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
【摘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选取应注重“突出人地关系、实践性、综合性”的原则,以兰州市为例,尝试设计案例教学,探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应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要求。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周围的乡土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等反映群众文化并有着积极意义的一些教育内容,包括历史、地理、生态环境、科技、习俗和生活生产经验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选取的原则
1.突出人地关系的原则
新区域地理学强调区域的个性,尤其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人类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乡土地理教学素材的选择应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2.实践性原则
因为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实践内容十分丰富,比如绘制图标、地理实验、制作学具、野外考察等,充分说明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特色课程。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学科核心素养备受关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选取一些具有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家乡一些问题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3.综合性原则
首先,地理核心素养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观念,因此所选取的乡土地理素材不应拘泥于地理学科,要注重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具有综合性。其次,“综合性”表现为教育功能从“知识取向”转向“综合能力培养”。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辩证的思維能力。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应用初探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广泛,如编写校本教材,编制地理试题,开展案例教学,设计野外考察路线,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为例,设计了以下问题式教学案例。
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引用乡土地理素材来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积极的思考,也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授课内容更加丰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兰州市教师“个人课题”。课题名称: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兰州市为例。申报编号:22053】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9(1):81-84.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韩冬娥.哈尔滨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5]苏燕萍,郭国金.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地理教学,2020(1):46-47.