,传统民族音乐传承人进入校园课堂、民族性音乐节或其他形式的音乐课堂等。具体而言,学校可定期邀请本地区的民族音乐人走进校本课堂,或直接聘请民族音乐人进行长期教学。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期间,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实践环节,邀请民族音乐人与学生共同表演。此外,学校还可组织音乐节等活动推动民族音乐的开发。

(二)开发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

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主观意识,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主导者,而学生则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借助培养学生主观意识,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对此,一方面应强调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选择都由教师决定,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全面发挥自身的思维意识,采取多种方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近几年,部分学校音乐教师的教育思想较为固化,为强化教学质量,从强化个人专业水平以及拓展教学方式入手,严重忽视学生的作用。个人认为,提高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是有效开发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的关键部分,同时还需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此,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可将自己看作主持人,掌控整体的教学节奏,保证各个环节的正常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出疑问,或让其独立解决疑问,引导其在解决问题期间发现新的疑问。由此教师可通过“揭秘”的形式加以引导,以强化学生对某内容的掌握程度。另外,教师也可以扮演提问者,在课程开始之前向学生提问,并让其自主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在此期间,教师需借助问题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若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教师应适当给予引导和纠正[2]。

另一方面,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若学生能够切实以主体地位存在,其学习能力便是原本拥有的,学习也是主动的形式。简单而言,教育活动是借助各项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应“怎样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应仅依靠教师本身,课程中包括的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方式等都是以教学资源为基础的。对于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规划,教学资源相较于其他传统学科而言更为丰富,可以“就地取材”。因此,在进行课程规划时首要考虑的便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使教师设计的各类教学手段都能发挥作用。在实际教学期间,交互环节可由师生或学生之间完成,而环节的设定也可通过教师设计或学生设计教师优化,借此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在旁协助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教学方式不应在整堂课或某课程中的全部课时中应用,任何一项教学模式仅为帮助学生形成主观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可将具体的教学模式用于阶段性教学或将其作为具体的教学環节。

(三)組建专业音乐教师团队

教师是促进课程开发,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当前的教育时代下,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乐理知识,还需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对此,学校应注重对音乐教师培训的侧重点,以保证培训活动的质量。

首先,基本的理论培训。该部分的培训能够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方向,使其在教学期间充分发挥发散性的思维,端正职业态度,提高综合素养。具体而言,接受培训的教师应明确培训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以清楚感知到培训的实效。并且在培训活动开展前,培训者可借助教师日常教学记录掌握教师的实际情况。此外,学校还需结合本校校本课程教学不足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以提高音乐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并在培训以及教学过程中加以总结。

其次,观摩教学。借助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开发教师的教学思维。具体而言,可从校内及校外两个方面入手。校内观摩教学是内部的资源共享,有助于发挥团体的作用,促进教师间的同步发展,但同时也会受到现有资源的约束。而采取校外观摩,有助于扩大教学视野,引入更为现代化的资源。

最后,实践培养。该环节是在完成上述两步后进行的,主要是获取培训活动的反馈。学校应确定反馈教师以及接收反馈的人员,培训成果评价者应实施动态指导,以此掌握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教师的成长速度。例如,教师在教授壮族民歌《天上星星伴月亮》时,该首歌曲整体旋律简单,但极具代表性。为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该民歌,应向学生讲解壮语的特色,通过朗读诗歌加以体会,之后可邀请本身会壮语的学生开展壮语教学,之后采取民族音乐传统“口口相传”的形式完成歌曲教学。此过程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3]。

三、结束语

将民族音乐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不仅能够对民族文化起到保护性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简单了解当地的民族音乐,发现其展现的魅力。目前,民族音乐融入校园音乐课堂仍处于初期阶段,需要相关教育者不断探求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茜.基于民族音乐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3):222+224.

[2]薛雯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陈重,欧海群,杨通俊.少数民族音乐校本课程建设的概念、意义、方法及案例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2):116-119.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